近年來,眉山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嚴格落實城市管理“繡花”精神,指導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陸續在眉山城區凱旋廣場、燕語林森、公園1号、旭光小區、加洲國際城五個小區建立生活垃圾智能回收房,因地制宜探索“新回收、新分類”生活垃圾分類新模式,受到了廣大居民的高度認可和支持。
這些可回收垃圾是如何分揀的?它們最終去了哪兒,又發揮了哪些作用?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10月20日10時,記者來到位于齊通路三段的眉山市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隻見倉庫内堆滿了幾十袋可回收垃圾,這些都是剛從凱旋廣場小區收回來的。兩名工作人員忙着分揀稱重,旁邊還放着三個分别裝有易拉罐、飲料瓶、塑料袋的口袋,方便簡單地分揀裝袋。
工作人員掃碼分揀。
記者看到,工作人員打開微信小程序進入後台、掃描回收袋上的二維碼、分揀、稱重,上傳數據,整個垃圾回收共5個步驟,全程智能化,不到10分鐘就完成操作。分揀中心負責人鄧劍鋒告訴記者,每周四是他們集中收運時間,一般3天内完成分揀,居民3天内陸續收到返款。
生活垃圾分類整齊堆放。
分揀區不遠處是堆放區,紙類、泡沫、織物、玻璃、電子電器、金屬、塑料分類整齊堆放。“調查數據顯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垃圾占35%,可回收垃圾要得到再生利用最大化,最關鍵的一步就是進行專業分類。”鄧劍鋒介紹,這7大類最終還要細分成17個小類,待積累到一定數量後,分别運往17家公司,經過專業處理後又運用到各個行業領域。
經過2年多的試點運行,鄧劍鋒最大的感觸就是居民的生活垃圾分類意識逐步增強。“剛開始,居民們将廚餘垃圾、有害垃圾混同在可回收垃圾内,給我們後期分揀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後來我們加強宣傳講解力度,每周一到周三輪流到5個小區進行宣傳,同時還聯合物業、社區開展多形式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向居民普及可回收、廚餘、有害、其他垃圾四分類,并指導居民如何收集可回收物,效果顯而易見。”鄧劍鋒說,在宣傳的基礎上,他們還推行獎懲機制,工作人員在分揀的時候便在後台對其進行評價。“對于長期獲得模範評價的居民,年底将被評選為‘模範投遞員’,還能收到小禮品。”
鄧劍鋒表示,目前,分揀中心正在積極籌備,将在近期開展一場生活垃圾分類體驗活動,邀請小區居民零距離接觸生活垃圾分類操作流程和回收利用,通過居民的宣傳帶動,推動眉山生活垃圾分類全面鋪開。據悉,這項活動将常态化開展。
來源丨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丹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