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第一章道和名的關系

道德經第一章道和名的關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7:58:38

道德經第一章道和名的關系(人話版道德經道經第十一)1

卅輻同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馬王堆版)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傳統版)

當我看到兩個版本的斷句都采取了同樣方式,就知道自己現在寫這一系列文章的重要性。在這段裡“無”和“有”并不是兩個分開的字,而是“無有”一詞。所以正确的斷句應該是:卅輻同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也;埏埴為器,當其無有,埴器之用也;鑿戶牖,當其無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馬王堆版)

為什麼?因為前有“無有入于無間”,後有“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前者的“無有”就是“無形之物”,後者則是“沒有”的意思。總之“無有”是個詞語,在這句裡也是“無形之物”的意思。你也可以把“當其無有”理解成:當“無”存在(有:存在)的時候。

三十根輻條彙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當中(毂:車輪中心,有洞可以插軸的部分),當有了車毂中空的地方,車就可以用了(車輪就能滾動了)。揉和陶土做成器皿(埏埴:和泥制作陶器),當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土做的器皿才有用(能裝東西)。開鑿門窗建造房屋,當有了中間的空虛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能住人)。所以,創造出有形之物來利用(以為利:以之為利),但真正起作用的還是無形之物。

五色令人目明,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而不為目,故去疲取此。(馬王堆版)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傳統版)

之前評價過,傳統版《道德經》的作者像是個批改馬王堆版《德道經》的老師。而且看來這位老師很講究行文的美感,但往往出于對“美感”的追求,導緻在意思的理解上有了偏差。

“五色令人目明”和“五色令人目盲”究竟哪個才是正确的呢?“明”和“盲”是相反的,從音韻的角度而言,盲、狂、妨、爽都是同一個韻,而且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之前的一切例子都為了證明“過多的欲望”是不好的。何況又有《道經》第三章“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恒使民無知無欲也”來印證。無疑“五色令人目盲”才是正确的,隻不過是“先明而後盲”罷了,這一系列的“五”都在告誡不要貪欲過頭。

五色先是讓人目明,但看多了鮮豔顔色就會眼盲;在野外捕獵騎馬馳騁先是暢快,但久而久之就會讓人心生狂意。擁有難以得到的物品固然高興,但貪求過多就會造成行為失當(行妨,有版本作“行方”,方在部分文言文裡有“違逆”的意思。同樣差别不大)。各種滋味(五味)一開始讓人覺得美味,但追求口味越久反而會失去味覺(口爽不是“爽口”的意思,這裡的“爽”是“失去”的意思,如:爽約,毫厘不爽)。音樂(五音)一開始讓人入迷,但聽久了容易讓人耳聾。所以聖人治理天下,隻管填飽老百姓肚子不管他們的貪欲。(“為目”的這個“目”,就是“五色令人目盲”的“目”欲,字數關系後面的口欲和耳欲等等就省略了。),因此去除貪念(疲為彼之誤),隻求飽腹。

這一章自然也是在宣揚讓人民“無欲無求”從而達到“無為而治”。“人話版”《道德經》,讓《道德經》說“人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