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 《經濟參考報》7月13日刊發文章《交通物流業預期向好 企業優布局謀升級》。文章稱,7月伊始,上海申絲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上海申絲”)副總經理熊晔就投入到為期十天的緊張投标中。對于保障公司今年實現盈利而言,這一5000萬元的家電客戶大單至關重要。“目前貨物運輸量和産值基本恢複到去年同期的水平,後面的六個月要抓緊補上之前的損失。”
記者深入一些物流企業采訪調研發現,6月以來,保通保暢政策落地顯效,從企業表現到多項指标都釋放出交通物流行業加速回暖的積極信号,未來行業發展預期向好,企業在我國生産消費格局變化之下尋找新的機遇。不過,一些小微企業發展仍然承壓,業内人士建議相關纾困政策繼續精準發力。
制圖 潘悅 實習生 王偉奕
“動脈”打通 複蘇提速
“從4月20日以後,物流的效率逐步提高,成本也有所下降,目前全國交通網絡總體已經暢通。”熊晔深刻感受到上半年所在行業的變化。
持續抓督辦,着力解決層層加碼、一刀切的問題;足量發放使用全國統一通行證;推動留抵退稅、緩繳社保費、貨車貸款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落實到位……過去的三個月,各項保通保暢政策加快落地,推動貨車動起來、物流跑起來、企業轉起來。
據了解,上海申絲在全國有87個運營項目組,客戶群主要集中在家電、紙業、汽車等領域。疫情期間,企業業務量下滑20%,利潤隻有去年的10%。随着6月以來客戶生産逐步恢複正常,再加上618大促,訂單快速增長,目前已恢複到去年同期水平。
與此相比,以工業企業客戶為主的浙江宇石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的“日子”則一直不錯。
“上半年,進出港集裝箱業務受疫情影響較大,公路運輸作業效率有所下滑,但由于企業生産經營均未停止,整體業務量并未受影響,企業運營基本呈飽和狀态。”該公司董事長壽丹平說,近兩年制造業回歸現象明顯,再加上國外消費需求有所上升,部分工業企業訂單量與疫情前相比不降反增,帶動了公司業務量整體呈現出兩位數的增長。
多項物流指标與企業感受一緻。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顯示,2022年6月份産業鍊繼續修複,供應鍊上下遊需求得到釋放,物流通達能力、保障能力和物流時效有所改善,中國物流業景氣指數為52.1%,較上月回升2.8個百分點。中國運輸生産指數也表明,當前經濟社會對貨運物流的需求較為旺盛,6月運輸生産降幅明顯收窄,貨運基本恢複至去年同期水平。
鍊條重構 “變”中尋機
“自2022年3月下旬以來,物流運輸半徑有了明顯調整。此前的一些偏僻路線,也紛紛成了熱門線路。”究其原因,熊晔表示,為了增強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部分企業将生産基地從華中、華東調整至西南、華北。
産業布局和供應鍊體系變化之下,物流業也面臨着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考驗企業車輛的調配與運輸能力,另一方面,生産地點雖改變,但貨物運送時效未變,尤其對于消費型産品的生産企業來說,物流效率将直接給銷售帶來影響。”熊晔解釋說。
壽丹平也發現,今年斷供、斷鍊的出現,讓更多客戶認識到供應鍊的重要性。過去部分以成本為标準的企業開始尋找更為穩定的供應鍊企業,以更好保障其企業整體的正常運行。
這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随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流通體系等戰略的推進,我國産業布局、流通方向、居民消費空間勢必重構,這對交通物流業而言,是挑戰也是機遇。
熊晔表示,将打造智能化運輸平台,提升調度效率。運用多式聯運擴大運輸半徑,降低運輸成本。同時,提供供應鍊整體解決方案,提升服務能力。此外,多元化布局,全力開拓新類型客戶,“一些品牌新勢力正快速成長,在總訂單量占比明顯提升。”
纾困發力 預期向好
随着國内疫情形勢總體好轉,穩經濟、纾困解難等一攬子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見效,熊晔對下半年的“回血”充滿了信心,“雖然利潤有所減少,但今年企業業務量預計與2021年持平。”
“這些舉措對于物流企業幫助很大,帶來了真正的實惠。”熊晔以貨車貸款延期還本付息舉例說,“車輛成本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借着國家支持,我們跟中國一汽、東風等汽車企業合作,正在推動車輛的改型升級。而對于重資産的物流企業,受益的力度預計更大。”
壽丹平對今年的業績持樂觀态度,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将增加20%到30%左右。
這種預期向好的判斷從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最新數據上可得到進一步印證。中國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師胡晗介紹,在宏觀面整體向好的基礎上,企業微觀活力增強,企業盈利好轉,物流企業對後市保持樂觀預期。6月份,新訂單指數為53.3%,環比回升4.5個百分點。從預期來看,6月份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4.9%,環比回升1.2個百分點;從投資趨勢來看,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達到50%以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行業也面臨着成本等諸多壓力。壽丹平注意到,小微物流企業入門門檻較低,抗風險能力不高,生存經營壓力大,多在虧損邊緣徘徊。
胡晗表示,受疫情和燃料成本影響,二季度物流企業主營業務成本指數上升顯著,平均達到55.7%,遠高于主營利潤指數,成本上升嚴重擠壓盈利空間。同時,小微企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經營普遍困難,4月份以來小微企業業務量、新訂單和預期指數顯著低于大中型企業。他建議,物流行業相關纾困政策和合同訂單向中小企業傾斜。(記者 王璐 梁倩 北京報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