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結”這個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大家應該經常在體檢的時候聽到它的名字,但“淋巴結”具體怎麼回事,又很少有人能說清。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淋巴結”的那些事。
淋巴系統負責抵禦“入侵者”
要了解淋巴結,咱們要先知道整個淋巴系統有何作用。人體裡有兩套很複雜的管道系統,一套是負責運輸血液的血管系統;另外一套是複雜運輸淋巴液的淋巴系統。
血管系統主要負責給身體内各種器官運送養分,再把不要的廢料運走。淋巴管系統主要是負責調配人體内部的淋巴液。淋巴液裡有大量負責抵禦“入侵者”的“士兵”(免疫細胞、各種抗體),而淋巴結則是這套淋巴系統運輸線路的中轉站。
惡性腫瘤來襲,淋巴結常無法分辨
而如果是人體内出現了特殊的“變節者”(惡性腫瘤),淋巴結常常無法識别,對收容來的惡性腫瘤細胞當做自家兄弟一樣好吃好喝供着,把他們養得肥肥胖胖,然後向附近的淋巴結運輸過去。
此時的淋巴結腫大往往要比“炎症”時期更明顯,還經常沒有疼痛感。就是說,雖然“烽火台”已被敵人占據,但是,仍然以自己腫大的身軀來警告我們。
淋巴結腫痛,附近可能有感染
很多原因都可以導緻淋巴結腫大,淺表的淋巴結容易觸摸到,早期就可被發現。比如上呼吸道各部位有感染時,頸部經常會出現1-2厘米的淋巴結腫大,急性期多有明顯疼痛感,呼吸道感染消退後,腫大的淋巴結會逐漸縮小。
如果在附近有明确感染竈存在時,淋巴結的腫大是很常見的現象,積極治療感染竈即可。
要不要切,要多方考慮
淋巴結切除後的病理檢查,是唯一能明确淋巴結性質的檢查方法,發現了頸部或其它位置有腫大的淋巴結,需要綜合考慮淋巴結大小、數量、出現的部位、時間、臨近組織及全身情況有無異常。
這兩種情況,需要考慮切除淋巴結
下列情況需要提高警惕,有可能需要考慮切除淋巴結作病理檢查來明确其“善惡”。
1. 快速增大的淋巴結、臨近無明确感染竈存在、淋巴結沒有明顯疼痛感,抗炎/抗結核治療無效果。
2. 全身多處淺表個淋巴結甚至胸、腹部深部淋巴結也發現腫大;淋巴結形态不正常并有發熱、血液學檢查異常、器官壓迫症狀等情況。
這兩種情況,不要輕易去切淋巴結
如淋巴結腫大同時有下列情況的,則要謹慎選擇切除淋巴結除活檢,不可輕易而為之。
1. 相關結核的檢查提示,有活動性結核存在可能。如若是淋巴結結核,切除淋巴結後的切口,有長期潰爛不愈合的風險。
2. 在腫大的淋巴結附近,發現有性質不明的新生物,此時應先積極對新生物作相應的影像學或病理學檢查,而不要輕率地先去做了淋巴結的切除。在對腫大淋巴結檢查時,臨近組織器官也應該同期檢查,而不要隻盯着淋巴結。
淋巴結切除有無風險
淺表淋巴結切除的手術風險,與淋巴結的大小、具體位置以及是否與重要器官相鄰近有關。如果該淋巴結周圍沒有複雜的血管、神經組織,那麼手術帶來的主要問題就是手術後皮膚上會有一個瘢痕。
手術的醫生都必須熟練掌握該區域的解剖結構,并有應對意外損傷後修複的器械和技術條件。 比如在下颌角附近的淋巴結,臨近面神經,手術如損傷面神經後會導緻面癱。
淋巴結的情況有時候很複雜,本文隻是簡單介紹了比較常見的幾種。平時我們要多注意這個“烽火台”的信号,發現問題盡早找相關科室就診,早檢查,早處理。
趙亮醫生是電力醫院耳科專業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耳科專業碩士,首都醫科大學講師。擅長各種周圍性面癱,外耳及中耳炎症性疾病,鼻息肉鼻窦炎,聲帶息肉,鼾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咨詢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