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美元外彙儲備的重要性

美元外彙儲備的重要性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9:17:16

美元外彙儲備的重要性(外彙儲備去美元化)1

根據國家外管局數據,2021年底中國外彙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今年以來受經濟持續下行、短期資本流動等因素影響外儲有所下滑,但截至4月底仍有約3.12萬億美元。事實上,除2017年1月外,2011年3月以來中國的外彙儲備規模始終保持在3萬億美元之上。面對新的形勢,外儲是否仍有必要維持如此規模?

非常同意@沈建光博士宏觀研究 的觀點。目前的3萬多億美元外彙儲備是在中國經濟結構模式下市場化形成的,是一個經濟結構問題,而不是人為幹預的結果。同時,3萬多億美元外彙儲備從一個側面證明中國經濟開放政策是成功的。“去美元化”基本是瞎胡扯,基本是杞人憂天、替古人擔憂。為什麼?

目前,在IMF确定的五種國際貨币中,美元占據全球外儲比例接近60%,也就是說在全球貿易結算中六成以上使用美元結算。這裡面必須強調的是這個格局不是任何國家、任何組織決定的,美元這個地位不是任何組織強制的,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以後,黃金與美元脫鈎後,沒有機構強行指令美元是國際貨币。這是由美國經濟規模、貿易規模全球第一決定的,都在與美國做貿易,都在與美元資本打交道,不用美元用什麼?

包括外彙儲備“去美元化”的呼聲也早已響起。歐元誕生以後,歐元區國家、歐盟都在無形中外儲去美元化,結果效果很差,而且依附作用越來越大。國家之間經濟規模結構都放在那裡呢,不是你想去哪種貨币就能做到的。

俄烏沖突爆發後,大家知道俄羅斯央行美女行長推出了“盧布結算令”,即歐洲國家購買天然氣必須使用盧布結算。目的何在?本質還是俄羅斯需要更多的歐元、美元。歐洲國家必須使用歐元美元購買盧布,才能支付天然氣款項,俄羅斯就得到了美元歐元,從而進口消費品等增加國内供應,應對西方制裁,渡過難關。過去,俄羅斯外儲中确實增加了一些黃金儲備,但是變現能力極差,在當前國内供應塌陷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形成國際支付能力,進口國内急需消費品。

美元外彙儲備的重要性(外彙儲備去美元化)2

“去美元化”的理由是擔心外儲安全,美國動壞心眼問題。我認為美國佬不敢凍結中國的外彙儲備,美國政府沒有這個膽量,美國企業在中國的資産至少也在幾萬億美元以上。歐美在華投資資産規模巨大,截至2021年底,中國國際投資頭寸表顯示的負債端金額超過7.34萬億美元,全口徑外債情況表顯示的外債總額超過2.74萬億美元。

最大的考量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經濟金融情況完全不一樣,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貨物貿易第一大經濟體。一旦美國貿然對中國包括凍結外儲在内的金融制裁的話,就不是一個全球通脹的問題而是全球經濟危機、金融危機、通脹幾何指數爆發的問題。受傷最大的是雙赤字的美國。美國目前的畸高通脹,眼前看是制裁俄羅斯原油的原因,實際上在俄烏沖突爆發以前美國CPI已經創出40年新高了,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中美貿易摩擦導緻美國廉價消費品進口下降的因素。是供給側問題,不僅僅是需求側美元大放水問題。

當然,由于美國這幾年不斷“作孽”,政治經濟貿易的國際地位都在下降。從美國“内因”讓美元“自取滅亡”才是上策,我們隔岸觀火,韬光養晦,壯大自己,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當世界曆史把人民币推向第一國際貨币地位時,我們當仁不讓。這種可能性已經曙光初現了。美元在國際儲備中的占比已經從過去80%以上,到今天跌破60%了。

我們也不是無所作為。首先,繼續調整經濟結構,适度增加進口,保持出口平穩,平衡貿易順差過大的局面,外儲自然而然就會逐步降低。其次,加大外儲投資力度,比如:投資一批優質中概股就是值得考慮的。再次,必須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大力度推進人民币國際化,加快推進人民币自由兌換的改革進程。

關于目前中國到底需要多少外儲、3萬多億美元是多是少的問題,@沈建光博士宏觀研究 提供的數據非常值得決策參考:在外彙管制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大約需要4萬億美元外儲;在外彙管制情況下,也至少需要2.5萬億美元外儲。外彙儲備規模也是一個國家經濟是否安全的衡量指标之一。

美元外彙儲備的重要性(外彙儲備去美元化)3

我們必須扭轉“被動挨打”的思維定勢。在我國被動握有大量美元資産上,其實也是一種經濟“武器”,而不要總是認為美國會怎麼樣?比如,中國目前拿有1.1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反而是牽制美國的經濟武器之一。一旦中國抛售這些國債,美債價格會大跌,國債收益率會暴漲,整個經濟融資成本走高,美國經濟會立馬出現大問題。當然,這是一種極端情況下可以放出的信号。

近期,美元指數暴漲,美元升值幅度很大,中國3萬多億美元外彙儲備賬面上賺了不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