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項羽破釜沉舟有什麼用

項羽破釜沉舟有什麼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2 18:40:31

人生到底是給自己留條後路好?還是不留後路好?按照楚霸王項羽的“破釜沉舟”策略,就是做人做事要“至之死地而後生”!

項羽破釜沉舟有什麼用(項羽的破釜沉舟)1

巨鹿之戰,是決定秦朝命運和秦朝農民起義軍的關鍵一役。雖然在戰争初期,秦軍占到了一些優勢,但随着項羽帶領各路聯軍,以非常冒險的戰法,即“破釜沉舟”的戰法,打敗了秦軍。在這場戰事中,幸運的女神站在了項羽這邊。

破釜沉舟出自《史記·項羽本紀》 ,現在成了漢語成語,本來意思是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後來轉變為:表示下定決心,為取得勝利準備犧牲一切的引申意思。破釜沉舟的故事梗概如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主要是農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着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鄉縣西南),被秦将王離率20萬人圍困。秦軍另外一位将領章邯率軍20萬屯于巨鹿南邊數裡外的棘原,并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将陳餘率軍數萬屯于巨鹿北邊,因為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将軍,項羽為次将,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河南省安陽縣) 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主将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裡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裡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裡沒有糧食,但是上将軍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将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将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于是将士們則擁項羽為上将軍。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随後,項羽率領所有的軍隊(即楚軍)全部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巨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幹糧,然後傳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将,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當時項羽采用破釜沉舟之勢,取得了戰争勝利。那麼,“破釜沉舟”到底是不是一個最好的策略呢?

項羽破釜沉舟有什麼用(項羽的破釜沉舟)2

項羽帶領自己軍隊,攻打章邯的時候,去的時候他們隻拿三天糧食,上岸之後,項羽又令自己親信将船燒毀,船被炸沉。這時,士兵才開始發現,自己已經處于沒有退路的危險境地,前排将士紛紛下跪,拜托項羽幫助自己。他們紛紛大叫:希望将軍能夠帶領我們殺出一條血路,讓我們回家!

項羽“破釜沉舟的這一招用出之後,瞬間激勵了手下的所有人。這些将士為能夠生存下去,确實拿出以一敵十的勇氣,秦國的20萬雜牌軍,在這些人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秦軍逃的逃,死的死。項羽帶領的那支隊伍,先是破壞章邯的甬道,進而分割王雷的軍隊,章邯非常無奈,隻好退守,巨鹿城裡的趙國,看到援軍來臨,立刻起兵反抗王離,而諸侯國眼看着就要勝利,也紛紛前來幫忙,王離20萬秦軍被消滅,巨鹿城得到救援。

項羽破釜沉舟有什麼用(項羽的破釜沉舟)3

盡管項羽在巨鹿之戰中通過項羽“破釜沉舟”的策略取得了勝利和逆襲,但後人對此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一種意見認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股“破釜沉舟”的勇氣,都要有一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冒險精神。如果你什麼事都等待,猶豫不決,那在徘徊和等待中就浪費了時間,也失去了機會。你要在遇到困難時,在兩難或者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地、合理地、是非分明地、不失時機地,采取必要的果斷的措施,才能堅決地、順利地解決問題。

另一種意見認為,凡事都有兩面性,所以說不上“破釜沉舟”好,還是不好。盡管做事有沖勁是好的,但過于極端的話,可能就會得到事與願違的效果,最好還是給自己留點回旋餘地才好。潑婦破釜沉舟是有勇無謀,這隻是一個人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後,能僅靠蠻力就能破巧,才有資格使用這個策略,除非山窮水盡,否則不要輕易使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