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情況
性别:3歲
年齡:男
證型:濕熱兼氣陰兩虛
刻下症:肌肉松軟、不喜運動,晚上睡覺張嘴打呼,咳嗽;眼睛紅,出黃色眼屎;鼻塞,喉嚨有痰;肚子溫熱,肩膀、後背涼,手腳溫熱潮濕,出汗多;有口臭;下眼睑、鼻子周圍和嘴巴周圍發青。
既往史:新生兒濕疹;新生兒黃疸;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喘息性支氣管肺炎
家族史:過敏史
病症分析
過敏性鼻炎與支氣管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呼吸道過敏性疾病,過敏性鼻炎會不會發展成哮喘?這是寶爸寶媽們常會擔憂的疑慮。
答案是會。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階段免疫系統還不成熟,隻要出現過敏性鼻炎或支氣管哮喘其中一種,很容易演變為支氣管哮喘合并過敏性鼻炎,對患兒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大多數哮喘發作前,會發生過敏性鼻炎一樣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全家桶”: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涕。研究數據表明,68%以上過敏性鼻炎患者伴有氣道反應性增高,發生哮喘的危險性是比正常人高4~20倍,而哮喘患者中伴有過敏性鼻炎的比例可達60%以上,兒童中這個比例要進一步升到80%。
醫案詳情
孩子出生頭兩天,臉上就長出輕微的濕疹。又因為黃疸,吃茵栀黃和媽咪愛吃了25天,孩子都吃出腸鳴了,黃疸也一直不高不低的,直到51天左右才降到正常值。
快6個月的時候,孩子着涼感冒,有咳嗽,發燒轉肺炎,住院10天。剛住院的時候醫生說孩子有些喘,接着後面又住了兩次院,每次都喘,而且出院的時候總是有痰,好不全。換了診所,醫生直接說孩子是過敏導緻的喘,之前就沒好透,要中藥灌腸加消炎。
小時候還長過幼兒急疹,是親戚家小孩傳染的,診所醫生讓吃益生菌、順爾甯,避開過敏源,搭配調脾胃來脫敏,但一直沒效果。
快1的歲時候給孩子做了IgE檢測,把奶粉換成氨基酸奶粉,1歲2個月斷母乳吃普通奶粉。吃了沒多久又改成了氨基酸奶粉,也沒吃多久就徹底斷了。醫生讓給孩子多吃雞蛋,肉,牛奶,還開了舒利叠,阿奇黴素,玉屏風顆粒,“這些我都沒按武漢醫生的給孩子吃包括雞蛋肉牛奶,還是按診所醫生生病喘的話,吃支氣管擴張劑和鹽酸西替利嗪,急性嚴重時用萬托林+普米克霧化第一遍,沐舒坦霧化第二遍,順爾甯黃博直播說不建議用順爾甯後,家裡的就擱置了”。
去年年底,孩子流感生病,退燒用的退燒栓,就6個月的時候發燒用的是美林,後來發燒用的是退燒貼。
“去年12月份查慢敏132項,12月底收到結果,控制了慢敏的食物後就很少生病,也不怎麼喘,可能跟戴口罩關在家裡有一部分原因,直到今年9月生病2次喘2次,10月份過敏鼻炎犯了又喘了用了萬托林+普米克,沐舒坦和辛芩顆粒了哥王顆粒。”
2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孩子突然眼睛很紅,眼角有很多濕的黃眼屎。去醫院醫生聽診,說是肺部有炎症,打7天針沒好,打針時有流清鼻子。後來又去診所開了中藥灌腸和雙辛鼻窦炎顆粒,還有消炎藥,流了好多黃綠鼻涕。
再後來就是2021年元旦,發燒38.1°,沒用藥,用自然療法好的,後期流鼻涕,泡腳,好了後有點痰。1月21日,孩子喉嚨癢痛,吃了小兒咽扁顆粒和藿香正氣軟膠囊,三天好了。2月份有一天空氣不好,晚上犯喘,吃了化痰平喘片緩解睡覺,白天嚴重就霧化,吃了兩天玄麥甘桔顆粒,自己慢慢就好了。3月份,積食加着涼,打噴嚏流鼻涕,手腳冰涼,不出汗。用消食清熱、泡腳、小兒推拿的辦法,才慢慢好起來。
黃博士診斷
患兒6月齡因着涼出現發熱、咳嗽,喘息入院診斷支氣管肺炎、哮喘,住院10天,用藥不詳。後多次因發熱、咳喘住院治療,期間診斷肺支原體感染,具體治療不詳。2018年9月21日于鄂州市中心醫院查過敏原特異性IgE抗體篩查檢測,提示榛子/開心果過敏程度3級(最高5級),花生、雞蛋、大豆、牛奶、西紅柿、鳕魚、蝦、蟹2級,小麥1級。後于某診所就醫,囑規避過敏食物,予腸道益生菌、順爾甯,改用氨基酸奶粉,病情未見好轉。
考慮到患兒有IgE陽性,慢敏IgG并未排查,于是先做了慢性食物過敏篩查。
結果提示患兒大麥、柚子IV級慢敏,苯甲酸III級,青橄榄、蘆筍、馬鈴薯、阿斯巴甜II級,亞麻籽、雞蛋、胡蘿、蘑菇等I級慢敏。
據媽媽自述,患兒存在情緒問題,啃指甲,注意力不集中,麥奶肽結果超出正常指标,需要少吃麸質、酪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另外,因為患兒積食,頻繁用藥,在營養元素和有毒重金屬評估中出現了最不理想的結果,就是重要營養元素普遍不足,而有毒重金屬多項超标。
營養代謝水平評估結果顯示,患兒脂肪酸代謝不佳,碳水化合物代謝不佳,胃腸道菌群過度生長,維生素B族缺乏,線粒體功能損傷。
最後,從患兒舌苔來看,舌質紅,舌苔白,表面濕滑,中間有凹溝,舌面散見小紅點。患兒體質濕熱、有寒,氣陰兩虛。中醫上需要考慮健脾利濕,理氣開胃,消食化火,清熱除煩,補氣養陰,益氣固表。
經過一段時間調理之後,患兒情緒問題有改變,“現在不啃指甲了,酵母菌過度也穩定了,草酸也穩定了”,但寒熱交雜的體質還需要繼續堅持。
排雷指南
判斷孩子是不是有哮喘不能僅憑一次喘息的發作。在哮喘辨證時,非常關鍵的一個指标就是要求症狀反複發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1)反複發作的喘息:大于每月1次的發作頻率
(2)活動誘發的喘息:比如跑步後誘發咳嗽、喘息
(3)非病毒感染導緻的夜間咳喘症狀
(4)喘息發作持續到3歲以上
(5)喘息發作伴有明确的過敏性體質或相關家族史
(6)抗哮喘治療有效,但停藥後又複發
醫案總結
中醫學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為氣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異常可引發身體多系統的疾病,影響生長發育,檢測發現,患兒存在食物腸道過敏的問題,長期腸道免疫反應,抗原抗體複合物反複刺激,可緻腸黏膜受損,通透性增加,引發腸漏,使食物中營養不能被完全吸收,生長發育缺少營養物質基礎。需先避開慢敏食物,預防腸漏的發生。患兒夜間睡眠不安、磨牙、盜汗症狀與胃腸道菌群紊亂,炎症、壓力、營養狀況、負面情緒等多種因素有關。
行文最後,老生常談:中醫辨證論治,文中案例部分的建議僅僅适用所舉例的小患者。體質、病因明确之前,萬勿套用。
我是醫師黃圓媛,原創不易,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