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根源。所以隻有用《周易》的理論,才能從根本上解釋清楚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切問題。
《周易》所遵循的曆法為夏曆,所依據的基本理論是五行學說。夏曆以北鬥鬥柄旋轉所指示的方位來确定一年當中的月份及節氣。古人以北極星為天帝,以北鬥七星為帝車,鬥柄旋轉一周,即為天帝巡視天下一番,時間為一年。夏曆以鬥柄指向東北方位的所謂“建寅”之月為歲首,然後順時針方向旋轉,開始一年的曆程。東北方位正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地方,故艮代表終而又始。《易·說卦傳》曰:“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這樣也許大家就可以發現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方位是和時間以及八卦聯系在一起的。當鬥柄指向正東方,卦在震位,是為仲春之月,萬物之所出達也,萬物出則天地變化可現矣,故《易·說卦傳》曰:“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緻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根據《周易》理論,鬥指正東,卦象為震,天幹甲乙,地支曰卯,五行屬木,時在仲春。當其時也,萬物出達,生機勃勃。鬥指正南,卦象為離,天幹丙丁,地支曰午,五行屬火,時在仲夏之月。當其時也,萬物生長,其勢盛極。鬥指正西,卦象為兌,天幹庚辛,地支曰酉,五行屬金,時在仲秋之月。當其時也,萬物豐收,天氣肅殺。鬥指正北,卦象為坎,天幹壬癸,地支曰子,五行屬水,時在仲冬之月。當其時也,萬物閉藏,不相見也。夏曆以鬥柄所指方位來确定月份、節氣,那麼反過來,知道了月份、節氣及其相應氣候特點,再根據鬥柄所指就可知道方位了。
“東”取五行特點屬木,故從木。《說文》:“木,東方之行。”故以五行之木指示其方向,為“東”。“東”字從木而圈示之,代表仲春之月鬥柄所指方向。《說文》釋“東”時說:“(東),動也。陽氣動,于時為春”。“東”字中間的“曰”字,人皆以為是“日”字,表示太陽,我獨以為是圈示符号。圈而示之,給人以信息,讓人明白,這正是“曰”字的本義。“六書”中有指示字,指示的方式有三種:一是點示之;二是圈示之;三是點而圈示之。如“本”字,點示木之根也,告訴你本即木之根也。如“晉”字從雙至,“至”是箭弓墜于地的形象,古代分封土地,以射程确定四至範圍,矢最終落處即為邊界,四界定而圈示以成國,故晉的本義就是指分封諸侯。
“南”是仲夏時鬥柄所指方向,所以南與仲夏物候有關。仲夏是陽光最充足的時候,草木生長旺盛,《說文》:“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草木生長達到旺盛的階段,就會從近根處滋生蘖枝。“南”字實際也從木,隻不過形狀異變了,這裡的木不是五行意義上的木,而是指具體的草木。形狀變異的草木,其根部騰出一大塊空間而滋生出了蘖枝。形狀象人民币符号的那就是蘖枝,從幹而分叉。“南”的本義就是指草木生長旺盛而多生蘖枝,代指仲夏鬥柄所指方向。
“西”是仲秋鬥柄所指方向。仲秋之月,萬物豐收,天下有餘糧則興釀酒之業,故地支曰“酉”。“酉”是酒字的初文,本義就是酒。“酉”也是指示字,西字實際是一個象形字,其甲骨文象一個酒囊或酒壇,酒壇指示其中,就是酒的意思。“灑”字從水而在壇外,就充分證明“西”的本義就是一個容器,特指裝酒的容器。仲秋之月,萬物豐收,正是釀酒的季節,故以“西”來借指仲秋之月鬥柄所指方向。
“北”是仲冬之月鬥柄所指方向。仲冬之月,萬物閉藏,皆不相見也。“北”字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兩個人背靠背的形象,故“北”的本義就是避而不見,藏而不現。背靠背則不相見也,故以“北”來借指仲冬之月鬥柄所指的方向。
明白了東南西北的本義,就很好理解把購物俗稱為“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了。因為東在仲春之月,萬物之所出矣,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出現了,“東”就代表有生命活力的各種産品。而西在仲秋之月,萬物豐收,“西”的本義是容器,特指酒壇。有生命力的各種産品和無生命力的容器皆是可以買賣的商品,故曰“買東西”。“南”的本義是生長旺盛而滋生蘖枝的草木,沒有商品價值,而“北”的本義是隐藏而不相見,見都見不到,更談不上買賣,故不能謂“買南北”。
更主要的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商品經濟一直不太發達,隻有在青黃不接的春季和豐收有餘的秋季,商品交換才比較活躍。《禮記·月令》雲:“是月(仲秋之月)也,易關市,來商旅,納貨賄,以便民事。四方來集,遠鄉皆至,則财不匮,上無乏用,百事乃遂。”而“東”代表仲春之月,“西”代表仲秋之月,這兩季是商品交換活躍的季節,故曰“買東西”,而不言“買南北”。這樣,“東西”也就代表了商品,也泛指了一切有用的物品。罵人曰“不是東西”,意思就等于罵“無用的蠢物”。罵人曰“你是個什麼東西”,意思就是你是個任人買賣的東西,給錢就行,沒有尊嚴可言,明顯帶有輕蔑的口吻。
(子夏故壇原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