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幾天推薦一個朋友再看一遍大話西遊。
他剛追一個女孩兒失敗,為此十分痛苦。讓人奇怪的是,他的痛苦并不是因為這個拒絕他的女孩。這次失敗的經曆讓他發現自己真愛的其實是之前一直對他很好的另一個女孩兒。
因為追求女孩兒A失敗,結果發現女孩兒B才是自己的真愛。 可是女孩兒B已經成了别人的女友,他的痛點來源于此,多麼奇怪的邏輯。
他給我講了女孩兒B當初如何如何對他好,如何如何給他暗示。
我說,你早幹嘛去了?人家對你好的時候你咋不追?
他說那時候自己也意識到了,也對人家有好感,可就是無動于衷。直到追完女孩兒A以後才幡然醒悟。B才是自己的真愛。
我突然有些理解他。我說你痛苦的話就把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再看一遍吧。
他說那個電影自己早看過了。
我說你當時一定沒有看懂。
他示意我繼續說下去。
我說你和電影裡的至尊寶很像。至尊寶開始愛上了白晶晶,并以為這就是自己的真愛,為了拯救白晶晶,他利用月光寶盒回到過去拯救愛人,卻陰差陽錯地回到了五百年前,在那裡他遇到了紫霞仙子。最後他才發現,自己的真愛其實不是白晶晶,而是紫霞仙子。
我又說,這和你像不像?你追求女孩兒A,以為A就是你的真愛。最終你被拒絕,才幡然醒悟自己的真愛早在過去就曾出現,也就是女孩兒B。A并不是你的真愛,隻是你想起B的觸點罷了。
我的朋友一拍大腿,大叫一聲。
幾天後,我收到他的短信“我把大話西遊又看了一遍,傷大了。”
2.
事實上,每一個看過幾遍《大話西遊》的人,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出現和我朋友的這樣一次“頓悟”:這個看似亂糟糟的,經典台詞堆砌起來的搞笑片,竟然像一個預言一樣預示了我們未來某個時刻的精神狀态。
于是初戀的男女會不由自主地引用起那段“一萬年”的經典告白。
待業的青年看懂了那句“那個人好像隻狗”的無奈。
而失戀的人則突然找到了精神的依靠,明白了電影裡奇怪的感情脈絡裡揭示的愛情悖論。
關于這部電影的解讀已經足夠多了,我隻就愛情悖論這一點來談談。
至尊寶利用月光寶盒回到過去,他的出發點來源于:他對白晶晶的真愛。當他回到過去遇到紫霞仙子後,當初的出發點瞬間瓦解:白晶晶并不是自己的真愛。
于是悖論出現:對愛情忠貞的是他,背叛愛情,利用愛情的也是他。
這個悖論揭示了愛情的現實性:它并非像我們想的那樣忠貞無二。真實的愛情就是在天平的兩端遊移進行抉擇。
現實并不像愛情電影,電影裡,男女主角是誰,一目了然,編劇解決的隻是在有限的主角間的愛情博弈、排列組合。現實中每個人都是主角,你永遠不知道真愛何時出現。
就如《緻青春》裡說的一樣,你認為就是這個人了,結果最後發現并不是。人生就是條單行線,在摸着石頭過河的時候難免犯錯。真愛何時出現?可能在我們孩提時已經出現卻被輕易錯過;可能在我們結婚生子後在姗姗來遲,抱憾終生;也可能在最合适的時間地點來臨,終成眷屬;當然還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又或者而言,何為真愛,是心靈交融的靈魂伴侶,還是平凡過日的賢妻良母,每個人的定義都不同。
但不論如何,行走在人生的單行線上不能回頭,一步錯可能步步錯,愛情的忠貞是社會道德戴在我們頭頂的緊箍咒,一旦套牢很難抽離。
大部分的愛情片回避了現實,将其抽離在真空中供人觀賞,固然美麗。但一旦放歸現實,面對生活的瑣碎,沒有人可以像主人公那般灑脫。
《大話》可貴的一點在于直面現實,或者更準确地說是一則關于現實的寓言:至尊寶利用五百年的時空轉換,來了次很隐蔽的“愛情出軌”,而且“出軌”出的感人肺腑。這絲毫不會引起觀衆的厭惡。事實上,白晶晶最後在至尊寶心裡發現一滴紫霞仙子的眼淚,這無疑為他的“出軌”提供了足夠強大的道德支撐。
它的現實性還反應在:至尊寶為了白晶晶可以出生入死,穿越時空;面對紫霞仙子,卻由于要取西經,不得不忍痛割愛。隻好将自己的愛附體在影片最後的夕陽武士身上。留下那句:那個人好像一隻狗的自嘲。惹人垂淚。人生短暫,我們常常做的傻事就是:把精力徒勞地耗費在了一個人陌生人身上,發力過猛後,卻對那個陪你走完一生的人出現了疲軟。
這些點,可以影射很多現實,幾乎每一個關于愛情的困境都可以套用在這個電影裡。難怪有人将這部電影評價為:待業青年的精神依靠。
3.
最後想說明一下,關于這部影片過度解讀的問題。
客觀地說,這當然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當初周星馳和内地公司合作拍片,内地公司也把完全是看在周星馳的高人氣上,對這部影片則視為文化垃圾。
确實,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亂七八糟,吵吵嚷嚷,一鍋亂炖,很有cult片的風格。許多稀奇古怪的情節,看過幾遍也讓人莫名其妙。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這些稀奇古怪的元素當初注定了它1994年慘淡的票房。最後也由于它的包羅萬象,低俗與深刻通吃,讓它能在1998年後通過互聯網被人接受,追捧,最後奉為經典。
這種“滞後性”才是它的經典所在。
抛開亂糟糟的情節,其實有新鮮的元素值得回味。比如至尊寶利用月光寶盒回到過去拯救愛人,這個思路類似于國外著名的電影《蝴蝶效應》,再比如最後孫悟空一夢醒來,之前斑駁陸離的情節消失,和他演繹奇異劇情的人物變成了現實中的普通人,這又和《盜夢空間》一大堆人物轉換空間的思路如出一轍,周星馳在後來的《功夫》的結尾也運用了這個手法。
這些元素加上無厘頭的搞笑,加上“一萬年,愛上一個人需要理由嗎”的經典台詞,加上愛情的悖論,加上夕陽武士的深情一吻,加上那個人好像一隻狗的無奈傷感,加上悟空最後無奈取經的現實。加上片尾曲《一生所愛》。
夠了,夠了,這麼多東西提供了大量的情感附着點,高興的,悲傷的,現實的,浪漫的,高雅的,粗俗的。所以關于這部影片這麼多不同角度的解讀,也就不足為奇。
我認為周星馳和劉鎮偉當初創作這部影片的時候當然沒有想到會産生這麼多的火花,他們或許隻是負責了“無心插柳”,而每個看過影片的,把情感投遞上去的觀衆完成了“柳成蔭”的升華。就如同作家寫文章碰巧窗外下小雨,于是随手寫下“窗外下着雨”,讀者讀到後覺得這是在“哀景襯哀情”,過度解讀便由此産生了。
之後周星馳的電影雖然也有趣,也感人,比如《喜劇之王》看得我熱淚盈眶,再比如最近的《西遊降魔篇》,但少了《大話西遊》的那份天馬行空,好壞通吃,多了些刻意為之,精心雕琢。
之後劉鎮偉也試圖重現《大話西遊》的經典,拍了《情癫大聖》,《越光寶盒》,這些電影追求了大話的“一鍋亂炖”,但内容乏善可陳,必然也無法引起共鳴。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就在于它的偶然性,不可複制性。還有啟發性。
關于大話
一句經典的影評是:十年前看大話,是看一遍笑一遍;十年後看大話,是看一遍哭一遍。
其實感動我們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我們自己。
以上是我的理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