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人拜孔廟

文人拜孔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15 05:37:15


文人拜孔廟(文廟訪)1


文人拜孔廟(文廟訪)2


文人拜孔廟(文廟訪)3


文人拜孔廟(文廟訪)4


文人拜孔廟(文廟訪)5


文人拜孔廟(文廟訪)6


編者按 走出渭南博物館,本欄目的第二站來到韓城市博物館。韓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之一,曆史悠久,文化遺産十分豐富。韓城市博物館成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負責征集、收藏、保管、研究韓城曆史文化遺産。它位于韓城古城東部,由韓城文廟、東營廟、城隍廟三座古建築群組成。其中文廟和城隍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營廟為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内單體古建築有一百多座,館藏文物上萬件,是座名副其實的寶庫。

本報記者顔偉文/圖

清代文學家樊增祥為朋友李嘉績赴任韓城知縣作《送李韓城之任》的詩句中寫道:“關中文物最韓城,直以登仙喻此行。新尹風流如晉宋,舊家書畫總元明。楚辭香草為姬侍,小雅春莺是友生。随例文書勾判了,但聞筆管捶琴聲。”由此可見,去韓城上任,對文人雅士來說,是一件多麼值得舉杯相慶的事。要想初步了解文史之鄉,最好先來一趟韓城文廟,這裡最宜博古幽思。

未賞寶物 先觀寶庫

文廟也稱孔廟、學宮,是古代祭祀孔子和培育科舉人才的地方。從西漢開始,儒家學說就已經成為我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韓城文廟始建于唐,後經宋、元、明、清曆代重修擴建而成,因而有“四代建築一廟收”的美譽,目前留存的建築風格以元、明兩代為主,具有極高的曆史、藝術、文化、建築研究和考古價值。文廟由四個大院和五座主體建築組成,是西北地區十四世紀以來保存最完整的文廟古建群。

來到文廟前,東西各有一座木制牌坊,東書“德配天地”,西書“道冠古今”,明嘉靖皇帝曾稱贊孔子“德牟天地,道冠古今”。這是對孔聖人德行學識的超高禮贊。古時出于對孔子的尊敬,文廟一般不開正門,兩側開有“聖域”“賢關”兩道黉(hong)門,門外分别立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石碑,以示尊重。

由“賢關”“聖域”兩門進入,南面是一座高大的五龍照壁,學名叫“萬仞宮牆”,出自于《論語》。子貢說:“人的學問好比宮牆,我的牆隻有肩頭那麼高,而老師的牆有數仞高。”寓意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照壁上雕刻有五幅琉璃彩龍,龍體生動,工藝精美,兩旁配鯉魚戲浪浮雕,龍騰魚躍取自韓城鯉魚跳龍門的傳說。這座照壁也是告誡學子要努力學習才能飛黃騰達。文廟的牆壁上也是九條龍,隻不過是分開的,五龍壁五條,棂星門兩側八字牆兩條,後邊的戟門兩側兩條,共九條。

與五龍壁正對的就是文廟的第一座建築——棂星門。棂星,傳為天上的文曲星,棂星門寓意施行教化、廣育英才之意,祭拜孔子必經此門,象征着人們由此而入即可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這座門為坊式木結構建築,額坊上有修飾華麗的如意鬥拱,昂頭飾以日月、龍鳳、人物、鳥獸、花卉等,巧奪天工。此門六根立柱直通屋頂,俗稱通天柱,比喻孔子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頂上飾琉璃盤龍,花卉套筒和寶葫蘆攢頭。三道門間短牆上飾以琉璃浮雕丹鳳朝陽、丹鳳起舞。棂星門正中懸挂書刻文廟二字的華帶豎匾。棂星門上書對聯:道冠古今瞻賢仰聖千年廟,德配天地重教興文萬世宗。

身遊泮水 五子登科

過棂星門,進入文廟第一大院,正中是文廟的規範建築泮池,池上通雙孔石橋,稱為泮橋。古代把入學稱為入泮。古人說“身遊泮水”即考中了秀才、生員的意思。他們在祭祀孔子時才有資格通過泮橋。

廟右側西南角有磚砌的八角形魁星樓,據說清朝乾隆年間,王傑一舉奪魁,此樓就是為他而建。上書對聯:七曲霞光飛辟府,三台紫氣煥人文,橫批桂籍生香。桂籍是指科舉登第人員的名籍。這座樓屹立千年,承載了讀書人莫大的榮耀。院兩側分别是更衣亭和緻齋所,這裡是祭祀前做準備工作的地方,如整理衣冠、靜心浴面等,以表莊重。院中對稱的六座碑亭和碑樓,是明、清兩代六次大修文廟的記事碑。

往前走為文廟的第二座建築——戟門。兩側對聯為:先覺先知為萬古倫常立極,至誠至聖與兩間功化同流。意思是先知先覺的孔子為千秋萬代的倫理道德樹立了标準法則,道德高尚的孔子有培養教化天地萬物的功德。

過戟門入第二個院落,這裡是祭祀的主要場所。正北是元代建築大成殿,單檐歇山頂,是過去列放孔子牌位的地方。東西兩側分别是東、西庑,各十三間,是列放孔子弟子及儒家先賢牌位的地方。現作為博物館的陳列室。

文廟内有蒼翠挺拔的古柏33棵,其中一棵已逾千年,它從兩米多高處自然地分成五枝,俗稱五子登科柏。五代後晉人窦禹鈞五個兒子品學兼優,先後登科及第,因此有了五子登科的成語。韓城在明萬曆年間也出了一個“五子登科”。韓城解家村明朝時有位老太太生有五個兒子,都很有出息,有“一母三進士,一舉一貢生”的說法。過去的文人學士趕考前都要到文廟膜拜孔子,還要撫摸一下柏樹的樹幹獲取靈氣,以求科場高中。更有特色的是因為年代久遠,看似幹枯的樹枝自然形成孔雀、仙鶴、鹿等動物的造型,栩栩如生,十分有趣。

大成殿前有月台,是祭祀時奏樂的場所,月台前有石雕禦道和踏道,禦道飾有魚戲浪浮雕,禦道兩側置石雕大象,象背上置一根可卸的青石浮雕盤龍杠,表示不得随便通行。禦道專為皇上祭祀時通過。據說當地的新科狀元在回鄉祭祀時可取杠而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王傑考中狀元,曾在禦道上走過一回。龍杠兩側踏道為朝廷官員所走的,而月台兩坡道為地方官員所走的,過去的老百姓隻能在院子裡祭拜,可見等級森嚴。

大成殿兩側有一副乾隆題寫的對聯: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緻中和得其門者辟之宮牆。意思是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讀書人追求的人生理想,也是儒學的核心,這些倫理道德、政治主張是人人信服的社會公約,早已記入史冊,隻有遵守儒家的道德倫理,率性修道,方可達到如同進入宮牆内的中和境界。

萬世師表 明倫以德

進入大成殿,正中上懸萬世師表的橫匾,這是康熙皇帝為曲阜孔廟所題,全國其它文廟均屬仿制,意思是尊孔子為百代帝王師,萬世文官表,也是對孔子一生的最高評價。孔子塑像兩側的四配像分别為:亞聖孟子、複聖顔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出東西角門即為北馬道,顧名思義是車馬轎子通過的地方。車、馬、轎子要從孔廟後面繞道而行,故而按方位分東、西、北馬道。以北馬道為界,其南為孔廟,是祭孔的地方;北為學宮,為古時教書育人之地。

在北馬道東側,有一株千年古槐,依然枝繁葉茂。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過去太師、太傅、太保在朝拜天子時,面向三槐而立。後人以三槐比喻三公之官位。在文廟廣植槐樹,寓意學有所成。

明倫堂院門匾上書正誼明道,出自于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是說傳道明倫是教師的本分職業,不得從其中謀取利益或功名,這是對教師行為的一種規範。院中開四個偏門,分别以“禮門”“義路”“懸規”“植矩”命名,蘊含着濃濃的儒家文化氣息。

進入院内,位于正北的是明倫堂,院兩側為東西碑林,這是存放儒家經典碑石的地方;掌酒司和典庫司是古代學宮的管理機構及儲物的地方,現作為博物館的陳列室使用。

明倫堂,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講經論道傳授儒家思想的地方,上懸師道尊嚴橫匾,筆力遒勁大方,是尊師重教的一種體現。上書對聯:教以明倫明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之倫,學以緻道緻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明倫就是明人之倫,即君臣有義,父子有親,夫妻有情,兄弟有序,朋友有信。教者必須以明倫為教,學者必須學習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之道。

堂兩側立有多通碑石,主要為明清兩代考中舉人、進士的題名碑。另外還有狀元王傑和師彥公給文廟的捐銀碑等。明倫堂後中間開辟中門,門額題字為由仁義行四字。

第四院,也是文廟最後一個大院。位于高台上的是尊經閣,始建于明弘治三年(1490年),舊為學宮藏經書的地方,兩邊配東、西齋各六間,舊時是儒學生員的書房。清康熙年間的刑部尚書張廷樞曾捐贈家藏的十三經、二十一史置于閣中。尊經閣上書對聯:讀五車書博古通今真學問,行萬裡路經天緯地大文章。

在文廟裡穿梭,移步換景,草木都是曆史的見證,磚石都有聖賢的痕迹。如果不聽解說,僅僅走馬觀花,隻消一會兒工夫就能走遍文廟的角角落落。可當聽說了這院中的種種深刻寓意、曆史典故,隻會覺得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在寂靜的院落中懷想,在蔥茏的古樹下小坐,恍惚中就回到了古代,與先賢們一同遊曆好時光。


來源:渭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