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驷即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了商鞅,在所有人的認知裡,他殺商鞅是為了自己的王位,利用貴族的仇恨殺了商鞅,反過來又利用商鞅的死平叛了貴族,從此坐穩了秦王之位。
讓人意外的是,赢驷竟然每年都會悄悄地祭奠商鞅。
嫡子赢蕩的周歲生辰,多麼重要的事情,王後芈姝提早很久就開始準備,辦得隆重而熱烈,就在全宮上下喜氣洋洋為公子蕩慶賀周歲生辰的時候,赢驷郁郁寡歡,提不起情緒,更是在公子蕩周歲生辰的當天,率人離開秦宮,去祭奠商鞅,這就讓人覺得奇怪了。
赢驷一上位就殺了商鞅,那就一定有必須殺他的理由,為什麼殺了他,又要祭奠他,連第一個嫡子的生辰都不能阻擋他去祭奠商鞅的腳步,難道真像世人猜測的那樣,他其實很欣賞商君,隻是為了保新法不得已棄了商君?
學過曆史的人都知道,商鞅變法,太子赢驷反對變法,商鞅為了新法能夠有效地推行下去,割了太傅公子虔的鼻子,在太師公孫賈的臉上刺了字,而赢驷也被流放在村野多年,他受盡了罪,吃夠了苦,有幾次差點死在野外,後來,秦孝公病重才把流放在外多年的赢驷接了回去,秦孝公死後,赢驷繼位成了秦王。
有了這一段往事,少年赢驷對商鞅是恨之入骨,這種仇恨很複雜,有作為秦國太子尊嚴盡毀的仇恨,也有被流放,差點死在野外的切身仇恨。
這樣刻骨的仇恨,無論是哪一種,都不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消淡,特别是尊嚴盡毀的仇恨,當他成為秦王的時候,成為一國之君的時候,面對那個曾懲罰他,讓他顔面掃地的仇人,他會一笑泯恩仇嗎?
不會,無論那個人多麼的才華蓋世,無論對秦國有多大的豐功偉績,都不能消除這種仇恨。
商鞅的存在,隻能時刻提醒他年少時是多麼的愚蠢,既沒有君父秦孝公的英明睿智,又沒有他的膽魄和決斷,與君父相比,他就像一個無知的懦夫,被人随便一慫恿,就當了出頭的椽子,被商鞅當成靶子立威。
一個君王,他要讓人畏懼,要讓人尊敬,他必須要有君王的威嚴,就不能容忍有這樣一個人存在,所以,他必須殺了商鞅。
赢驷在流放的歲月裡,在吃苦受罪的時候,恨不得殺了商鞅,在他差點死在野外的時候,更是恨不得對他挫骨揚灰,或許就是靠着這刻骨的仇恨,才讓他熬過了那麼艱難的歲月,現在他成了君王,成了掌握萬千人生死的君王,他終于可以一洩心頭之恨,他會放過這個機會嗎?
君王是需要克制自己,是需要站在君王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能感情用事,可是君王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可以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樣聽一些忠言逆耳,可是面對刻骨的仇人是沒有辦法視而不見,所以他一定要殺了他。
赢驷殺了商鞅,洩了心頭之恨,再回過頭來,以君王的角度客觀地評價商鞅變法,他必須承認商鞅變法是對的,商鞅是有大才的,對秦國有着不世之功的。
在各國變法均失敗的情況下,唯有秦國商鞅變法取得了成功,可想而知商鞅這一條路走得是多麼艱難,他走了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荊棘之路,他曾遇到過多少明裡暗裡的為難,頂住了多少明槍暗箭,但是他沒有退縮,而是直面相對,他抛棄自身安危,以一己之身扛住了泰山般的壓力,最終取得了成功。
赢驷在商鞅墓前長歎:”世間有一些苦難,卻是必須直面以對,必須以身相抗,披荊斬棘,如此,才配屹立于天地之間。“
如此,才配屹立于天地之間。
僅這一句評價,可以看出赢驷對商鞅是敬佩的,從心底承認他的能力與才能,更欽佩他的勇氣和作為,隻有他才配屹立于天地之間,這是多麼高的評價。
赢驷作為一個君王,他是有着雄才大略的。
他要展現自己的能力是需要對手的,可是世間能讓他稱之為對手的人卻隻有商鞅,但是這個人又被他殺了,所以,他是寂寞的。
高處不勝寒,他需要一個人在他揮斥方遒時,理解他,懂他,可是這個人被他殺了。
作為一個君王,他是寂寞的,他渴望有一個人,像商鞅于君父秦孝公一樣,亦友亦臣,可以同榻而眠,可以促膝談心,可是這個人在哪裡?
他越是渴望有這麼一個人,就越是想念商鞅,懷念商鞅。
想他,念他,敬他,就來祭奠他。
商鞅是他親自下令殺的,并且殺他的罪名是叛國罪,所以他就不能光明正大地來祭奠他,就連把他的墳墓修得好一點都不能。
商鞅活着的時候,赢驷恨他恨得要死,可是殺了他之後,有時候又希望他繼續活着。
這是多麼矛盾的心态,又是多麼真切的情感。
赢驷恨他,這麼多年過去,恨意依然難消,可是又敬佩他,又想他念他,這樣矛盾的心情,既不能讓别人知道,更不能讓人看出來,隻能在每年商鞅忌日的時候,悄悄來祭奠他。
說明:本文寫的是《芈月傳》小說原著,可能會與電視劇稍有不同,圖片來源電視劇劇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