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7:21:01

如果你不清楚“かわいい”這個詞是什麼意思,讀讀東京Pom Pom Purin咖啡廳的菜單就知道了,這是來自Joshua Paul Dale的專業建議。

Joshua Paul Dale是東京學藝大學的教授,曾經參與“可愛的研究”(cute Studies)和“可愛的美感和影響”(The Aesthetics and Affects of Cuteness)兩項研究。如果你參照Dale教授的獨家指南,首先見到的是一盤金黃色的蛋包飯長出了兩個圓圓的耳朵,而它的樣子就跟餐廳同名的那隻金毛犬一模一樣。深入研究下去,你會發現這個可愛的形象無處不在,而且十分忙碌,或在盡職盡責地捧着拿鐵咖啡一動不動,或站在餐盤上招呼客人,偶爾才能在泡咖喱濃湯裡放松一下。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1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2

如果你很快便自學成才,這也不奇怪,因為“かわいい”是中國人最熟悉的日語詞彙之一,熟悉到它還有一個親切的中文用法:卡哇伊。

這個餐盤裡的卡哇伊潮流,在日本還方興未艾。不單單是Pom Pom Puri咖啡廳,從九州島到北海道,史努比、胖姆明和彼得兔輪番出現在日本全國各地的餐桌上:面包師傅用或甜或鹹的餡料填滿龍貓的肚子;媽媽們在廚房裡小心翼翼地給熱狗腸劈出章魚腿,再不厭其煩地黏上兩片海苔眼;就連傳統的和果子,也被耐心地捏成了絲帶熊的形狀,笑臉盈盈。

等到你走進這些餐廳就會發現,那些被卡哇伊招降的遠不止是小孩子,成年人也紛紛中招。也許你會把這種迷戀歸結為童心未泯,但要是把卡哇伊和可愛做簡單的等式,那可就低估了這個讓日本舉國上下樂此不疲的詞語了。

源自大衆而非精英群體,卡哇伊這個詞在19世紀開始被廣泛使用,而幾乎就是在同一時間cute來到了英國。在英語中,cute這個詞是acute的變體(意在說明一種精明敏銳的洞察力),使得這個英文單詞還保留了或多或少機智狡黠的成分。誕生在日本的卡哇伊,跟上述情況恰恰相反。卡哇伊的字面意思是能夠被愛的,沒有一絲絲負面的含義。按照Joshua Paul Dale的話說,卡哇伊是一種純粹的、毫無掩飾的喜悅,伴随之的是人畜無害的無辜感。

純真、無辜、天然呆這是日本的自帶屬性嗎?處在東亞文化圈中,日本人在商務禮儀上的講究因其莊重正式而被世人熟知。這裡有種種對新手無法明說,又在老手間不言而喻的人際交往潛規則:比如鞠躬角度的測量依據是對方的身份和年齡,而當你直起身時也不能松懈下來,因為之後交換名片的電光火石間需要你運用恰如其分的手部動作,表達正确的肢體語言。除此之外,那些源于古老日本傳統的種種場景下,比如茶道和歌舞伎,也有嚴格的禮儀規則,想要遊刃有餘需要數年的修行,一點也不卡哇伊。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3

一間充滿毛絨玩具的屋子,一個舞動的大腦,一隻神志不清的鲨魚,和那個在中間手舞足蹈的怪女孩,這是J-Pop歌手Kyary Pamyu Pamyu給這個世界留下的第一印象。就在日本卡哇伊文化席卷全球的時候,她的音樂制作人中田康貴把這個原宿風女孩帶到世人眼前,這個33歲的幕後推手對于這股潮流有自己的看法。“卡哇伊文化源自于我們内心的自卑感,我們試着把缺點變得可愛起來,這是一種對待缺陷的積極地方式”,他補充道:“就像一個彈琴生疏笨拙的孩子,雖然技術糟糕,但這是卡哇伊的,我想創造的就是這種不完美的感覺。”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4

這确實跟日本留給世人最普遍的形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還是那個墨守成規、苛求完美又循規蹈矩的日本嗎?

"Cool Japan"頻道的作者友之杉山相信日本人正在通過卡哇伊的事物,尋找一系列轉瞬即逝的平靜,和從殘酷現實中短暫逃離的機會。的确,可愛這類說法不同于那些停留在18世紀的當代審美,那時候被談論最多的概念是美麗(beautiful)和崇高(sublime)。正如Sianne Ngai所說,可愛的特殊性源自它的矛盾心态,這不是一種判斷。這位斯坦福大學文學與文化理論教授認為:“當你對一樣東西大呼可愛時,褒獎和批判的邊界并不那麼清晰可見。”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5

聽起來有一種難得糊塗的意味存在,高壓社會下的自我放逐可以算作一種簡單又順理成章的審美邏輯了吧。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6

而當卡哇伊和美食這兩樣東西碰撞在一起的時候,雙倍的身心慰藉會産生更大的愉悅感。其實這種結合已經不是一件新鮮事了,在享用美食這件事上,古人就發現眼睛和心智發揮了和舌頭同等的作用, 這種嘗試在1000多年前的日本文學中便可見一斑。《枕邊書》(《The Pillow Book》)的作者Sei Shonagon是一名皇室随從,他在書中記錄了一次宴席上的甜瓜被畫上了孩子的小臉。而在600年前,隻有日本的精英武士階層能夠享用"honzen ryori"料理。在這種高度儀式化的宴會上,每一道菜都會巧妙安排一個文學典故。一個世紀之後,由多道菜肴精心布置而成的懷石料理("kaiseki")意味着把季節的輪轉更替呈現在餐盤之上:在秋天,你可能會在一道菜中品嘗楓葉的滋味,到了春天,花朵又會綻放在碗中。随後到了江戶時代中期(1603-1867),食物結合起了可愛的表演。等到"Amezaiku"的出現,食物的視覺之美已經發展到登峰造極的階段。這是一種古法制作的棒棒糖,幾經拉伸、彎曲、折疊,那些煮沸的焦褐色粘稠糖漿在凝固之前于匠人手中幻化自如,幾分鐘内便被塑成精巧的動物造型,栩栩如生。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7

到了今天,卡哇伊已經被整合進了指導所有日本美食呈現方式的傳統審美準則之中:每個小小的部分,相互分開,不同的顔色和形狀各美其美,又交相呼應。比如當下的餐桌現象"charaben","charaben"是 character bento兩個詞的縮寫,意為角色便當。這是一種孜孜不倦的藝術創作,材料取自海苔,火腿、奶酪和各色蔬菜,涉及切、烤、撕、捏等多種藝術手法,每個作品可能需要耗時數小時之久。身為日本的charaben女王,Tomomi Maruo13年來專注于磨煉她的手藝,在經營便當課程的同時,她在YouTube上開辦頻道上傳視頻,指導她的3000多個粉絲如何用食材打造卡哇伊的形象。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8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9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10

"charaben"便當,以及整個卡哇伊美食,正在成為日本社交媒體的主食。Ran也一樣,作為Konel Bread背後的媽媽,把她的愛好變成了一種病毒式的轟動效應。Ran的拿手菜是焙烤圖形面包,制作靈感來自"kazari zushi"一種藝術壽司。經過精心的設計,每一片面包都展示了一幅百分百卡哇伊的圖案,從寵物小精靈、泰迪熊到馴鹿、史努比花樣百出,甚至是兒子的美術作品。這個同樣玩轉社交媒體的藝術家在Instagram上積累了超過22000個粉絲,并且出版了自己的食譜。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11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12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13

卡哇伊想去哪就去哪(卡哇伊還是可以當飯吃的)14

無論這種卡哇伊式的偏好是一種簡單的審美反應或是對幸福感的深層次需要,它天然無害的可愛内涵,讓食物和交流可以被快速消化,幾乎從未被誤解。

其實把食物弄得可愛一些還有其他道理,2015年一篇刊登在《心理科學》上的研究中,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Oriana Aragon和他的團隊發現一種有趣的現象:當看到可愛的圖片時,就算反應最正面積極的人,也會表現出一種更強烈的侵略性表情。這種随強烈歡喜情感而來的對立情緒解釋了為什麼有時候我們看到可愛的事物時,會情不自禁地想蹂躏他們。下次你咬掉蛋包飯上狗狗綿軟的耳朵時,别覺得太腹黑,安慰自己在追尋幸福吧,誰讓可愛還能當飯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