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帝王奇聞趣事》鹹豐合約簽到手軟 ——鹹豐帝 奕詝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病逝,兒子奕詝(zhǔ)繼位,是為鹹豐帝(1831年-1861年)。然而,鹹豐是位極其平庸的皇帝,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導緻在位十一年,内憂外患,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爆發,外國聯軍入侵中國!
那麼這樣的一個“四無皇帝”道光又是如何選中他繼承皇位的呢?要知道鹹豐是道光第四子,而道光第六子奕訢也就是後來的恭親王,與鹹豐年紀相仿,卻比鹹豐優秀數倍。關于道光最終選定鹹豐而不是恭親王,曆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打獵選儲:在當時道光能選的其實隻有鹹豐和奕訢。因為其他孩子要麼已死,要麼太小,五子過繼給了别人。隻有鹹豐16歲,奕訢15歲。道光決定在打獵時,觀察選擇儲君。打獵一開始奕訢便大展身手,不久便滿載而歸,而鹹豐卻一箭也沒射,空手而回。道光很疑惑,便問鹹豐為何。鹹豐根據自己老師杜受田所教,說此時動物正值繁衍期,現在打獵太過殘忍了,所以不願意捕殺他們。因此,道光開始重視鹹豐。
但這個說法是有問題的,打獵是道光提出來的,如果鹹豐像上面那樣說等于是在說道光殘忍,道光肯定會生氣,又怎麼會喜愛鹹豐呢?
還有一說是道光把鹹豐和奕訢叫到跟前,問他們如果自己百年之後去世了,他們要如何治理國家。奕訢說得頭頭是道,讓道光很不高興,感覺老六就巴不得自己早點死一樣。而老四鹹豐再次聽了老師杜受田的教導在自己回答時痛哭流涕,泣聲說父皇永遠不會死,自己一輩子也輪不上當皇帝。讓道光大為感動,所以決心立鹹豐為皇帝。
還有一種說法,道光在書寫傳位诏書時,原來寫得是老六奕訢。守門的小太監和聰明,偷偷看見道光寫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拉了很長的一豎,推測出定時“奕訢”的“訢”字。便跑去通報奕訢的生母靜妃,讨了賞錢。靜妃大喜,四處張揚,引起道光不滿,道光一路之下,改了诏書,決定傳位于老四鹹豐。
這種說法是荒謬的,因為诏書上用滿漢兩種文字書寫,看門的小太監通過道光鞋子的手法就作出判斷不太可能。而且靜妃也不可能到處張揚,她深谙宮中的明争暗鬥,不至于做出這樣的傻事來。
最後一種說法是說道光最愛的是孝全成皇後,也就是鹹豐的生母。孝全成皇後因沒有處理好與婆婆的關系,被婆婆孝和睿皇太後毒死了。道光對鹹豐心存愧疚,所以傳位于他。這種說法比較合理,但如果道光僅僅因為這一點就把一個動蕩不安的國家交給才華及武功均不如奕訢的鹹豐,那道光對這個國家也太不負責任了!
鹹豐剛即位,廣西便發生了太平天國起義,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壯大,三年時間便在南京建都,與清政府分庭對抗。1856年,英法聯軍又攻占大沽炮台,迫近天津,鹹豐派人議和與英美法俄四國分别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四個不平等條約。
1859年英法聯軍再次進攻大沽炮台,清軍反擊,重創英法聯軍。鹹豐目光短淺,大喜過望,撕毀《天津條約》引起英法聯軍大規模反擊。鹹豐戰和不定,而有錯誤制定戰略方針,輕視海口地區的重要性,痛失殲敵的最佳時機,導緻英法聯軍一路攻占數城,直逼北京。
在這關鍵的時刻,一錯再錯的鹹豐居然跑到承德避暑山莊享樂去了。鹹豐沒有親自堅守國都率軍抵抗,導緻英法聯軍攻占圓明園,搶奪财寶,并縱火焚燒。再次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并承認撕毀的《天津條約》。
戰争的失敗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鹹豐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導緻戰争失敗。中華文明受辱,也是中華名族千古,未蒙之奇辱!
除此之外,鹹豐還犯下一個大錯,那便是臨終前錯誤指定顧命大臣,打算牽制兩宮太後(即同治即位後的慈安太後,與慈禧太後),與帝胤勢力。但因為鹹豐并無遠見,不能正确平衡幾個政治勢力之間的關系。間接導緻顧命八大臣一開始便被除去,從而出現皇太後垂簾聽政的局面,影響中國曆史曆史數十年之久。
鹹豐,錯得太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