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一流強國,在它的霸權主義之下幾乎無人敢惹,但阿根廷就曾經和美國對抗過一陣子,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别着急,我說的當然不是現在,而是19世紀初至20世紀初期的時候,我們今天要講述的,就是這段時期的故事。
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不拒絕 不表态19世紀初期,當時的阿根廷地區,也就是西班牙所屬的拉普拉塔地區接連開始爆發民族獨立運動,為了能夠盡快實現國家獨立,趕走西班牙殖民者,争取外部國家的支持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個時候阿根廷就找到了美國,希望能得到美國的支持,可美國聽到消息以後卻意外的宣布自己“中立”。
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真的就想“中立”嗎?美國的手,不是一向伸的很長嗎?這是美國一貫的作風嗎?其實美國到底什麼作風那個時候還真無法确定,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幾件事情來看看美國人到底想要幹些啥。
阿根廷曾是世界最富于的國家之一
首先,在阿根廷表示出了希望美國能夠支持他們獨立以後,美國在1810年迅速派了一名特使前往布宜諾斯艾利斯。美國派遣特使的目的無非就是兩個原因,一是想親自了解南美局勢發生的變化,以方便美國随機應變;二是讓美國商人也能夠将貿易的觸手伸進阿根廷地區。
1816年,阿根廷終于宣布了獨立,并再次派遣特使前往美國,希望能夠獲得美國的承認,但這個時候的美國雖然表态繼續支持拉美地區的獨立運動,但美國仍然奉行中立政策。
美國人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呢?我們先來解決美國人為什麼老說中立的問題,總結起來無非以下幾點:
姗姗來遲的承認
一直到6年以後,也就是1822年,美國才終于承認了阿根廷的獨立。美國之所以這麼爽快的承認了,首先是佛羅裡達州的買賣已經談成了,自家的矛盾解決了,當然可以騰出手去幹點其他事了。其次是西班牙結束在南美的統治已經是大勢所趨、不可逆轉,阿根廷獨立以後即便美國不承認,也已經是定局之事。另外,由于西班牙人的撤退,英國開始加快在南美地區的勢力布局,而美國顯然不想甘于人後。
說到這,大家應該看出來了,美國人和其他歐洲殖民者其實都屬于一個路數的,都是隻顧着為自己的利益着想,而完全不會考慮别人的感受。美國人雖然最後承認了阿根廷獨立,但中途數次拖延時間,并施以冷淡的臉色,這次承認隻不過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阿根廷當然不會有任何感激,反而對中途美國遲遲不下定論而備感不滿,所以兩國之間的關系,從阿根廷争取獨立開始就已經蒙上了陰影。
門羅宣言不頂用 不想管還是不管
1823年,美國總統詹姆斯·門羅在外交文件上發表了著名的“門羅宣言”,該宣言在客觀上支持了拉美地區的獨立運動,但很顯然,門羅宣言隻是口水仗,美國人也隻是“說說而已”。因為在門羅宣言發表之後,每當拉美地區遭受到侵略和外交以及軍事威脅的時候,向美國請求援助,美國總是置之不理,阿根廷也同樣如此。就這樣,美國的總總行為讓阿根廷越發感到難受,也讓阿、美兩國的外交關系持續走低。
詹姆斯·門羅
漁船事件造成外交裂痕 最終兩國走向對抗1831年,阿根廷的馬島總督抓獲了在附近捕魚的三艘美國漁船,并将其押送至阿根廷。美國知曉此事以後立即發出抗議:要求阿根廷規劃扣押船隻和人員,并且指示駐阿根廷的領事館進一步進行交涉,提出了幾點要求:開放這一海域的捕撈權限,賠償相關人員的經濟損失。美國的這種強硬做法徹底惹惱了阿根廷人,不僅宣布斷絕和美國的官方往來,還決定以此和美國抗争到底,至此,兩國的對抗之路徹底拉開了序幕。
第二年,英國派了一艘軍艦占領了馬島,當阿根廷引用門羅宣言反對英國的行為之時,美國卻說門羅宣言不使用于這件事。美國之所以會決絕在政治上幫助阿根廷,一方面是因為剛和阿根廷發生了沖突,火還沒消完呢?另外美國也不願意為了阿根廷這個曾經的不和諧夥伴而得罪當時的世界老大英國。同時美國當時正處于國家發展的時期,自身實力也不太足。
當然,兩國之間雖然宣布斷絕外交,但美國也并未完全放棄阿根廷,畢竟阿根廷也是南美大國,最終兩國在19世紀40年代恢複了外交關系,并且美國還努力的做出一些嘗試,以此恢複兩國的關系。比如1845年阿根廷和英法發生了沖突,美國雖然宣布中立,但派往該地區的人員則反對英法封鎖,站在了阿根廷一邊。雖然這樣的嘗試有助于兩國關系的緩和,但并未真正改變阿根廷人對美國的印象。兩國沖突時常發生。
如1867年美國頒布的《羊毛和毛織品法令》,對羊毛提高了關稅,而阿根廷則是主要的羊毛出口國,這種做法立即引起了阿根廷的極大不滿,美國人不可信任的形象在阿根廷人的眼中越發深厚。
美洲國家會議 阿根廷和美國對抗的前台美國一直都視拉美地區為自家的後花園,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為了防止後院起火,排擠歐洲國家在南美地區的勢力,美國打着合作共赢的旗号,準備在1882年邀請南美地區的各個國家來華盛頓召開會議。最開始的是由美國國務卿姆士.布萊恩出面組織,後來由于美國内部政治問題,這次會議暫時擱置。
一直到了1889年,布萊恩再度出任國務卿,這次會議終于拉開了帷幕。建立該拉美地區的關稅同盟是這次會議的重要議題,這也是美國為了排擠歐洲國家在南美地區勢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阿根廷卻很果斷的拒絕了美國的提議。
因為阿根廷的農牧産品的主要出口國就是歐洲各個國家,特别是以英國為首的英聯邦國家,如果成立關稅同盟,顯然會減弱阿根廷同歐洲的聯系,也勢必會減弱阿根廷和美國對抗的政治籌碼。在阿根廷的一再堅持下,美國放棄了這次關稅同盟的提議,因為美國人意識到,如果自己堅持,以阿根廷為首的國家肯定會退出這次會議,美國人将得不償失。
這次會議的另外一個議題就是仲裁協定的問題。阿根廷和美國雖然都同意強制仲裁,但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卻完全不一樣,阿根廷是在維護各國尊嚴和基礎地位上進行仲裁,而美國則倡導的是強制仲裁。
經過會議的激烈探讨,所得出的會議決策完全不符合美國的預期,最後美國代表團甚至拒絕在會議文件上簽字,這再度引起南美其他國家的不滿,看到衆怒如此之大,布萊恩宣布代表美國接受這一決定,讓會議能夠再度繼續開展。至于仲裁協議的決定,由于是當時美國和拉美國家的妥協産物,最後阿根廷和美國都未予承認。
總之,在這次美國組織的會議上,由于阿根廷不甘心受到美國的指使,一直就有關問題在和美國發生會議沖突,并且聯合其他國家的代表通過了有利于南美國家的會議決策,雖然這些決策在後期都沒能夠很好的執行,但這也側面說明了美國并未能夠有效的達到自己會議的目的和實施自己在南美地區的政治訴求。
關系沒緩解 依然不服管在一次美洲國家地區的會議召開以後,美國加速了在南美地區的商業擴張,雖然美國和阿根廷兩國之間的貿易不斷的在發展,但關系一如既往的冰冷。
歐洲國家在對其他國家進行政治幹涉的時候,經常找的借口就是“保護僑民”這個理由,我相信大家對這個招數都不陌生,曾經的舊中國,各大列強早就把這種招數用爛了。為了防止其他國家再次用這種打着保護借口其實是侵略本質的行為用在拉美地區的國家上,在第二次拉美國家地區的會議上,就提出了關于保護僑民的相關規定。
其中的條款就讓列強們不能在以保護僑民的理由進行侵略幹涉他國政治了。但顯然這部符合美國的利益,于是美國代表拒絕簽字。但最終阿根廷聯合其他國家的代表最終迫使美國在1933年第七次美洲國家會議上簽署了擁有該協議的文件,并得到國際承認。
同時阿根廷也反對列強國家以“索要債務”的名義幹涉其他國家,這一原則同樣得到其他南美國家的支持,而美國因為有自己的考量則不想這個協議達成。
總體來看,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阿根廷的總總外交手段一直讓美國感到棘手和被動,盡管阿根廷聯合的其他南美國家由于受到美國的威脅和利誘,有時候不能和阿根廷達成共同進退,但阿根廷的行為已經旗幟鮮明的表示了不肯服美國的管教。
阿根廷和美國對抗的原因梳理
阿根廷和美國産生深層次的對抗原因,首先就是美國想讓拉美地區成為其經濟圈中的附庸,同時擠走歐洲其他國家。很顯然,這對于阿根廷來說極為不現實,雖然阿根廷和歐洲國家也有矛盾,但由于極強的經濟聯系,阿根廷是歐洲國家的主要農産品輸出國,雙方即便有摩擦也能夠很快的恢複。而美國的排擠歐洲國家的政策會直接幹預到阿根廷的利益,阿根廷當然不願意。
另外前文已經說了,美國經常會提高進口農副産品的關稅,而恰好的是阿根廷對美國的貿易總額是出超地位,美國大量進口阿根廷的産品,而阿根廷則很少進口美國的産品,而這也引起了美國的不滿,而改變這種做法隻有提高關稅,而提高關稅又引起了阿根廷的不滿。經濟上所反映的問題必然會導緻政治上的沖突。
其次,由于和歐洲的關系良好,阿根廷在19世紀迎來來黃金發展機遇,經濟一路飛速上漲,而強大經濟實力帶來的則是強大的自信,阿根廷不懼怕美國的各種封鎖,畢竟,它也不靠着美國作做生意,對吧?既然不靠你賺錢,軍事上又沒啥威脅,阿根廷幹嘛要聽美國的呢?
同時阿根廷是一個國家人種較為純淨的國家,大部分都是西班牙人後裔,也就是所謂的白種人,不僅如此,他們在文化、宗教甚至政治體制一直都和歐洲接近,也讓阿根廷人認為自己是一個歐洲國家,同時經濟實力帶來的高速發展也讓阿根廷有了當南美地區老大的想法,所以和美國産生對抗和沖突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結語
有些人可能會說,阿根廷對美國霸權的反抗其實是為拉美地區弱小國的利益站台,其實并不排出阿根廷有這方面的想法,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這點。但就實際情況來看,阿根廷所作的反抗也大多數基于自身國家的考量。同時阿根廷在對抗美國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英國的支持和幫助,我們也可以把這件事想象成為當時世界的老大英國對美國這種“新貴”在某種程度上的間接打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