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和尚下山的故事

和尚下山的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12:16:23

詩歌的殿堂裡,高手如雲,身份也各異。

有落魄才子型,他們混迹于江湖,如柳永、羅隐、林升、張繼等;也有得志的朝中大員,他們威望頗高,如王維、賀知章、張九齡、晏殊等;還有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文人,如李白、杜甫等,他們在出仕與入仕間徘徊。以上這3類人,其實就能概括其中的大多數。不過在這座殿堂的一角,還有一群咱們無法忽視的人:詩僧。

和尚下山的故事(老和尚摔下毛驢悟出首詩)1

非落魄才子,也非得志朝臣,詩僧們以一種異于普通詩人的姿态,給詩壇帶來了别樣的風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等千古名句,都是出自詩僧之手,驚豔文壇。

詩僧們不一定和普通文人一樣,接受過多年的正統教育,他們寫詩也沒什麼功利心,憑的就是一個“悟”字。因為懂禅,所以哪怕遇到一些極小的事,他們也能從中參悟禅機,寫出非凡的詩作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靠“悟”寫出經典的一對師徒。

和尚下山的故事(老和尚摔下毛驢悟出首詩)2

宋朝有個老和尚,世稱柴陵郁禅師,是一個高人,僧徒衆多。一日,老禅師騎着頭毛驢過橋,卻不小心掉了下來,落入水中。沒想到這一摔,卻讓他參悟了佛法真谛,于是在落水後,他便寫出了一首有名的禅詩,全文如下:

《悟道詩》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喜禅的人應該對這首六言詩不會陌生,它是經典禅詩之一。首句中的“明珠”指的禮佛者的佛性,次句“久被塵勞關鎖”指的是這一佛性被俗世所累,衆生擺脫不了,所以就把明珠掩蓋了。禮佛之人認為,人人都有一顆被塵勞鎖住的明珠。後兩句則是落水後的感悟,詩人突然覺得身上的浮塵被洗盡,明珠現出,照破山河萬朵。

和尚下山的故事(老和尚摔下毛驢悟出首詩)3

抛開詩中的禅意不說,這首詩從文學角度來講,也是可圈可點的。首先,從遣詞上來看,它明白如話,卻一句一轉折。先寫有明珠,而後筆鋒一轉,明珠蒙塵;第三句再一轉折,塵盡光生。這要的寫法,令全詩整體一氣呵成,讀來朗朗上口。其次,從詩境上來看,通篇圍繞着明珠來寫,不着痕迹卻寫出了心中所想,下筆也頗有氣勢,這是禅詩中很少見的。從這兩點來看,這首詩能流傳900多年,成為禅詩名篇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柴陵郁禅師有個高徒,名叫白雲守端,後來也成為宋代名僧。守端自幼有才,20歲時投在師父門下,詩詞書畫皆精通,存世的詩作也不少。這位小和尚在讀完師父的詩後,也頗有感觸,于是也賦詩一首,也同樣是一首妙作:

百尺竿頭曾進步,溪橋一踏沒山河。

從茲不出茶川上,吟嘯無非啰哩啰。

和尚下山的故事(老和尚摔下毛驢悟出首詩)4

這是一首七言詩,評點的正是師父摔下毛驢落水的事。首句“百尺竿頭曾進步”中的“百尺竿頭”我們現在經常用,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其實是一句佛家用語,最早出現在宋代詩僧釋道原的《景德傳燈錄》中。佛家用百尺竿頭比喻禮佛的至高境界。現在我們用來激勵人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最初的意思指的就是不斷追求佛法的至高境界。

次句“一踏沒山河”顯然是點評師父說的“照破山河萬朵”,落入水中後,山河就都不在眼前了,這其實是佛家說的空與相的關系,一語雙關。後兩句寫的是師父自此後,便一直在山中安心禮佛,獲得了内心真正的安甯。相比師父的作品,守端這首詩雖然禅詩稍遜,但也一樣可圈可點。從“溪橋一踏沒山河”一句來看,他也是很有悟性的。

和尚下山的故事(老和尚摔下毛驢悟出首詩)5

這兩首詩,從宋代傳到如今,已有900多年曆史了,它們是禅詩的代表作。詩僧們的作品往往看起來很簡單,但每個人讀來的感受卻并不一樣。就這兩首詩而言,有人讀出了趣味性,有人則讀出了人生的哲理。哪怕是同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讀這樣的詩作,都會有完全不同的感悟。

詩歌的殿堂,有落魄才子,也有得志權臣,卻也少不了這樣一群詩僧。他們靠一個“悟”字行天下,寫詩都是随性而為,卻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經典。大家雖有興趣,可以再找一些此類作品讀一讀,就會發現他們的與衆不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