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收到一條粉絲留言:
“我和我男朋友都到了适婚年齡。我們彼此相愛,感情也很穩定。但一提到結婚,對方總說要再等等。我很困惑,要達到什麼樣的條件才可以結婚?”
這個問題可能也是很多人的困惑。帶着好奇,我們在粉絲當中發起了一個關于“結婚的先決條件”的小調查。
在186份有效反饋中我們發現,票選最高的三個結婚條件分别是 “相處舒服(71.74%)”、“具有一定的經濟基礎(67.39%)”以及“雙方都具備了獨立思考并決定自己人生的能力(54.89%)”。
好有道理,是不是?
那麼,怎樣才算是“有經濟基礎”、可以結婚了呢?40.86%的被訪者認為,即使暫無能力買房,但雙方(及雙方家庭)有穩定的經濟收入能力、能在可見的未來買房,就可以結婚。選擇這一選項的人也是最多的。
此外,我們還調查了大家對于一些婚姻觀念的看法。76.34%的被訪認為“是否合适結婚與戀愛多久無關”,而在“閃婚是否可靠”的問題上,僅有兩成的被訪者認為可靠,八成的被訪者持否定意見。
婚姻意味着一個全新的人生階段,除了相伴一生的承諾,也增添了更多責任、風險和義務。談戀愛到什麼階段才适合結婚?為什麼選擇這些條件?11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已婚人士”分享了Ta們的看法。
01“得到兩個家庭的支持和祝福,是我走入婚姻的基礎。”朝陽向暖,男,32歲之前我一直擔心她家裡看不上我,如果兩邊家庭處不來,以後就算我們結婚了,也有很多潛在的麻煩。
所以我們開始有意識的讓兩家人多接觸,偶爾一起吃飯,還安排出遊什麼的。這樣持續了小半年之後,發現長輩們都很滿意、彼此相處融洽。這打消了我們的顧慮,于是我們決定結婚。
接觸對方家庭,一方面可以加深對伴侶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可以提前篩查、預知未來的風險。當兩個家庭真的可以彼此接受和祝福的時候,婚姻才有了可靠的基礎。
02
“我唯一的條件,是要有一個屬于我們的家。”阿魚,女,27歲我唯一的結婚要求,就是要有屬于我們自己的房子。為了滿足這個要求,我們放棄了上海的工作,回老家領證買房。現在我們一起還着房貸,各自奮鬥。
租房不是不能過,但不安穩,有被迫換租的風險,也不敢任意在家裡添置東西。我一直覺得有房了,才有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這個天地你們可以一起打造,可以承載你們所有的喜怒哀樂。
它是心理上的歸屬,也是實質性的安穩,更是對方願意和我踏踏實實過日子的體現。
03“當你看到了ta大部分缺點,且可以包容的時候。”張爺爺,男,68歲他奶奶從小就脾氣大,性子急,跟小男孩打架。長大以後也沒改這毛病,動不動發火,厲害的時候還要離家出走。
這要擱别人早過不下去了,但我們倆認識這麼多年,一來我都習慣了,二來我也了解她,脾氣是來得快去得也快,忍忍就過去了。
我們那時候結婚也沒什麼窮講究,該結就結了。沒有完美的人和沒有摩擦的婚姻,能容忍對方的性格,能接受ta最糟糕的一面,大概就能考慮結婚,比較穩妥的過下去了。
04
“我們不再去解決差異,而是學會了接受差異。”Gary,男,37歲我是中國人,我老婆是美國人。剛在一起的時候會因為很多觀念和習慣上的差異吵架。但往往誰也不能說服誰,相處久了很疲累。
在最危機的檔口,一次深入的談話拯救了我們的感情。我們達成了新的共識:如果我們無法解決差異,不如試着去接受它。我們不再試着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而是學會包容彼此的不同。就這樣,關系有了緩和。
我覺得這種态度不僅僅在跨文化的戀情裡适用,對所有感情都是如此。差異不一定要被解決,它的存在有時候甚至可以為生活增添一絲新鮮感。學會接受和理解,找到兩個人都舒服且輕松的節奏時,就是一段關系大概率可以細水長流的時候了。
05“婚前同居,久處不厭。”Xin,女,30歲我曾經拒絕過一次男朋友的求婚,并提出要同居試試。是否可以适應彼此的生活習慣,在結婚前很有必要考察。
我們都是獨(jiao)生(sheng)子(guan)女(yang),剛開始一起住,有很多不習慣,我嫌他亂扔東西,他煩我到處掉頭發,甚至會為了今天吃什麼起争執。但半年多以後,我們已經可以邊摳鼻屎邊在床上放屁了。
同居,說簡單一點是習慣的磨合,但生活中所有的細節和交談,其實也可以看出三觀是不是一緻。很多人可以談風月,卻很難生活到一起。當你們有乍見之時的歡喜,也有久處不厭的耐心時,再考慮結婚吧。
06
“舊時看‘鐵飯碗’,現在得考慮穩定和潛力。”漁舟唱晚,女,56歲我們那個年代考慮結婚,首先得看對方工作情況穩不穩定。我老公在事業單位上班,在那時候是“鐵飯碗”。也就是有這份靠譜的保障,我才考慮和他結婚。
現在的孩子和我們可能不大一樣,我女兒說跳槽是常态。但我覺得如果打算結婚,工作上還是得有相對穩定的規劃。比如這份工作,計劃幹3-5年,之後怎麼打算之類的。
婚姻是過日子,如果兩個人都飄着,可能今天你沒了工作,明天我沒了,那這個家要怎麼維持下去?隻有當人生穩定下來了,能給對方穩定的生活,才适合考慮結婚。
07“當我有能力讓她過上好日子的時候,我才會求婚。”7unimes,男,35歲我們戀愛長跑8年,去年剛結婚。之前一直沒結婚,是我覺得我還沒有能力給她好的生活條件。
雖然我老婆覺得有沒有錢不重要,但我覺得對男人來說,如果考慮結婚,就一定是可以肩負起養家的責任:你不在乎沒事,我必須給到。
有房有車是基礎,存款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要有“我能賺到錢”的能力。和她求婚的時候,我升了總監,收入上了個台階,也積累了很多渠道資源,有了更多底氣。
這些物質條件讓我們的婚姻更有抗風險的能力,也因為愛她,我要給她我能力範圍内最好的東西,這是作為一個男人我應該有的承諾和擔當。
08
“想結婚,戀愛太長太短都不行。”大餘,男,42歲我心裡對結婚這件事有一個時間要求的:談戀愛談滿兩年,不超過三年結婚。和我老婆就是在談了兩年後結婚的。
聽起來可能有些刻闆,但這是我的标準。談的太短,愛情上頭的濾鏡還沒有摘掉,兩個人無法真正了解對方。但是談的時間過長,又會真的變成習慣,失去想要結婚的沖動。
結婚是需要在那個有足夠的了解和确信,又沒有喪失沖動的階段去進行的。具體時長因人而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預設不同标準。這個标準至少會督促你去找到那個走入婚姻的平衡點,不會太早,也不會遲到,隻是剛剛好。
09“有情飲水飽。”木長晴,女,36歲在遇到他之前,我結束了長達6年的感情,空窗了兩年多。也遇到過條件不錯的男生,也遇到過所謂家境學曆各方面都匹配的人。唯獨沒有愛,無法走到一起。
見到他的那一刻我心動了。在一起時候,就像是兩個小孩子一樣傻樂到沒邊,兩個人也不去計較誰付出多,都隻想着對對方好。
所以,我主動提出了結婚,因為我愛他,我想和他過一輩子。有錢我們就過好日子,沒錢我們就省着花,那是一種充滿了信念感的幸福。
隻有在經曆過長久的失望之後,才明白這種久違的、純粹的愛的感覺,有多麼珍貴,而這也是我選擇婚姻的最重要的條件。
10
“你要準備好,婚姻是一場無止境的battle。”常姐,女,44歲在我的認知裡,再相愛的人,結婚後也肯定會面臨争端。所以結婚的條件是:兩個人是吵不散的。在戀愛的過程裡,我特别看重兩個人對争吵的處理方式:是不是可以接受争吵的發生,在吵完後能不能妥善解決問題。
事實證明這的确很重要。我和我老公結婚十幾年,吵架真的是家常便飯,但我們吵完就翻篇,甚至到後來,吵完感情還會升溫,變成了一種調劑。
不要對婚姻僅僅抱着你侬我侬的浪漫想法,這是一場持久的“戰役”。步入婚姻前,兩個人要有面對争吵,解決矛盾的經驗和準備。
11
“能舒服的相處,已經是最難得的條件了。”顧右三,女,28歲我曾經對結婚有很多要求,也有過幾段快要走到婚姻的感情。但最終我選擇的這個人,很多硬性條件都不符合,唯有一點:我們在一起的感覺非常放松和舒服。
不論我說什麼,他好像一下就能get到我的意思。我們什麼話題都可以聊,誰也不必刻意迎合讨好。我們都随意地做着自己,對方是那個不需要磨合調整,剛好可以match的人。
物質條件、家境、學曆這些客觀要求容易滿足,但一個可以相處得很舒服的人,是隻能靠運氣去遇見的。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是那麼地獨特自我,如果遇到一個不用費力就能輕松相處的人,就勇敢地走入婚姻吧。
作者說:說到底,别人的人生都是僅供參考,你可以根據這些建議,重新思考你的結婚标準。如果你仍然感到迷茫,也不要着急。婚姻是一個嚴肅又浪漫的決定,要留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去斟酌和考慮。
若你決定走入一段婚姻,願你收獲幸福。
歡迎關注頭條号“知我心理學”——2018年度健康頭條号。
700萬用戶信賴的心理學社區,在這裡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