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不同省市的方言

不同省市的方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9:13:41

不同省市的方言(祖籍與方言)1

新加坡福州大廈

新學期開始了,因為選課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年級和專業,在網上做了個調查表,除了收集聯絡方式,也對學生的國籍與祖籍、華語與方言能力、教育背景與專業知識做基本的了解,以便教學做相應的調整。

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除了本地學生,還有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中國的。有趣的是看到學生在祖籍一欄填寫的答案。來自中國的學生大部分知道祖籍的意思,即使有些人并非生長在原籍,有人填寫具體到城市,有人則僅填寫省份。有些本地和東南亞的學生則填寫國家名稱,有的甚至寫“無”,當然,也有本地學生能寫出祖籍所在的縣市,令人刮目相看。

這是個簡單的學生調查,沒有什麼研究目的,也不作為統計分析,隻是想看看年青一代對于“祖籍”一詞的理解。顯然,并不是人人都知道何為“祖籍”,有些自認為是常識的事,可能已經不再是常識。

回想自己為什麼會有清晰的祖籍概念?我雖然是出生在廈門,但成長在福州,從小就知道自己是福州人,家庭戶口本上父親是戶主,籍貫一欄蓋着“世居福州”的印,雖然不知道世居福州幾代,但應該是正宗福州人。來到新加坡後,有時會被問:“你是哪裡人?”答曰:“福州人。”讓我意外的是,常常有人追問:“福州哪裡人?”才意識到本地的福州概念包括五區八縣,福州人可以是閩侯人、連江人、長樂人……

祖籍概念是大大小小的圈子,小到村,大到省,再放大就是國,要如何定義真是要看個人的理解。

說到祖籍,便想起方言,這兩者對我而言是一體的。我的福州話不靈光,講不出幾句完整的話,但對福州話的腔調極為敏感。在世界各地的中餐館吃飯,落座後侍者來打招呼,無論他們說何種語言,我都能輕易識别出老鄉,原因是福州方言有幾個發音極為特殊,說話便有一種特殊的腔調。小時候若是說話帶福州的“地瓜腔”,會覺得老土,努力說字正方圓的标準普通話。離鄉後聽到福州腔普通話,卻覺得莫名的親切,好像是鄉親接頭的專屬密語,天線一搖接收到信号,自然而然劃出同鄉的小圈圈。

在我看來,祖籍與方言帶來的親近感,是某種生活經曆産生的共情,可以是某種食物,某種空間,某類場景,甚至某種聲音,總是有種記憶能觸發情感。這類記憶有時是親生經曆的,有時是環境塑造的,有時是教育形成的,在腦海中留下觸發情感的引子,祖籍變得有意義。若是沒有這些能夠産生共情的記憶,便隻是個普通的标簽,即便寫下了,也隻是個陌生的地名,在未知的某處。

祖籍與方言打造了另一種身份認同,将自己與來自同個地方的人鍊接起來。這種鍊接有用嗎?虛無缥缈的東西,沒啥實用價值。若說沒用嘛?似乎又能讓自己與某群人、某個地方、某種文化,發生微妙的連接,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身份,是天賦的資産。

原文題為

“祖籍與方言”

刊登于《聯合早報》

2022年8月20日“自在言”專欄

不同省市的方言(祖籍與方言)2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