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貴在真實。
但,又害怕真實,尤其是和生命相關的話題。
2014年,一部10集紀錄片《急診室的故事》問世,豆瓣評分高達9.7。
利用全球最先進的固定攝影技術,24小時跟蹤,講述了常人視角無法觸及的急診室真實故事。
2016年,《人間世》誕生,評分同樣高到驚人,5萬多網友打出9.6的高分。
還是以醫院為拍攝原點,講述了醫患關系、生死抉擇,這回,它有了一個更為直觀的名字《人間百态》。
在這之後,對于生命的思考和敬畏讓我們更關注對生命的探索。
于是就有了2017年的劇情紀錄片《生門》,和2018年的《生命裡》。
一部用生猛的鏡頭語言展現生命的可貴,一部用溫和的語調講述了“臨終關懷”的動人,看完這部片子,我懷揣着複雜的心情寫下了這篇文章:
《無人知曉》
《無人知曉》是一部比較特别的紀錄片,它讨論的議題讓人一看就百感交集:孤獨死。
是由原戰地記者何潤鋒,在日本一家專門從事孤獨死老人死後清理工作的公司實習期間的所見所感整理而成。
這一次實習經曆,被何潤鋒稱作是一場“人文社會領域的貝爾冒險”。
紀錄片不長,總共就6集,單集片長10-16分鐘,講了4個故事,關于孤獨死的4個故事。
孤獨死,一般是指人死亡時,身邊沒有人陪伴,死去一段時間後,屍體才被發現的情況。
之所以選擇孤獨死這個話題,一來是因為這事關生命的尊嚴,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二來是在很多國家開始邁入老齡化的當下,讨論這個問題或許已經到了不可避免的時候了。
以日本為例,2013年,從事“孤獨死”清理工作的公司隻有326家,到了2018年,已經漲到了5269家。
短短5年,翻了16倍。
當然,還有就是出于他自身的立場,一個大齡單身男中年,親身體驗一下“孤獨死”,可能會比看統計學上的數據來想象更令人印象深刻。
于是,何潤鋒加入了一家名為“回憶”特殊清理公司,當起了實習生。
何潤鋒的師父是山下豪一先生,他從事特殊清理已經12年了。
他說:“這份工作,比起辛苦,更感到恐懼。”
在他來到日本的第三天,“回憶”接到了一起委托,清理75歲獨居老人宮川曾經生存的空間。
他是在去世3周後,被鄰居發現的。
跟着“回憶”的員工一起來到老人生前居住的地方,還沒打開門就已經能看到房子裡全是垃圾。
老人的家是一棟老式的日式建築,2層樓,約十個房間,原先是父親的小診所。
雖然老人的家是一棟2層的小樓,但老人生前待的地方不到5平米,滿地煙頭塑料袋,極為雜亂。
正門因為被老人堆滿垃圾,已經無法通行,隻能勉強從後門進出。
何潤鋒和他的同事們順着雜物往上爬,在黑暗中清理出了一條主通道,然後開始整理這棟老宅。
因為老人生前腿腳不好,二樓已經不再踏足。
樓梯也因為散落着大件物件堵住了去路,還積滿了灰塵。
關于老人生前所有的一切,都在一樓那間不足5平米的小房間裡。
房間裡有老人常穿的一件外衣,書櫃裡有多年前和朋友寄來的信件賀卡,相冊裡有他拍攝的飛鳥照片,窗台上和雜物櫃上還有不少老人之前收藏的小物件,牆上挂着弓箭,吉他,電視櫃裡還有不少錄影帶。
從老人房間裡的物件推斷,他也曾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可最後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卻是一個對舒服生活失去欲望的人。
清理工作在10幾個人一起打掃6小時後結束,而何潤鋒的第一次實習中斷了3次。
盡管對于一個曾經頻繁出沒于各種戰争和災難現場的戰地記者而言,死亡的氣息已經是熟悉的了,但首次進入到宮川的住處,因為空間的狹小,讓味道變得更有沖擊性。
前兩次的中斷,是因為對環境的不适應,而第三次中斷,則是因為他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帶有老人生前記憶的東西。
不過何潤鋒困擾的問題,在清理公司的人看來并不難。
隻要委托人沒有特别要求保留的東西,幾乎所有的物品都會被當作廢品處理掉,不管這些東西裡是否承載着逝者的記憶或情感。
不過孤獨死或者說孤獨死的隐患,并不是“窮困潦倒、膝下無子、無人照顧”的老人的專屬,關于孤獨死的第二個故事,何潤鋒來到了一個豪宅老人小澤先生家。
這次的選擇,是在心理咨詢師山下女士的推薦下決定的。
小澤先生有着旁人看來近乎完美的人生,年輕時事業有成,有自己專利,非常出名,坐擁近千萬的豪宅,兒子也是大學老師。
他還頗有審美和情趣,聽爵士樂,喝紅酒,畫油畫,做手工木活。
小澤先生的家整理得非常整潔,因為患有腿疾,他半年才出一次門。
兒子在别的城市任職,約定一年見面3次,而且每次不超過3天。
妻子兩年前去世了,如今這個家裡就剩小澤先生一人。
他把家人的照片都擺出來,把妻子生前做的手工藝品也都拿出來,還非常用心的給亡妻留下來的綠植澆水。
在片中他說了一句話:“我不就是為了這個才拼命工作的嗎?為了晚年有着落才這麼努力工作的。以前光工作了,沒管家裡,現在就變成這樣了,也是沒辦法的。”
表面上看,他的晚年和第一集裡在垃圾堆裡去世的老人比起來,确實是舒适多了,也有尊嚴了些。
但因為家人的缺失,他的孤獨和不快樂,或許也沒比宮川先生少多少。
紀錄片用了4個孤獨死故事,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老齡化嚴重的社會的一個必然問題。
面臨孤獨死的并非隻有某具體的一類人,各階層、各領域、各種性格的人,都可能會面臨孤獨死。
影片中出現的老人,既有一輩子獨身未婚窩在祖業裡的老爺爺,也有事業有成,坐擁豪宅卻老來無伴的富老頭,還有孩子就在15分鐘車程之外的老奶奶,以及很熱愛生活,每天健身的養生酷奶奶。
所以,孤獨死的出現,無關金錢、無關婚姻、無關子女,隻是機緣巧合罷了。
這不是一部商業化的片子,而是一部真實到讓人害怕的紀錄片。
非商業化就意味着真正對這部紀錄片内容有天然興趣的人是有限的,但《無人知曉》卻也是一部有足夠質量和深度的片子。
雖然是一部聚焦日本老人的紀錄片,但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看看。
感受老去和死亡,感受死後的無人知曉,最近距離接觸死亡,或許能夠真正明白一件事:
當你凝視死亡時,死亡也在凝視着你。
其實,紀錄片裡的孤獨死現在從很多方面反映了日本的人文,或許裡面的故事并不會發生在我們身邊,但它至少提醒了我們一件事。
活着究竟該圖什麼?
抓住現在,珍惜當下,不讓逝去的昨天成為遺憾的過去,就夠了。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内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