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近日公布,發現了4.3億年前闆足鲎一新屬種“秀山恐鲎”。而闆足鲎的“親屬”——鲎(hòu),同是起源于恐龍尚未崛起的4億多年前。不同的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許多生物和闆足鲎一樣早已滅絕,但鲎卻一直存活到了今天。
金秋十月,在廣西北部灣沿海灘塗上,如果仔細尋覓,也許你能和一隻“遠古生物”的幼崽相遇。它們有着堅硬的外殼,身體分為頭部、腹部和一根長長的“劍尾”。這些鲎的幼崽從哪來?原來,每年的4月至9月是鲎的繁殖季節,成年的鲎會到灘塗上産卵再返回海中。
北部灣大學廣西北部灣海洋生物多樣性養護重點實驗室主任關傑耀是一名來自馬來西亞的學者,今年是他研究鲎的第10年。他介紹,鲎之所以能夠存活幾億年,主要是因為它們有堅硬的甲殼質外殼包裹,常年生活在河口和近岸海域,對水質要求不太高。據目前的發現,它們的天敵僅有鳄魚、猴子和海龜。而更重要的是“鲎擁有一套獨特、有效的防禦和凝血免疫系統”。鲎是地球上罕見的流着藍色血液的動物,它們的藍色血液對細菌非常敏感,可以抵禦細菌入侵。
在廣西北部灣沿海灘塗上栖息的鲎。
目前,世界上僅存4種鲎,即分布在北美洲東岸至墨西哥灣的美洲鲎和亞洲地區的中國鲎、南方鲎和圓尾蠍鲎。由于栖息地破壞與縮小、不可持續的采捕等原因,近年來中國鲎數量急劇下降。2019年3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正式将中國鲎在紅色名錄中的等級從“數據缺乏”調整為“瀕危”。
廣西北部灣海域及其沿岸灘塗是中國鲎最集中、最主要的栖息地與繁育地。為更好保護鲎資源,1993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将中國鲎列為自治區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2006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産畜牧局發布了《關于加強東方鲎資源保護管理的通知》,按照“側重保護、嚴格限制利用”的原則,對廣西範圍内的中國鲎資源加強管理。今年2月,新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中國鲎被列為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
為了挽救鲎種群,一些機構嘗試人工繁育、放流幼鲎。廣西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陳瑞芳長期從事鲎的育苗和養殖工作。“2014年以來,北海地區開始增殖放流幼鲎。現在北海灘塗上看到的幼鲎數量比10年前有所增加。”陳瑞芳說。近年來,廣西海洋研究所還為廣東、福建、香港、台灣等地提供增殖放流鲎苗。
廣西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陳瑞芳與同事查看用于育苗的中國鲎的情況。
“鲎種群基線數據的缺失是橫亘在鲎保護道路上的一大障礙。”關傑耀說,成年鲎生活在潮下帶的淺海地帶,要調查它們的種群數量比較困難。
為了更好地保護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鲎專家組于2020年啟動了“亞太區鲎觀測站網絡計劃”,根據亞洲地區鲎生境特征構建一套科學、有效的鲎資源監測體系,通過“中國方案”推動亞太區三種鲎種群的長期系統性監測。目前,在福建、廣東、廣西和香港等沿海區域已設置25個觀測站。
志願者測量在北海金海灣紅樹林生态旅遊區發現的中國鲎幼鲎的頭胸甲寬度。
一些環保公益組織也加入到保護鲎的行列中。從2014年起,每年夏季,廣西生物多樣性研究和保護協會在廣西沿海開展幼鲎的基底數據收集、“不吃鲎”倡導、走進校園科普宣傳等行動。“當地群衆對鲎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社會人士和保護區一線從業人員加入保護鲎的隊伍。
“走過數億年的鲎是一類古老而堅韌的物種,隻要為它們留下合适的栖息地,讓它們過上不受幹擾的生活,它們的種群恢複就有希望。”關傑耀說。
編輯:孫詩佳
資料:新華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