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垂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蒼天有眼,人生如戲。我們誰也阻止不了變老的腳步。日子一天天過,我們一天天變老。頭發白了,眼睛花了,牙齒一個個下崗,耳朵一天天變聾,再也沒有筆直的腰闆,再也沒有往日的光彩。健康一天不如一天。各種疾病、煩惱、孤獨自然會找上門來,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風燭殘年。痛苦和病魔有時候叫人生不如死的感覺都有。
人生實際上是無奈的。來時不能不來,去時不得不去,你無法左右。人說六十耳順,七十從心。其實,這個年齡段當是鎮定自如,波瀾不驚,可以舉重若輕了。對生活也看得格外通透。哭也是一天,笑也是一天,何不笑着過好每一天。
六十歲的時候,我寫過一篇《走在路上》的文章。如今八年過去了,我沒有再寫過一個字。我走在變老的路上,有家人的關愛,有朋友的支持,有大自然的恩賜,讓我過上了無比幸福,無比快樂的日子。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可不知道為什麼,又有了想寫點什麼的沖動。
我家有個小院子,有個小魚池,栽了四季應景而開花的花草果木,春有鮮花秋有月,夏有綠蔭冬賞雪,四季耕耘種瓜果,三生有幸好愉悅。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哭過,我笑過,到了晚年更是開懷大笑。
我時常躺在院子裡的睡椅上,點燃香爐中的檀香,捧一杯綠茶,看池中魚兒撒歡,賞花兒微笑,聽鳥兒歌唱,目明神清,自在怡然,仿佛停止了老去的腳步。望着那淡看流年,不問滄桑,自然天生,随遇而安,一步一枯榮的頑強生命啟迪着我們,活着真好。人生的過程,在多數情況下遠遠重于人生的目的,享受過程是生命最重要的真谛。
我喜歡喝茶,喜歡喝綠茶。前兩年,我把書房的大班桌搬走,改造成一個不錯的茶室,自己享受,接待朋友,煮茶論道,一壺茶煮沸着整個江湖,好不快哉。
茶室裡放着大紅袍、西湖龍井、雲南普洱、古丈毛尖等十餘種茶葉,但我獨愛綠茶,隻喝綠茶。科學顯示,每天攝入600毫克兒茶素,可降低體重、血糖、血壓、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因子,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每杯綠茶中約含100克兒茶素,因此每天至少喝三杯綠茶,才會對身體有健康效應。長年堅持,感覺确實不錯。
我愛讀書。長年來,每天至少看兩個小時書的習慣從來沒有變過。床上、廁所讀書這個壞毛病怎麼也改不了。就是深夜歸來,也忘不了讀一陣書。養成了睡前不讀書就睡不着的壞毛病,老了更是如此,走進書裡一切皆忘,這種享受,隻有我自己才體會得到。
家裡的上萬冊書,我基本上都翻動過。《中外文摘》《今古傳奇》也一直從創刊訂到現在。隔三岔五還光顧一下圖書城和書店,聞聞那濃郁的書香。這幾年,我還發現舊書新讀也别有一番滋味,所以我打算用幾年時間,把過去的舊書舊雜志重讀一遍。
讀書不但明白事理,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啟迪心智,我還在讀書的過程中,找到了樂趣,找到了心理平衡,洞穿了人性,擁有了世界。一輩子與書結緣,看來是改變不了了,因為讀書是老年人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它的作用不僅是增長知識,明白事理那麼簡單。它是益心益壽,安然度日的一劑良藥。
我不但喜歡喝茶,還喜歡喝酒。“天地最愛酒,愛酒不愧天。”無論在外面還是在家裡,每天一杯酒是少不了的。雖然酒是辣的,茶是苦的,可是茶葉和白酒的滋味是世界上最複雜,最惬意的。人間極樂之事,無不是苦中作樂。
中國人的飯局江湖少不了酒。有人說國人一年喝掉的酒比西湖的水還多。二十多年前,我的同學梅實就說過,垂哥的尿怕有380。
我喜歡喝酒,因為酒盅裡裝的是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是人生旅途上的調味品。一招手,一擡頭,是何等的快意。一壺濁酒慰平生,此生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端着酒杯看人呷飯,還有另一番樂趣。有的人見到好菜不放筷子,不停地往自己嘴裡送,有的人先照顧左鄰右舍,把好菜盡量給别人,有的人就算好菜上在自己面前,也先把盤子推給他人。美酒佳肴,觥籌交錯的飯局,又何嘗不是社會縮影,反映的是人性和品格。
我喜歡交朋友,也很看重朋友這份情義。中國是個群居的社會,誰也離不開人群,離不開朋友。不信,你回想一下,庚子年初那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不能外出,隻能宅在家裡,在那些日子裡,誰不是都隻想往外面跑,誰不是隻盼疫情快點過去,好跟朋友喝一杯。
與人交往,交的是真心,與人相處,處的是誠信,與人談論,論的是眼界。一時的朋友很多,一世的朋友卻很少。我的很多年輕朋友對我關愛有加,照顧備至。和他們在一起,仿佛自己也變得年輕了,那種享受,那種心情,外人是體會不到的。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有一點素心。我雖是讀書人,但我從不做負心人。我的朋友大多是有三分俠氣,否則,沒有理由對我這個老頭子這麼好。
我喜歡旅遊。退休後,我遊曆了五大洲,到過53個國家和地區。遊遍了包括台灣在内的中國所有省會城市。國内知名景點和名山大川幾乎都留下了我的足迹。
我在南非見過大西洋與印度洋的交融,在美國的黃金海岸散過步,在澳大利亞牧過羊,在歐洲的小鎮上吃過燒烤,在公海上遊過船。在泰山看過日出、在山西見過地坑、在東北看過天池、在南海上過軍艦、在北海遊過泳……
旅途中沒有江山,隻有風景。沒有王侯隻有百姓,沒有國家隻有世界,沒有煩惱隻有生活。跋山涉水等同依花傍柳,美食、美景賞心悅目,稱心如意,随心所欲。三五個好友一起行走在天地間,好不快哉。聽說還能延年益壽,何樂不為?大步走天下的快意算是領略過了。
有人說,旅行是離開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到人家活膩了的地方去,這是過甚之詞。我說旅行是離開自己熱愛的地方,去熱愛另一個地方,脫離原有生活環境的框架,突然就出現了一片開闊自由的空間。熱愛生活的人才會旅行,才會真正享受旅行的樂趣。
我喜歡打牌、下棋。幾個好友,把108張撲克牌變成各式各樣的格局,拼智力,拼膽略,其樂無窮。有時也把“長城”砌得風生水起,上頂下杠,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也别有一番風味。
聽說打牌可以練手、練腦,防止老年癡呆病,何樂而不為。
我有幾個好棋友,雖然不下錢,也競争激烈。常常是輸了下位,輪流作戰。一杯茶、一支煙,看着棋盤上風雲變幻,一時四面楚歌,一時柳暗花明,一着不慎,滿盤皆輸。
人生何不也是如此。一個小小的棋盤,就是一個偌大的社會,落馬行雲之間,既有馳聘戰場的豪邁,又有心靜如水的甯思。人說世事如棋局局新,我說人生如棋步步險。
走在老去的路上,閱人無數,閱事無數。積澱了很多的事,積澱了很多感慨。許多事,許多理産生了與聖人、名人哲理的共鳴,我覺得自己更加明白一些事理了。
在我們這個社會,被逐漸加碼起來的物質追求,已經變了成一副沉重的枷鎖将我們控制,生怕失去了什麼的恐懼,讓我們失去了生活的快樂。大家都拼着命地賺錢,積累财富。特别是一些垂暮的老人,把積累看得比命還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出門散心。把錢一分一分地存起來,好像他能永遠活在這個世上。到死的時候,什麼都不記得,卻記得積賺的财富。而他的子孫可能對他的生死也記不住,但卻記得他留下财富的密碼。老人啊,莫這樣對待自己。
如今,一些壞老頭,壞太太不時在社會上流傳。到底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真叫人搞不明白。一些老人利用這個社會對老年人的尊重、戾氣沖天、橫行霸道,動不動就罵别人,甚至掌掴他人。對社會、他人橫加指責,仿佛全社會的人都欠他的似的。這樣的為老不尊令人不齒。我們不要做這樣的老人。不要覺得自己年齡大,就應當得到别人的尊重。人們也許礙着傳統,尊重一下老人,但人們内心尊重的是那些有德的、懂得自重和尊重他人的人。有些老人特别喜歡打探别人的事情,搬弄是非,聽到别人有什麼事情,就來精神,特别興奮。看到别人的好,心裡就不舒服。自己排隊的時候,希望所有的人都排隊,自己插隊的時候,希望别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自己是君子時,希望所有的人都是君子。自己是小人的時候,還希望别人是君子。
我曾寫過一副對聯“怨天怨地莫怨人,拜神拜佛應拜己”。老了更應心寬些。心寬茅屋穩,性定菜根香。要知道社會并不欠我們什麼。
我們很多老人缺乏靈性解讀生活的能力,因此,也失去了很多快樂。比如帶孫子,有人認為是一種負擔,有人認為是一種快樂和享受。你付出了勞動,也帶來歡樂。如果不留意,生活中一些溫暖的快樂,就會像指縫中的細沙,不經意間被我們漏掉了。
我們很多老人喜歡插手單位上的事,退休好長時間了,還對單位上的事指手畫腳,這不好笑嗎?你要人家怎麼尊重你。
我們很多老人,喜歡插手子女的家務事,這有百害而無一利。要知道,世界首位關系是夫妻關系,然後才是親子關系。不要總拿自己和孩子比,因為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我們小時候很窮,子女小時候衣食無憂;我們成長在熟人社會,子女成長在生人社會;我們的職業是國營單位,子女的職業大都是私企;我們愛在一起喝酒聊天,子女喜歡給陌生人發微信。這一切都和我們過去生活模式不同,但我們都得理解,都要看得慣。讓他們以自己的生活方式行走在社會上。他們跟誰結婚,他們如何養着孩子,他們喜歡什麼工作,都是他們自己的事。父母無法為這些事承擔後果,就不應該替他們做決定。
父母子女之間的代溝一定是有的。如果我們把代溝比作樓梯,父母向下走,子女向上走,彼此伸手相扶,那就沒有距離了。那就是一種和諧幸福,是天倫之樂。人生一共有四道題,學業、事業、婚姻、家庭。對我們老年人來說,不論好壞前三道題早就做完了。現在隻有家庭一道題要做了。所以,要回歸家庭,把這道題做好,别的事就讓他們去吧。
很多老年人吃虧,是從占人便宜開始。時下,針對老年人的騙局不知有多少。什麼健康講座,什麼抱團養老,什麼收藏投資,什麼長命的保健品,五花八門,應有盡有。可笑的是,好多老年人上當受騙是自己送上門去的。今天領幾個免費的雞蛋,明天領一小袋免費的大米,有時還真有免費的午餐。因愛占便宜,不知不覺就上了當。人人心裡有杆秤。不占便宜的人才能少吃虧、不吃虧。人際交往中,不占别人便宜是一種珍貴的自律,是一種最高的人格修養。你總占别人便宜,誰還和你往來。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最好将生活删繁就簡,輕車就俗,才過得自在。
人生在世,多一物多一心,少一物少一念。生活就是過日子,不要對自己有太多的苛求。要知道,對外物的過多追求是人生痛苦的根子。人這一生,誰也帶不走的是财富。人不可能把金錢帶進墳墓,金錢卻能把人帶進墳墓。
人很多時候是自尋煩惱。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裡的一粒沙子”。
人生好比是一趟旅行。來去之間,春夏秋冬學會靜靜的欣賞沿途風景,才不負此行。心在路上,剔除生命以外,世俗附加上去的虛名俗利;過一種簡單詩意的生活,也樂得逍遙自在。
杭州靈隐寺内有一副對聯“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隻求半稱心。”蘇轼也說過,“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天地間,隻不過是一個過客,要把倉促短暫的生命過得稱心,應有不求全的境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
這個世界,一方面是世界的污濁太多,另一方面是自己與生俱來的人性弱點不少。所以,我們生活得并不輕松。我們的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是在哄别人開心、哄父母、哄孩子、哄愛人、哄上司、哄同事、哄朋友。這個“哄”字沒有貶義,更不是欺騙的意思,而是為他人不惜委屈自己。為什麼不想哄一下自己呢?老了,更應把自己哄開心點。人生甘苦,笑着過是一天,哭着過也是一天,與其如此,不如沒事給自己找點樂子,做點讓自己喜歡和快樂的事,把自己哄開心點。人不要活着給别人看。
幾年前,我們學着古人,拼湊了一副對聯挂在大門上:“享清福,不在為官,隻要囊有錢,倉有米,腹有詩書,便是山中宰相;祈壽年,無須服藥,但願人無病,心無憂,門無是非,可為地上神仙。”一輩子沒做過什麼官,也沒做過什麼大事,但就是自我感覺良好,自得其樂。我常想,牡丹的高貴,秋菊的滄桑,清蓮的冷傲都躲不過凋零。那個曾經位高權重的貴人免不了會變成和孫子做遊戲的大爺;那個曾經貌若天仙的女強人,也免不了會變成和别人一起跳廣場舞的大媽。
所以,忘了過去,不想未來,快樂生活當下。隻有甘于平淡的人,才能在世間享受到歲月的靜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