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13:34:30

翔龍節來曆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1

翔龍節來自内江市威遠縣新場鎮(上遊村),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曆史。以前叫“降龍節”,相傳新場建場鎮後,有一年漲洪水,河水淹過了河堤,街上所有房屋淹了幾十公分,狂風暴雨中,人們爬上山坡躲避洪災時發現新場河裡有一條巨莽(烈龍)從上至下翻騰,掀起一丈多高水浪,對沿河兩岸和場鎮的設施、财産、房屋造成了巨大損失,人們焦急萬分時,突然驚天霹靂将莽(龍)擊為了九節,龍被降服,洪水消退。後來人們便參照這一情形和模式,興起了避洪防災的降龍活動,也将“降龍節”更名為“翔龍節”,成為祈福平安的民俗文化活動。翔龍節包括九節龍、焰火、鐵花制作和祭祀、出龍、降龍、展示才藝、舞龍等活動。

翔龍節準備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2

首先是九節龍編制。主要由上遊村九節龍第五代傳人李順壽負責。一直以來都用竹篾編制,竹篾寬約0.5厘米,厚約0.1厘米;編制的花格有六菱形,三角形等,龍頭威猛,龍尾有力,7節龍身一般為30厘米直徑,80厘米長度。每一節都(衍生)了一根1.5至1.8米長的竹竿,便于執掌操作。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3

其次是貼龍鱗。由掌握祖傳技藝、65歲的王方元負責。用白紙打(糊)底,再将剪好的龍鱗粘貼,整條龍的龍鱗約4000片。龍鱗逼真,靈氣十足。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4

再次是制作焰火,用焰火燒龍。由上遊村第三代傳人段振雙負責。秋天将小楠竹砍回家,一節節鋸下,一頭保留竹節,鑽上眼。冬天将自配的土火藥配上特殊原料舂裝入竹筒,最後用幹泥土封牢即成。焰火制作,配料比較重要,配制不好燒不起花,也不明亮,焰火隻是紅色;火藥必須舂緊,否則沒有沖勁;眼要鑽适中,大了沒有“吼”聲,持續時間短,小了容易出故障。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5

最後是鐵花制作,由祖傳制作者羅官富負責。煉制原理與補鍋匠補鍋煉鐵水相似,但必須要加入特殊的原料,打出的鐵水才能亮、成花。拍打也有講究,需要用力,斜着向上打,拍打得越散面積越大越好看。

翔龍節活動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6

正月十三上午,由九節龍的第六代傳人李道軍、李道輝負責,包括舞龍,扛牌方燈,提沙燈,打響器等環節。正月十三上午,舉着龍來到井邊,司儀擺上香案,放上一碗米、一杯酒、一方肉等祭品,點燃紙燭,念完“出龍大吉,風調雨順,天下太平,國泰民安”之類的吉祥語句後,龍在鑼鼓和唢呐聲中随黃煙躍水而出,算是龍出海。然後排着大隊到寺廟菩薩前,龍頭高昂,龍身盤繞,司儀一邊燒錢化紙一邊念叨“出龍求财,财源廣進”之類吉祥語,再由司儀或是傳承人,或是德高望重的長輩為龍點睛,龍才算有了靈氣。下午,九節龍同各村、各地自發組建的龍燈、秧歌、花船以及蝦兵蟹将隊伍等聚集場鎮中心,依次排列,邊遊行邊表演。每條街遊遍後,每支隊伍還要定點依次展示才藝。九節龍,除了表演“拜四方”“跳龍門””龍飛南天”“龍抱柱”等多種套路,還要擺出“天、下、大、吉”等字樣,形成一種龍舞,不斷赢得觀衆喝彩。大家不僅開心,也有着越鬧越興旺、越平安的寄盼,所以凡有點文藝愛好的群衆都喜歡參加這一活動,動辄十幾支隊伍,幾百人。活動後九節龍,龍燈等隊伍開始持續朝拜門戶,到各家說吉祥話,送祝福。

非遺文化助陣中秋佳節(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7

晚上,九節龍滿街遊,重複下午出龍的舞龍節目(動作)或随意翻騰,嬉鬧,接受場鎮住戶用焰火猛燒,形成龍在火中舞,火在龍中燒。将各種驚險表演融入人們的刺激、尖叫聲中。不管是鐵水花還是焰火都很細小,沖出和抛出往下落時就已熄滅,看似吓人,實際有驚無險,加上人們一直信着老祖宗的傳言,燒得越旺越平安越紅火。所以不管男女老幼都踴躍參與打鐵花,持焰火追燒九節龍。從正月十三連續鬧到正月十五深夜,人們認為徹底将烈龍降服,能風調雨順了,九節龍才來到河邊,司儀再點燃香蠟紙燭,念完一通祈保平安的語句後,舞龍組将未燒盡的殘餘龍鱗全部撕下,燒為灰盡入河,這一龍歸大海儀式後,翔(降)龍活動才算完全結束。2018年,翔龍節成功申報為第五批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