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千裡,金秋山河。今天是中秋佳節,此時恰逢秋收時節,田野裡稻谷漸黃、瓜果飄香。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明月為賓人為主,中秋節是共享明月的節日,它寄托了中華民族對團圓、美好的向往。
團圓,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主題。千裡之外,萬裡之遙,一輪明月,寄托中華兒女的思鄉愛國之情。
我國地域遼闊,承載中秋文化的中秋風俗也多種多樣,中秋傳統美食也是南北各異、花樣繁多。一起去看看各地都是怎麼歡慶中秋佳節的↓
福建 羅源
畲風山韻迎中秋 長桌宴上話團圓
福建福州市羅源縣的南洋村是一個畲族村。每逢中秋節,畲族鄉親們唱畲歌、擺長桌宴,用傳統民俗共慶團圓。
02:54
演員們身着“鳳凰裝”慶佳節
總台記者 祝鏡涵:這裡是羅源縣白塔鄉的南洋村,今天這裡非常熱鬧,老鄉已經跳起了畲族的傳統舞蹈——打槍擔。姑娘們一手拿着柴刀,一手握着竹竿,随着鼓點的節奏邊跳邊敲。這個竹竿,當地人又叫它槍擔,是用來挑柴火的一種勞動工具。過去,鄉親們上山砍柴的時候,都會帶着這根竹竿,一旦遇到猛獸或其他危險,就會用這根竹竿敲擊地面,發出聲響或警報。演變到今天,就是我們看到的“打槍擔”舞蹈,這也是當地中秋節必不可少的民俗活動。
總台記者 祝鏡涵:畲族姑娘們盛裝打扮,她們穿的是畲族傳統服飾,叫鳳凰裝。為什麼叫鳳凰裝呢?姑娘們頭上梳的是鳳凰髻,象征鳳頭,身上佩戴的銀飾發出的聲音,就好像鳳鳴,随着動作擺動的裙擺,就是鳳尾。
特色月餅麻餅 寄托鄉愁
總台記者 祝鏡涵:中秋當然少不了吃月餅,畲族老鄉們做好了特色月餅,最顯眼的一塊,就是正中間這一塊直徑90厘米,足足有一百斤的“巨無霸”月餅,這塊月餅是用了200個蛋黃做成的。
總台記者 祝鏡涵:說到畲族最有特色的月餅,就是麻餅,餡兒是用腌好的肥豬肉、花生、芝麻、香蔥做成的,吃起來表皮酥脆,裡面十分油潤,有鹹有甜,口感豐富。小小的麻餅是當地人的一口鄉愁,在一些重要的節慶活動比如孩子滿月、成人結婚、老人過壽,都要吃麻餅。
做豆腐 蒸烏米 長桌宴上話團圓
總台記者 祝鏡涵:中秋節最熱鬧的就是畲鄉長桌宴,長桌宴是畲族招待客人的傳統。老鄉們常說“請客沒有黃豆腐,山哈并非有誠意”,黃豆腐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菜肴。
總台記者 祝鏡涵:老鄉在現場制作黃豆腐,這道工序叫做濾漿,濾漿之後還會進行煮漿和點漿的工序。
總台記者 祝鏡涵:這道畲家特色菜肴,烏米飯,是用烏稔葉汁浸泡糯米蒸出來的,米粒烏黑透亮,吃起來有一股清甜的味道。
總台記者 祝鏡涵:長桌宴的壓軸菜叫“十錦菜”,它是用10多種當地特色食材做成,寓意着十全十美、團圓美滿。
江蘇 昆山
江南水鄉賞燈會 流光溢彩度中秋
中秋佳節,許多地方有舉辦燈會的風俗,市民阖家出遊賞燈,共度中秋。燈火與月光輝映,想想那景象都美。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到江南水鄉的江蘇省昆山市周莊鎮,中秋之際,近百組燈組亮相,它們造型各異、璀璨奪目,吸引了不少遊客。
00:59
夜幕低垂,在昆山市的周莊古鎮,傳統彩燈和文創燈籠已經挂在了粉牆黛瓦的巷弄間。在景區入口處,200米長的《姑蘇繁華》主題彩燈流光溢彩,遊客在光影間品味江南園林和水鄉文化。高5米的《昆山有戲》燈組,則向遊客展示了當地傳統娛樂節目。今年,周莊古鎮新增了“坐燈船,賞花燈”的水上賞燈體驗,造型各異的燈組和水上遊相結合,讓遊客在遊覽中,感受“槳聲燈影”的蘇式生活。
廣東遊客 曾憲林:要是下一點點雨,可能會有煙雨江南的感覺,會更好看。希望國泰民安。
今年的昆山中秋燈會從9月7日持續至10月7日,共設有四處主題燈區。燈會期間,還有夜市、市集和文創街區等,為遊客提供更多休閑、娛樂空間。
江西 宜春
火龍舞動慶月圓 月餅裡賀團圓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裡人心共賞時”。在江西宜春,當地人民每年中秋都會荟萃特色民俗活動,舉辦一場“月亮文化節”,舞火龍、吃月餅、賞明月,熱鬧非凡。
03:18
總台記者 鄢俊琪: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江西宜春溫湯鎮中秋民俗活動的現場,每年在中秋節的時候,宜春的“老表”們都會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戲,齊聚一堂,用自己特色的民俗、特色的美食,來祈求月圓,阖家團圓,平安順遂。今天當地也是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時,讓大家熱熱鬧鬧地過上了一個中秋節。
火龍追明月 龍騰迎佳節
總台記者 鄢俊琪:我身後的這幾條龍,其實是當地的一個叫做“火龍追月”的表演,這也是宜春當地中秋節最經典的活動之一。今天現場總共是有七條龍,分别是兩條闆凳龍和五條九節龍,總共是有200多米長,剛剛我也嘗試着去跟他們一起去舞動這個龍,其實感覺并沒有那麼容易,他們每個人平均要肩負三到五斤的重量,龍頭更是達到了24斤重,所以并不像他們看上去那麼輕松。
總台記者 鄢俊琪:每年在中秋節前,宜春當地的“老表”都會“造龍”,宜春當地造的主要是闆凳龍和九節龍。當地的村民告訴我,以前他們家家戶戶都是拿出自己家的闆凳一節一節地接上,組成的闆凳龍。以前,誰家出的闆凳越多,也代表這戶人家比較興旺。同時,為了讓闆凳龍更方便舞蹈,當地人将原來的闆凳改成了竹竿凳,并且會在這個竹凳上綁上一些傳統花燈,上面貼上一些剪紙等花式,來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總台記者 鄢俊琪:當地人所說的九節龍,其實就是身後的這些小龍,為什麼叫九節龍呢?它是分為了九個節段,龍頭一節,龍身七節,龍尾一節,九個人各持一段,也叫做龍腳,前面還會有一個龍珠,随着這個龍珠一起舞動。
總台記者 鄢俊琪:舞火龍是宜春當地比較具有傳統特色的中秋習俗,傳承了也有上百年了,是一個人人都能參與的活動。每年這個舞火龍,在廣場上進行了啟動之後,火龍也會穿過街巷,為家家戶戶送去祝福。
月兒圓月餅甜 月亮餃子過佳節
總台記者 鄢俊琪:在宜春當地,中秋節不但會舞火龍。吃月餅、賞明月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宜春這裡的月餅别具特色。這位師傅正在制作的就是宜春當地人的中秋必備美食——月亮餅以及月亮餃。這個圓圓的是月亮餅,半圓形的是月亮餃,裡面包的餡料主要是由芝麻、白糖以及豬油混制而成的,口感是甜甜糯糯的,但是一點也不膩。這位師傅告訴我說,其實月亮餅和月亮餃,都是屬于“溫湯發糕”這一種類當中。“溫湯發糕”在宜春當地已經有了600多年的制作曆史,他們也會根據節日的不同,做出不同的造型,所以在中秋節的時候,他們就做出了月亮餅、月亮餃這樣的發糕。同時,他們還會在發糕上點上紅紅綠綠的“點花”,表示吉祥,也祈求合家歡樂,讓生活甜蜜似糖。
廣東 化州
傳承千年拖羅餅 月滿餅香共團圓
鄉思托明月,團圓品拖羅。在廣東茂名化州,有一種月餅被稱為拖羅餅,因其皮薄餡足,口感香酥醇厚而聞名。現在月餅樣式衆多,但相信每個人對月餅口味的記憶都會有一種屬于家鄉。據說過中秋吃拖羅,在化州是多年的傳統,拖羅餅就是許多當地人對中秋味道的家鄉記憶。
01:43
拖羅餅純手工制作工序多,講究分工合作。首先将椰子敲殼取出椰肉,刨成絮狀的椰絲,在鍋裡倒入油和白糖一起翻炒,椰香味更加濃郁香甜,這便是拖羅餅獨特風味的關鍵所在。
陳師傅有超過30年制作拖羅餅的經驗,他介紹,傳統餡料裡除了椰絲,還有花生和芝麻。但随着人們生活條件的提高,果仁逐漸取代花生,同時還可以加入叉燒、雲腿等來豐富口感。
接着,将備好的餡料一起攪拌,再搓成圓球,包進餅皮裡,下一步就是用特制的土爐來烘烤了。密閉的爐腔有利于内部保持高溫,這樣烤出來的拖羅餅帶有淡淡的柴火香,但是也非常考驗制作師傅控制火候的水平。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化州拖羅餅制作技藝傳承人 陳衍廣:做這麼大的拖羅餅放在裡面烤,大概是要烤20分鐘,如果烤過火了,拖羅餅表皮都焦了,而且吃起來有一點苦味。但是拖羅餅如果沒有烤夠火,拖羅餅吃起來不香,口感不好。
每個拖羅餅都承載了人們對團圓的期盼和對生活的熱愛。花好月圓夜,一家人圍坐一堂,一杯熱茶、一口香甜的拖羅餅,這就是化州鄉親們的悠悠鄉情。
湖北日報客戶端,關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僅為用戶推送權威的政策解讀、新鮮的熱點資訊、實用的便民信息,還推出了掌上讀報、報料、學習、在線互動等系列特色功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