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膀胱有濕熱可以補腎嗎

膀胱有濕熱可以補腎嗎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28 17:27:51

(接上期)

腎,人體藏府之腎系統。

藏為腎,合府為膀胱,經脈為足少陰、足太陽,五主為骨、五藏為志、榮華為發、開竅為耳及二陰、七情為恐、五液為唾、五色為黑、五音為羽。

腎,志為恐、驚。

恐、驚,人身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之一。恐,金文表示内心強烈懼怕,有如杵擊心藏,特點是常有自我防護動作。《說文》:“恐,懼也”。驚,為俗體楷書,篆文上敬下馬,表示馬因警覺危險,舉足不前,特點是高度警覺,小心翼翼。

恐、驚為腎之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腎……在志為恐”。《素問•宣明五氣篇》:“精氣,并于腎則恐”。腎氣實、腎精足,則無恐、驚之亂;腎氣虛、腎精不足,則易生恐、驚,臨床上,以恐、驚為主要特征的抑郁症,從腎治療,補腎氣、填腎精,常收良效。

腎,液為唾。

唾,俗稱唾沫,口腔分泌的唾液中質地較稠厚者,功能為保護、滋潤口腔,溶解食物利于吞咽。唾,篆文表示嘴裡流下液體。

腎主藏精,唾為腎精所化,腎之經脈系于舌本,《素問•六節藏象論》:“胞絡者,系于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靈樞•脹論》:“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廉泉,别稱本池、舌本,有津液出如清泉。玉英,舌下流滲津液之孔道。

唾為腎所主、所化,《素問•宣明五氣篇》:“五藏化液:腎為唾”。

腎氣實、腎精足,則唾沫分泌及滋潤、溶解功能正常;

腎氣虛、腎精不足,則唾沫分泌及滋潤、溶解功能失常。

腎,色為黑。

黑,青、紅、黃、白、黑五色之一。黑,甲骨文本義沾在臉上、身上的烏煙灰。《說文》:“黑,火所熏之色也”。腎色為黑,《素問•六節藏象論》:“腎者,……其色黑”。《素問•藏氣法時論》:“腎色黑”。

黑色,又稱玄色,烏煙灰之色,五行為水之色。《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水形之人,其為人黑色”。

黑色正色為烏鴉羽毛般的淺黑色,像細白生絹裹着的藍、紅混合色。正色者,腎健康之色。死色為炲煤之色。死色者,腎本病之色。《素問•五藏生成》:“黑如烏羽者生。……生于腎,如以缟裹紫。……黑如炲者死”。

膀胱有濕熱可以補腎嗎(腎膀胱藏象系統原味常識)1

腎色黑如烏鴉羽毛示意圖

腎,位為鼻翼外側。

《靈樞•五色》:“方上者,胃也;中央者,大腸也;挾大腸者,腎也”。方上,指鼻翼,為胃之正位;中央,指鼻翼與鼻柱聯接部位,為大腸之正位;挾大腸,指鼻翼外側,為腎之正位。腎之正色,為黑如烏羽、如以缟裹紫,現于鼻翼外側部位,為正位正色。此部忌黃色,為病情危重之兆。

腎,音為羽。

羽,角、徵、宮、商、羽五音之一。腎,五行屬水,水音為羽。羽為腎之正聲。

腎,經脈為足少陰,特點為少血多氣。

《靈樞•經脈》:“腎足少陰之脈,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後,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後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足少陰之别,名曰大鐘。當踝後繞跟,别走太陽;其别者,并經上走于心包下,外貫腰脊”;《靈樞•經别》:“足少陰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陽而合,上至腎,當十四椎出屬帶脈;直者,系舌本,複出于項,合于太陽,此為一合”。

腎經脈與腎、膀胱、肝、肺、心、舌本、喉嚨、足心相連。

腎,藏病為:

腎病者,腹大、胫腫、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風。

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

腎,氣病為:

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

腎氣虛則厥,實則脹;

腎氣虛,則使人夢見舟船溺人,得其時則夢伏水中,若有畏恐;

九十歲,腎氣焦,四藏經脈空虛。

膀胱有濕熱可以補腎嗎(腎膀胱藏象系統原味常識)2

腎病腹大水腫示意圖

腎,脈病為:

動則病饑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則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饑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為骨厥;

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幹,咽腫,上氣,嗌幹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内後廉痛,痿厥,嗜卧,足下熱而痛;腎脈經别(大鐘),病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虛則腰痛;腎脈氣絕,則骨枯、肉不能着、肉軟卻、齒長而垢、發無澤、骨先死。戊笃己死;

腎脈病終,則面黑、齒長而垢、腹脹閉塞、上下不通而終矣。戊笃己死,戊己為土,土克水也。

腎,雜病為:

腎熱病者,頤先赤;

腎熱病者,先腰痛胫痠,苦渴數飲,身熱,熱争則項痛而強,胫寒且痠,足下熱,不欲言,其逆則項痛員員澹澹然;戊己甚,壬癸大汗,氣逆則戊己死;

腎熱者色黑而齒槁;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

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龐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腎瘧者,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婉轉大便難,目眴眴然,手足寒;

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

腎脹者,腹滿引背央央然,腰髀痛;

邪在腎,則病骨痛,陰痹。陰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脹,腰痛,大便難,肩背頸項痛,時眩;

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淫氣遺溺,痹聚在腎;痹在于骨則重;腎痹者,善脹,尻以代踵,脊以代頭;

胞絡者,系于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

諸寒收引,皆屬于腎;

腎為欠、為嚏。欠,打哈欠,人在疲倦時張口出氣;嚏,噴嚏,鼻黏膜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種猛烈帶聲的噴氣現象。打哈欠和打噴嚏,為腎所主。

膀胱有濕熱可以補腎嗎(腎膀胱藏象系統原味常識)3

腎為欠示意圖

腎,移傳病為:

腎移熱于脾,傳為虛,腸澼死,不可治;腎移寒于肝,癰腫少氣。

肺移熱于腎,傳為柔痓;肺移寒于腎,為湧水。湧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于大腸,疾行則嗚濯濯,如囊裡漿水之病也。

腎受氣于肝,傳之于心,氣舍于肺,至脾而死。

腎病,少腹腰脊痛(骨行)酸,三日背(月呂)筋痛,小便閉,三日腹脹,三日兩脅肢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本文節選自拙著《五形人與治未病》第六章第五節 論藏府之腎系統

(未完待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