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論語哪一頁

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論語哪一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3:09:29

未知生焉知死出自論語哪一頁(論語别裁未知生)1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關于鬼神,有兩個問題,第一是究竟有沒有鬼神?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一緻承認有鬼神,但是,各個宗教承認有鬼神的理論卻都不同。在大學裡,拿這些不同宗教的理論,集中到一起來研究,關于鬼神的理論也包括在内,放在一起作研究,稱作“比較宗教學”。以這種學問态度來看,每一宗教都承認鬼神。此外,唯心哲學也承認有鬼神。唯物哲學是不承認有鬼神的,科學家們則不反對有鬼神,隻是保持懷疑的态度,正在追尋這個問題的答案。前面說過的,愛因斯坦最後信了上帝,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現在科學界對這門科學的研究很熱衷,有“靈魂學”、“神秘學”正在積極研究,并且運用科學儀器,如紅外線照相機等,來證明靈魂的存在。他們已經有不少發現和記錄。譬如人體會發出一種肉眼看不見的光;人坐過的地方,當這人離開後七八個小時,用特種照相機還可以照到這人的影子;對于植物,也認為有知覺有感情。這些研究,都很普通而且很積極。假如有一天科學界的靈魂學,能夠以科學方法證明靈魂的存在,靈魂不是一種物質,是一種超物質、超電子的東西。到那時候,人類的文化要起非常重大的變化。現在欣欣向榮的科學,正在探尋生命的奧秘。

鬼神問題,在中國文化裡也很重要。現在大家都講中西文化合流,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美國文化不能代表西方文化,它隻是西方文化的一個支流。研究西方文化必須了解歐洲,而歐洲西方文化最初的根源是宗教,所以非研究西方的宗教思想不可。歐洲宗教思想,過去認為中國沒有宗教。實際上鬼神的觀念,就是中國過去的宗教思想。所不同的是,把祖先的亡魂,與鬼神混在一起。所以鬼神的問題,是研究中國宗教的一個大問題。孔子對于鬼神的态度,在上論中已經提到過“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這裡又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并不否認鬼神的存在,而是認為先把人做好,再研究鬼神的問題。連人都沒有做好,連人都不懂,還想進一步去了解鬼神的事,太遠了。“天道遠,人道迩。”天道當然不是天文學、太空學這個天道。中國過去這個天道,就是代表形而上的,太深遠了。我們活着作人,人事是淺近的。但是我們作了一輩子的人,對于人的事還沒有研究透澈,何必來談那麼遠的天道呢?這等于他消極的承認有鬼神。

而他認為學生們的程度還不夠,暫不讨論。所以他答複子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這個“事”字是做動詞用,對于人事問題還沒有做好就不要讨論鬼神的問題。接下來和鬼神連貫的有個大問題了:“敢問死?”子路問人怎麼死的?大家認為子路的話蠻好笑的,怎麼死還要問?但“死”的确是一門科學,人究竟是怎麼死的?孔子答得很妙——“未知生,焉知死?”你是怎麼生的,知不知道?生從哪裡來?一般人都知道是媽媽生的。哲學中“人”究竟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很重要。而每個人都有哲學思想,隻因環境或智慧的不同,有人向哲學這方面追下去,有人就不追了。像每個人小時候都發生過一個哲學上的疑問:“我是怎樣生出來的?”我們小時候問父母,媽媽告訴我們人是從腋下生出來的,我們還感到奇怪。現在教育普及了,都知道怎樣生人,但那隻是生理上的解說。

生人真有那麼簡單嗎?照生理醫學上說是很簡單;但在哲學上對于醫學界的解說并不滿意。醫學并沒有解決問題。即使是照醫學上的解說,我是媽媽生的,媽媽是外婆生,外婆是外外婆生,推溯上去,最初最初的那個人怎樣來的?還是問題。人的生命究竟哪裡來的?這是一個大問題。究竟怎樣死的?為什麼要死掉?以哲學眼光來看人生,宇宙是玩弄人的,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刍狗”,也可作這一面的解釋。天地簡直在玩弄萬物,既然把人生下來,又為什麼要讓他死掉?這是多遺憾的事!

◎ 本文摘錄自東方出版社(簡體):南公懷瑾先生著《論語别裁》。本平台隻作轉載,版權歸先生子女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