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國《衛報》公布了“21世紀100部最佳電影”。
據報道,這次評選由著名影評人擔任評委,每一部都精挑細選。他們自信地認為,所評選的名單會成為未來的經典。
這份片單上,排名第一是《血色将至》,是一個和美國夢有關的故事。
《血色将至》講述的是20世紀初的淘金時代,身為銀礦礦工的丹尼爾窮困潦倒,還在一次井下事故中摔斷了腿。但他因禍得福,意外發現石油油礦,由此賺得第一桶金。此後,他又獲悉在一塊荒蕪的土地下有豐富的油源,于是變賣家産,收購了這塊土地,最終發迹成為石油大亨。
影片獲得奧斯卡2項大獎,6項提名,主演劉易斯憑借此片獲第80屆奧斯卡金像獎影帝。導演安德森憑此片獲第5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熊獎。
《血色将至》堪稱一部石油大亨的個人奮鬥史,淋漓盡緻地展示了貪婪、殘酷無情以及對财富不擇手段的追求,《紐約時報》曾這樣概括全片——
安德森的影片不是美國夢,是美國夢魇,觀衆将随着影片進入烈火熊熊的地獄,每個人都将在其中得到沸騰和詛咒。
在一定意義上說,《血色将至》不僅是一部個人在弱肉強食适者生存的環境中殘酷競争的曆史,也是美國的西部開發史乃至美利堅發展史的縮影。
劉易斯飾演的油礦主丹尼爾,孤獨自由,憑強烈的直覺生活,但也心細如發,锱铢必較,眦睚必報,心狠手辣,極富攻擊性,從不寬恕任何人,也絕不憐憫任何人。
丹尼爾的一生,不是一個人從成功走向自毀的幻滅過程,也不是一個人的人性在酷烈競争中逐漸變得黑暗的過程。他不是變成了魔鬼,他就是魔鬼本身!正是因為他就是魔鬼,所以才是他而不是别的什麼人實現了美國夢。
影片前半部分,丹尼爾每次出去談判,都要帶上年幼的兒子。兒子稚嫩、天真的面孔為丹尼爾粗粝的外表增加幾分溫柔和可信度。但到了影片結尾,丹尼爾因為痛恨兒子要離開自己單獨去創業,于是說出真相:“你不是我的兒子,你的身上根本沒有我的血,你隻是我在工地撿到的一個籃子裡的棄兒,把你帶在身邊就是為喚起談判對手同情心……”
為了得到一塊輸油管線必經的土地,丹尼爾不得不向裝神弄鬼的鄉村牧師桑迪表示屈服,來到他一向憎恨的教堂,跪在桑迪面前忏悔:“我把自己的親兒子丢在一邊!主啊,請賜給我聖血。驅走我體内的惡魔。”他咬牙忍受桑迪羞辱式的、用連續抽耳光的方式為他“驅魔”,當他終于闖過這一關時,他口中發出的聲音不是感恩,而“土地到手了”的喃喃自語。
丹尼爾曾對遠道而來投奔他,但此前從未謀面的“同父異母弟弟”頗有好感,于是将内心深處的挫敗、懊惱、無望向他和盤托出:“我的内心總在鬥争。我不願意見到其他人成功。對大部分人,我都懷有恨意。我心中的一部分已不複存在。有很多次,我看着别人,找不到半點令我中意的地方。我想掙足夠多的鈔票……多到足以遠離俗世的煩擾,一個人靜靜的生活。”
然而很快,他卻痛苦地發現這個慕名而來的“親人”其實隻是一個貪圖錢财的冒牌貨,他怒不可遏,開槍打死了他,并把屍體埋葬在森林深處的淺坑裡,那坑裡除了泥土,還有滲出地面的石油。
《血色将至》中,鄉村牧師桑迪是另一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他身披道袍,挂着十字架,滿口“主啊!主啊!”但實際上卻是一個十足的利欲熏心之徒,他在教堂裡當着信衆的面表演如何“把魔鬼從人的身體中驅逐出去”,讓患了風濕的老太太當場翩翩起舞……
影片末尾,桑迪在大蕭條中破産了,他隻好去求丹尼爾,這讓丹尼爾獲得了雪恥的機會,他迫使這個宣稱可以召喚上帝附體的人,親口喊出了——“我是個冒牌的先知,上帝是迷信的産物!”這一大逆不道的宣示。
在美國這個按照亨廷頓的說法以新教精神立國,總統就職時都要手按聖經宣誓的國家,這是個足夠兇狠且驚世駭俗的詛咒,可他竟然要保羅“用令人信服的語氣說出來,用你布道的口氣說!”而且連續喊了八遍!
導演安德森就是用這種方式向觀衆暗示,基督教是内在于美國資本主義,而不是外在于美國資本主義的,基督教本身就是資本主義競争的一種方式和手段。
丹尼爾的财富不斷增長,人卻在孤獨和仇恨裡陷落,沉淪。盡管桑迪向他表示了屈服,但他還是殺了桑迪,他赢了他所要的,也輸掉了他自己。除了财富,他留給自己的隻有仇恨。
桑迪死了,丹尼爾也結束了。“I m finished”,他說。
《血色将至》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公民凱恩》。在這部電影中,凱恩身價億萬,擁有一座皇宮般的城堡,但最後卻在孤獨中死去。
影片讓我們看到了美國夢正反面,看到了美國夢的豐富多彩,也看到了美國夢的一無所有。孤獨和兇殘,讓一個人實現了美國夢,但夢想成真之後,卻無法擺脫孤獨與兇殘,于是走向毀滅。
這真是一場極為酷烈的美國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