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時尚

 > 孩子多大就不用穿學步鞋了

孩子多大就不用穿學步鞋了

時尚 更新时间:2024-06-12 07:47:09

好些家長其實在買孩子用品的時候,不太理性,孩子還沒有學步,就開始張羅給孩子買一雙學步鞋。這會造成什麼後果呢?看一些閑置平台大概就能發現。逛閑置平台母嬰區的時候,會有很多9成新甚至沒穿過的鞋子,躺在裡面等待買家接手。到底什麼年齡才應該買第一雙學步鞋給孩子穿呢?學步鞋應該怎麼看呢?看似很簡單的問題,這裡面還真有一些科學道理。今天我就來細細說。

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光腳會冷到足底神經,影響孩子的體質。21世紀了,這種說法要換啦!光腳對孩子整個大腦和身體發育的好處多着呢。

1、光腳可以促進孩子感官和大腦的發育:從現代醫學來看,人體的腳部隐藏着很多神經末梢,這些神經末梢構成了孩子的重要觸覺器官。寶寶光腳,能觸碰不同地面變化,無論是光滑的鵝卵石,軟軟的床面還是硬硬的地闆,這些都能變成他們腳部豐富觸覺神經的刺激物。通過這些刺激,感官能和大腦迅速建立聯系,促進孩子各種精細化動作形成,還能提升感覺靈敏度、環境感知力。

2、光腳可以增強孩子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寶寶學得更快走得更穩。孩子腳部神經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壓力,感知地面高低變化,并讓腳趾更好地抓住地面,就可以更快、更靈活和更協調了。

美國足部醫療協會經過研究更提出了:"讓小朋友赤腳可幫助腳部正常發育、發展肌肉組織與力量以及控制腳趾的活動發育。" 既然光腳有這麼多的好處,那是不是就要孩子直接不穿就好了呢?這又是絕對化的思維了。到底孩子要不要穿學步鞋,要根據周邊環境而定。随孩子成長,探索的半徑和範圍就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雙學步鞋,也就是媽媽們一直問的,到底怎麼樣的學步鞋才合适呢?

1、學步鞋也要"赤足"概念

歐美權威兒科學術雜志《兒科(Pediatrics)》在1991年發表的一篇關于兒童鞋子的文章,強調裸足對孩子腳部發育是最好的狀态,而鞋子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腳不受傷害。從兒科雜志上,我們不難看出,學步的一段學步鞋,要求一個"赤足"概念,簡單來說,就是鞋底要真的足夠薄,薄到什麼程度呢?找了家裡的這款江博士"BB學步123"的一段學步鞋做演示,将手按在鞋墊上,鞋墊大概距離鞋子1cm左右,都算是超薄的鞋底,而且手能夠隐約感覺到的變化。

孩子多大就不用穿學步鞋了(孩子學步就要穿學步鞋)1

(一段學步鞋鞋底超薄)

2、分年齡段給寶寶不同的學步鞋

孩子學步一般分為8-15個月處于爬行到學步過渡期、15個月-3歲學步期以及3歲之後的學步穩定期。前面說過爬行到學步過渡期需要超薄的鞋底,那麼第二階段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加上符合力學的前足易曲折,挑選鞋時,拿起鞋後跟捏,一定要硬,同時鞋的前頭也要硬,分别起到穩定關節和保護腳趾的作用,真正軟的地方要在前掌處。我們同樣拿江博士"BB學步123"的幼兒學步鞋來演示,向上折學步鞋,會明顯看到前掌處彎折了,而且可以看到鞋前和鞋後都會有比較硬的設計,保護孩子足部。這就代表說比較符合寶寶的足部發育和學步需求的。第三階段寶寶進入穩步階段,就要開始考慮有足弓承托墊、加硬後跟杯的鞋子,幫助穩定腳形和承托足弓,讓寶寶足部在良好環境下發育。同樣也是拿有完全分齡設計的江博士"BB學步123"來演示,三階段對應的是江博士的幼兒穩步鞋,用手壓一下鞋墊,會有一定幅度的彈性,說明是有承托功能的,鞋後跟有加硬的設計,同時前圍有比較寬的弧度,集合了溫和承托墊、加硬後跟杯、舒适前圍的學步鞋,對穩步期的寶寶足部保護比較有利。

孩子多大就不用穿學步鞋了(孩子學步就要穿學步鞋)2

(二段學步鞋前足易曲折)

孩子多大就不用穿學步鞋了(孩子學步就要穿學步鞋)3

(三段學步鞋後跟杯較硬)

孩子多大就不用穿學步鞋了(孩子學步就要穿學步鞋)4

(足弓承托墊)

另外,學步鞋要給寶寶營造一個舒适的穿着環境,換言之就是要合腳。合腳的鞋子一般比小腳長度和寬度寬裕1cm左右。另外,如果孩子已經4歲了,選擇鞋子的時候家長不妨帶孩子到一些專門兒童鞋門店進行驗腳配墊,依靠儀器數據,可以精準了解孩子的足部具體發展情況,幫助選到更合适的鞋子和鞋墊。

3、安全及質量問題很重要

寶寶的足部皮膚嬌嫩,需要有安全的認證。由于生産工藝要求,這些材料在制造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含有涉及化學安全的限量物質,在選擇學步鞋和兒童鞋如何留意鑒别是否安全,可以遵循這麼一個标準:GB 30585-2014《兒童鞋安全技術規範》是我國童鞋行業的國家強制性标準。我們怎麼鑒定是否安全且質量好呢?最簡單的做法是,購買學步鞋前可以看它是否有"三證齊全":即合格證、"三包"憑證和産品使用說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時尚资讯推荐

热门時尚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