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紹
患者年齡:35歲
患者性别:男
簡要病史:
下肢肌肉疼痛三年,肌痛加重伴發熱一周。
三年來下肢肌肉疼痛,雙下肢受累。下肢肌痛多于站立、行走及下蹲時加重,伴肌肉壓痛、相鄰關節活動受限、肌肉硬腫。
輔助檢查:
WBC、ESR和CRP升高。血清CK水正常。HBsAg、HCV-Ab、ANA、ANCA和RF陰性。
基線EMG檢查但均未發現肌源性損害。
肌肉MRI檢查,在T2加權像(T2WI)和(或)短時反轉恢複(STIR)序列上發現肌肉内多發彌漫/斑片狀高信号,即肌肉組織水腫樣改變在T1WI上出現肌肉萎縮伴脂肪浸潤。
患者腓腸肌組織病理檢查:
A:血管炎累及肌束膜間質小動脈,肌束内未見明顯萎縮、壞死、再生肌細胞;
B:小動脈管壁炎細胞浸潤、結構破壞,未見纖維素性壞死、多核巨細胞及肉芽腫
臨床診斷:骨骼肌單器官血管炎
治療經過:
除糖皮質激素,還接受了免疫抑制劑(甲氨蝶呤)治療。
病例思考
骨骼肌血管炎診斷标準:
(1)具備骨骼肌血管炎(病理特征,即炎細胞浸潤骨骼肌結締組織鞘内血管管壁;
(2)基線篩查及至少6個月的随訪未發現血管炎侵犯肌肉外器官/系統證據。
鑒别診斷:
(1)藥物、感染、腫瘤、系統性血管炎、特發性炎性肌病及其他結締組織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相關骨骼肌血管炎;
(2)臨床資料不完整病例,如缺少肌肉病理資料。
既往筆記
表現為肺出血的ANCA相關性小血管炎
同屬血栓性微血管病,診治不相同
甲氨蝶呤劑量問題(ANCA相關性血管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