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縱觀心理學不長不短的發展史,幾百年來經過不停地演變,衍生出了衆多心理學流派,關于“人的一生是怎麼樣的,一生是如何發展的”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見解。
由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經過埃裡克森的完善發展為了新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下面我們要了解的就是埃裡克森的新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以及在他眼中”人一生的發展曆程“。
一、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簡介
埃裡克.埃裡克森是來自美國的著名的精神病學家,1902年出生于德國法蘭克福,早期的埃裡克森并沒有立志投身于心理學領域,那時尚未年輕的他有着頗高的藝術天份,後來在不經意間因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接觸到了安娜·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之女),此後的埃裡克森逐漸走向了心理學領域。
并且也在安娜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的觀念影響下,進行融合并創新,形成新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在心理學領域大放異彩。
二、埃裡克森眼中“人的一生”:化解危機的一生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的由來埃裡克森在整合并劃分人的一生的發展階段時考慮到了生物學因素與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因此他認為個體一生的發展受到了自我與周圍環境的共同作用,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會進行不斷的完善與整合,該理論在強調人發展過程中具有縱向性的時候,同時也強調了人的發展是具有多維性的。
埃裡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的原理是他的“胚胎漸次生成說”,他眼中的人的一生是不停發展的一生,在這個不停發展的過程中,會呈現出不同的階段,隻有不停的跨越當下的階段,就會迎來下一個階段,而這種發展就是人的體内的器官一樣,是從一個很小的胚胎逐漸孕育而來的,因此他類比此類理論,在它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
他認為人的這八個階段是以不變的順序依次出現的,并且這個理論具有跨文化性,也就是說該理論适用于不同地區,有着不同文化的人群。
因為要不停的跨越當下的階段,因此埃裡克森也同樣認為人的一生是在不停的化解危機,從而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在他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任務以及要克服的,要化解的危機,因埃裡克森受到了由弗洛伊德創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的影響,因此他的人格發展八階段中前五個階段與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大同小異。
值得注意的是,埃裡克森的所提出的人格發展八階段理論中的每個發展階段都有一個危機,這個危機并不是指真的會出現的災難性事件,更多的是指在這個階段中的至關重要的轉折點,當人克服這個轉折點,就是“化解危機”。
埃裡克森人格發展八階段的内容
第一個階段嬰兒期(弗洛伊德人格發展階段中的口唇期)0~2歲:這個階段的個體還是嬰兒時期,此時的他們在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克服對外界的不信任感和懷疑感,獲得并發展信任感。
一般來說,嬰兒時期接觸到的最多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及親人,那麼這個時候,父母和身邊的親人對嬰兒的無微不至的關注與照顧就成了信任感的最主要來源,以及對外界的安全感都來自于父母,這個信任感如果沒有獲得或者是沒有發展好,會影響個體下一個階段的順利發展。
并且有極有可能在其成年之後,也可能會出現多疑,敏感等一系列心理較為阻礙其有着更好發展的負面性格,毋庸置疑的是,一系列科學研究都表明個體童年時期的經曆及所形成的性格會在悄無聲息中影響着個體成年甚至直至死亡。
第二個階段兒童早期(弗洛伊德人格發展階段中的肛門期)2~4歲:當個體順利克服了嬰兒期的不信任感和懷疑感以後,就進入了兒童早期這個發展階段。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克服羞恥感,獲得自主感。
所謂的自主感就是自我生活能力,比如吃飯,穿衣。此時的個體開始逐漸的明白自己是一個單獨的人,也開始學習社會生活中的一些交流溝通的語言文字,從嬰兒期對成年人有着較強依賴的時期走向了想要自己獨立穿衣,吃飯的階段,如果父母對其的自主吃飯穿衣活動進行獎勵,那麼他們就會逐漸的形成這種生活能力。
相反如果父母沒有強化他們的行為與自主感,他們成年以後就極易有可能變成極度依賴父母的“巨嬰”。
第三個階段兒童學前期(弗洛伊德人格發展階段中的性器期)4~7歲:這個階段的個體的主要任務是克服内疚感獲得主動感,體驗着目的的實現。這個時期的孩童身體發育較快,其中的肌肉能力的發育與語言能力的發育更加快速。
一般來說這個時期的孩童有着強烈的好動心理,對外界更是充滿着好奇,他們也極易通過模仿與觀察來認識外界環境或者是來學習一系列生活技能,這種自發自主的學習就是主動感。
當他們的學習獲得周圍人的認可後,他們會更加好學,并且以一種更加積極的心态對待生活,相反這個階段如果父母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強化,還對他們的學習持有打壓與抑制的心态,那麼他們就極易害羞,害怕嘗試新的事物,因為嘗試可能會獲得懲罰。
第四個階段學齡期(弗洛伊德人格發展階段中的潛伏期)7~12歲:這個階段個體的主要任務是克服自卑感,獲得勤奮感,體驗着能力的實現。
毋庸置疑的是,一般來說這個階段的孩童正是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不同于幼兒園的随意與不夠系統的學習階段,這個階段的孩童正是邁入了學校,接受着更加正式,更加系統化的教育。并且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智力都在快速的發展,他們也更渴望接觸更多的新事物,并且行動力也更強,這就是他們這個階段的勤奮感。
此時的他們接觸的人更多的是學校老師與同學,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他們的學習行為沒有得到認可,也無法體驗到能力的實現,那麼他們的學習就不會朝着勤奮的維度發展,更有可能變得自卑且随意,此時的認可與肯定會對他們以後的學習有着莫大的激勵作用。
第五個階段青年期(弗洛伊德人格發展階段中的兩性期)12~18歲:這個階段的個體的主要是任務是建立自我同一性,克服自我同一性混亂,體驗着忠誠的實現。
值得一說的是,埃裡克森所提出的自我同一性迄今為止對當今心理學界都有着深遠持久的影響,大部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問題都能追溯到自我同一性這個方面。
所謂的自我同一性,就是個體在這個發展過程中通過外界對自己的反饋以及自己對自己的評價與反思所形成的自己這一生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要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度過這一生。它同時也可以理解為社會與個人的統一,個體的主觀的我與客觀的我的統一,以及個體曆史性任務的認識與其主觀意願的統一,
自我同一性的建立關系着個體往後一生的發展方向重大人生選擇。要建立自我同一性務必要對自己有着足夠清新的認知,并且能夠進行正确的評估,以此來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發展計劃。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是一個極其重要又具有難度的一個任務,自我同一性混亂的個體很難體驗着忠誠的實現,也無法從社會中給予自己合理的定位,會變得迷茫,變得不知所措。
第六個階段成年早期,18~25歲:這個階段個體的主要任務是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體驗着愛情的實現。前面的一個階段是青年期,當前一個階段的自我同一性已經建立後,個體由對自我層面的探索轉變到了對外面,對他人的探索。
此時的個體的生活也變得更加多樣性,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會有更強烈的建立親密關系的渴望,一是由于生理層面的原因,二也是社會層面的原因,這個階段的人會被期望有家有伴侶,因此這個階段他們可以從親密關系,也就是愛情中中找到一些情感慰藉,避免孤獨感的體驗。
當他們沒有建立親密關系時,那麼他們就很容易因為缺乏情感寄托,而陷入一種較為寂寞,苦惱的困境之中。
第七個階段成年中期,25~50歲:這個階段的個體的主要任務是獲得繁殖感,避免自我專注,體驗着關懷的實現。一般來說,這個時期的成年人大多都成家立業,那麼自然而然地就會有養育後代的需求以及渴望。
這裡又涉及到了“自我專注”,此時的成年人可能會向着兩個維度發展,到他們過分關注自我時,那麼他們就無法把這種注意力轉移到外界或者是家人身上,就很難有更好的發展,相反的是,如果他們沒有過度專注于自我層面,那麼他們就會把自己的關懷以及溫暖分享給外界他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通過這種行為來體驗着關懷的實現。
第八個階段老年期,50歲~死亡:這個時期的個體的任務是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厭倦。一般來說年過五十個的人已經經曆了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對自己,對外界都有着一定的認知與見解,此時的他們也大多數是上有父母,下有孩孫。
而所謂的完善感其實就來自于他們對自己是否滿意,大多數人都會在這個年齡開始回溯自己的一生,當他們決定自己的一生還比較合理,比較滿意時,他們就會體驗着一種類似于自我整合較完整或者是人生發展較滿意的積極情緒。
那麼如果他們并沒有認為自己的一生過得比較滿意,比較符合自己的期望,就會産生一種厭倦感以及失望感,這種厭倦感與失望感更多的是指向自己的負面情緒,在這種負面情緒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一些老年期心理問題。
總的來說,埃裡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發展理論,是對弗洛伊德的五階段發展理論的繼承與創新,埃裡克森的八階段發展理論更加系統,更加細緻地劃分了人的發展曆程,對後世的研究也有着積極的意義,尤其是他所提出的自我同一性理論,仍然是現代社會中較為重要的研究領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鹿羽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Goyal M.S., Blazey T.M., Su Y., Couture L.E., Durbin T.J., Bateman R.J., Benzinger T.L.-S., Morris J.C., Raichle M.E., Vlassenko A.G. Persistent metabolic youth in the aging female brain. Proc. Nat. Acad. Sci. 2019;116:3251–3255.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