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史由帖學與碑學這兩大支柱共同構建而成,而帖學書風更加源遠流長。王羲之則是帖學書系的巅峰人物。王氏書法諸體兼長,其中以行書與小楷書作尤為傑出。其迄今傳世的著名小楷書作有《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等。
《黃庭經》,亦稱《換鵝帖》,六十行,一千二百餘字,末題“永和十二年五月廿四日山陰縣寫”。
王羲之楷書特征
中國書法從商周甲骨文、金文至秦篆漢隸,當都屬于碑派一系。隻是當時還無碑帖之分。至東漢時期,由于文字發展,出現所謂“隸變”——即由隸書演變出章草、楷書、行書各體。王羲之所處的魏晉時期,正是隸書裂變時期,因此,當時的楷書自然帶有篆隸意味,甚至還夾雜一些章草、行書意味。
王羲之少學衛夫人書,衛夫人出身書法世家,南朝羊欣稱其“善鐘法”。後王羲之轉師叔父王廙。王廙擅長諸體,技能較衛夫人全面,此時王羲之又從其堂伯王敦處得贈《宣示表》真迹,之後,王羲之又“師師之所師”,即追索鐘繇、張芝 書法,正書、行書尚鐘法,草書學張芝。
鐘繇《宣示表》單字
王羲之的楷書端莊精緻,橫畫起筆輕,順勢鋪毫走筆;收筆處略重,運筆的速度緩前急後。筆畫形态呈收束狀,書寫縱向的筆畫時,撇畫引筆縱下,豎畫伸展,使其挺直。由于橫向筆畫短,縱向筆畫長,字形由橫扁略變為縱長,字勢略變橫張為縱斂,筆畫之間的結構關系變得緊結起來,體态随之勻稱整饬。
《黃庭經》導臨
一般臨摹與創作小楷書作,首先要解決大楷書的臨摹與創作問題。換句話說,如果具備了大楷的基本功,無需斤斤計較于臨習小楷書作,即可水到渠成。比如我們學趙孟頫小楷,則可遍臨趙氏大楷書作,之後取小筆作小楷書,可自然書寫得與趙氏《道德經》、《汲黯傳》等小楷書作有幾分相似。
當然,與趙氏不同的是,王羲之無大楷書作傳世,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唐楷或更早的南北朝碑楷一種為基礎習帖範本(以南北朝碑楷為更佳)。再者,由于王氏楷書因時代關系帶有篆隸意味,所以最好還能有一定的篆隸書寫基礎,若能在打好大楷與篆隸臨摹與創作的基本功後,再來臨習與創作小楷,則會有更大收獲。
點法
▼
可以将“點”分為兩大類:即藏鋒點與露鋒點。
以收鋒時藏與露為分别,藏鋒點主要如“玄”、“之”中的點,“心”邊點,三點水(如“深”)、四點底(如“然”) 等。後兩種類型中點的藏露往往随意結合。
書寫藏鋒點時須露鋒入筆,行筆有較大弧度,而以回鋒收筆;整個運筆書寫過程中有三個重點:起、行、收。隻有将此三個環節書寫到位,所書寫的點才能飽滿充實,所謂“點如奔雷墜石”。如圖中“玄”“之”字之點。
露鋒點在帖中所占比重更大,如“六”、“守”之點,三點水之最後一點,“池”、“心”中心兩點,“恬”、“以”之點等等。
書寫露鋒點時有兩種情形:一種如“六”、“守”字的點。與書寫藏鋒點前兩步相同,收筆露鋒即可。另一種情況則是如“六”下第一點,“池”三點水最後一點等。須折鋒(逆鋒)起筆,直行,露鋒收筆。
橫法
▼
橫,主要有三種類型:即長橫、短橫、點橫。
長橫如“長”、“可”、“不”、“丹”等字中的橫。起筆時以四十五度角切鋒入筆, 行筆略提,收鋒時筆勢略向下後回鋒向上收筆。
短橫如“行”、“在”、“居”、“天”等字的橫。露鋒起筆,行筆略按,回鋒收筆。整體顯得起筆尖銳,而收尾處如彌陀耳垂之圓厚。
所謂點橫者,即橫短如點。如“見”、“月”、“自”、“有”等字的内橫。書寫時與短橫動作相同,總體特征也一如短橫,唯一區别是更短。
- end -
—版權聲明—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系書法屋
總監丨馮錯
主編 | 淩晨
編輯 | 土曾 小君 祁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