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夜郎谷景區大門,一群人圍在一起,目光都聚在一個剪紙人的手上。
剪紙的手藝人是個中年男子,留着長長的胡子,幾秒鐘後,一個女子的基本輪廓就呈現在剪紙上。
肖像線條出來之後,他慢了下來,眼神頻繁的在遊客和剪紙之間來回切換,動作幹淨利索,有時候還不忘跟遊客聊天。
三分鐘後,他停下了手上的動作,「剪好了,來,看一下滿意嗎。」他找來一張白色背景的紙闆,将剪好的肖像平整地鋪放在一位女士眼前,「像,還真挺像我。」
街頭藝術
剪影師傅李源海,将自己的剪影取名為恧(nù)氏剪影。恧有慚愧、羞愧的意思。
「藝術的東西,是永無止境的。」李源海說。
肖像剪影歸類于街頭藝術,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産。用他自己的話來形容,這是一項需要「看天吃飯」的活。天不下雨,他們才能「混」口飯吃。
如今,他們将自己的「攤位」搬來了夜郎谷。在這之前,他們先後到過花果園、黔靈山、青岩等景區,也在一些街道有過短暫停留。
「這裡,自由随意,不用擔心被驅趕。」2019年,李源海攜同妻子來到夜郎谷,收獲了一份「驚喜」。
谷主宋培倫很支持民間藝術,特别是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産,不僅給他們提供房屋和場地,而且不收一分錢。
「他們多少收點,我們心裡也踏實些。」李源海和妻子一直覺得不好意思,很多次說多少交一點,但都被宋培倫婉拒了。
在他們的心裡,宋培倫一家待人一直都很寬厚,也是他們遇到的難得的貴人。
「印出來的吧」「這門技術,需要培養藝術美感,不斷積累自身的經驗。」
李源海回憶,大學期間,一放假,同學們大都去網吧打遊戲或者約會逛街,而他一個人背上剪紙的「裝備」就跑到天橋下,擺起了小攤攤,靠剪紙賺取自己的生活費。
偶爾生意不錯的時候,一天可以賺五六十塊錢。在那個一碗粉隻需兩三毛的年代,這筆錢不是一個小數目。
「但一轉眼,馬上就會花去大半。」李源海說,當時年輕,愛折騰愛嘚瑟,兜裡有幾個錢,就開始請好兄弟出去吃飯喝酒。自己請客,一晚上就花得差不多了。
缺錢了就出去「擺攤」,李源海喜歡,即使累點他也不覺得有什麼。就這樣,一直持續到大學畢業。之後,他也當過書法、繪畫老師,但最終還是不想放棄剪影這項技藝。
「在這方面,自己是有天賦的。」李源海說。現在,剪一個人平均隻需要三到五分鐘,對方一坐下立馬開始剪,不需要打腹稿,也很少會出錯。
很多遊客經過他們攤位,前後打量了一圈後,會冒出一句:「這是印出來的吧,要不就是畫出來的。」
李源海給雲南的遊客剪肖像
每次,李源海和妻子都會耐心解釋,「這是剪刀當場剪出來的,是民間藝術。」他們花在「解釋」上的次數,比來剪影的人還多。
剪到像你「現在,我從來不擔心自己剪不好。」從小,李源海就開始跟着家裡的爺爺奶奶學剪紙。他們剪什麼,李源海就模仿着剪,很多時候剪的是民間傳統的窗花和漢字。
但現在不同的是,他學了肖像剪影。他說肖像剪影最難的是把人的神韻展現出來。剪影不剪正面,而是剪側面的輪廓。剪得跟那個人很像,這才是最關鍵的。
「即使剪得再像,也會有人挑剔。不是嫌棄這剪醜了,就是埋怨那剪胖了。」李源海說,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要求重剪的,他都會按照顧客要求重剪,不會額外收取費用。
有一次,遇見一對中年夫妻。李源海率先将女士剪好,不僅女士打心底覺得像自己,就連一旁的丈夫也連連贊歎:「絕了,就像一個小女孩一樣,年輕漂亮。」
男子立馬讓李源海也給自己剪一張。剪好後,他卻不滿意。盡管妻子和圍觀者都說很像,但他始終沉默不語,一直低頭翻着手機裡面的相冊,試圖找出圖片證明自己并沒有剪出來的那麼胖。
剪影現場
之後,他戴上帽子和眼鏡後,要求李源海給自己重新剪一張。李源海笑了笑說,「沒問題,我可以剪到您覺得像為止。」
直到第二張剪影出來後,他一個勁的說:「像的,很像,這會兒真像我了。」
李源海把剪好的男子肖像遞給身旁的妻子後,立馬又投入到了下一個遊客身上。
文圖|楊青
編輯|餘國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