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來了解荀子的思想?【信息與動态】為開拓荀子思想研究的新領域、新思路和新方法,近日,由中國先秦史學會荀子研究會和邯鄲學院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協辦的“荀子思想與道統重估”國際學術研讨會在邯鄲召開來自國内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80餘人與會與會學者圍繞荀子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清華簡與《荀子》思想、荀學史、荀子研究的新方法等話題展開熱烈研讨,涉及内容十分廣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我們該如何來了解荀子的思想?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信息與動态】
為開拓荀子思想研究的新領域、新思路和新方法,近日,由中國先秦史學會荀子研究會和邯鄲學院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協辦的“荀子思想與道統重估”國際學術研讨會在邯鄲召開。來自國内外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80餘人與會。與會學者圍繞荀子的政治思想、哲學思想、清華簡與《荀子》思想、荀學史、荀子研究的新方法等話題展開熱烈研讨,涉及内容十分廣泛。
關于荀子政治思想的研究。這一主題涉及民主、大一統、義利、禮法、聖王權威等内容。清華大學廖名春教授認為《荀子·解蔽》篇所引《道經》“人心之危,道心之微”的本義,與《論語·衛靈公》篇所載孔子“無為”說、《周易·系辭傳》“垂衣裳而天下治”說的精神完全一緻,屬于典型的儒家的“無為而治”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孫偉副研究員指出,與孔子、孟子偏重于對“義”的道德“格物”維度的建構不同,荀子更強調“義”的政治“格物”面向,關注“義”的社會心理建構如何使得外在禮法制度的建立成為可能,社會因此安穩協調,荀子極大拓展了“義”的政治和社會内涵,為其禮學思想在戰國後期的興起奠定了理論基礎。
關于荀子哲學思想的研究。這涉及荀子人性論、榮辱觀、樂論、道德與人性修養等。其中最突出的話題是人性論。中國社會科學院劉悅笛研究員認為,荀子所言“惡”,是從“欲—情”之惡推導出的“性惡”而“心善”,在“欲—情—性”的邏輯框架内,荀子把“情”視為消極情感,情為欲所困,最終導向“性惡論”的邏輯終點。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鄭文泉教授則指出應該從片面的“性”論回到其“性僞合,然後成聖人之名”的整體“人”論立場,應正視“僞”而非“性”才是荀學的正面主張,且以“化性起僞”的人性思想拓寬荀學研究的框架。北京師範大學王楷副教授指出荀子“有血氣之屬莫不有知”“有血氣之屬莫知于人”的“知”不限于一般意義上的知覺,更在于人類之間的“生命感通”,這一“生命感通”能夠産生普遍的同情、同理心,這也正是道德動力的存有論基礎。河北大學許春華教授認為荀子倡導“雅樂”“正聲”,反對“邪音”“淫聲”,在正視音樂娛樂功能的同時,強化了其“移風易俗”“管乎人心”“美善相樂”的社會教化功能。
關于清華簡與《荀子》思想的考察。清華簡一經發現,即受到學界關注。以清華簡為材料考察《荀子》思想也成為本次會議的一大亮點。中國人民大學梁濤教授認為孟子更多繼承了夏商周三代民主思想中的保民、養民說,而荀子則發展了其中的治民、教民說,并與保民、養民說相調和,其内容多與清華簡《厚父》相近;清華簡《命訓》與《荀子》在政治和禮法思想上完全一緻,但在天命論上又有明顯不同,可以看出荀子在道統思想的傳承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國人民大學向淨卿博士認為,清華簡《殷高宗問于三壽》具有仁禮一體的思想,其政治化而非心性化的“仁學”與荀子“仁學”相似,其關于“禮義化民”的思想,為荀子繼承并進一步理論化、系統化,勾勒出“禮義之中”的思想在孔子、清華簡《三壽》《保訓》、荀子等早期儒者或文獻中傳承有序的發展脈絡。
關于荀學史研究與荀子道統地位的重估。對荀學史的關注是本次會議的熱點話題之一,研究時段從秦漢時期一直貫穿到清末,探讨荀子思想的傳播、接受與批評等,其中又以荀子道統地位的重估為中心,這又恰恰回應了本次會議的中心議題。台灣政治大學劉又銘教授指出,《荀子》一書雖然沒有明确使用“中道”一詞,但卻在很多表述中體現了“中道”的思想,荀子的中道哲學與禮義緊密聯系在一起。他認為《中庸》的中道哲學實屬荀學而非孟學,其後兩漢時期的董仲舒、揚雄、徐幹、劉劭等又從本體宇宙論、才性論、修養論到政治思想等進一步發展了儒家的中道哲學。貴州大學鄧國宏副教授認為,清代汪中對荀子生平及學術源流的考辨,其背後意蘊即是要将荀子及漢儒納入儒學正統中來,表現出對儒學學統重建的意圖。
作者:李紅霞(邯鄲學院地方文化研究院副教授)
《光明日報》( 2019年01月21日 14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