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這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而他的作者高爾基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巨匠,但或許很多人并不了解高爾基,高爾基其實并不叫高爾基。
高爾基的真實名字是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高爾基這個名字是他發表處女作時所使用的筆名,隻不過後來随着高爾基名聲大噪,人們也就漸漸習慣了高爾基這個筆名,而忽略了高爾基原本的名字。
外國有不少作家都是童年喪父,比如高爾基比如薩特,《童年》這本著作便是依據高爾基的真實童年經曆所改寫。幼年喪父之後高爾基的生活十分的悲慘,他的童年十分的不美滿,總是遭受着打罵,而他也在很小時便懂得了生活的不易跟艱辛。16歲時高爾基來到喀山,他來到這裡是想上大學的,但殘酷的現實卻擊敗了高爾基。高爾基來到喀山之後并沒有如願以償的去到理想中的大學,而是淪入到了社會的大學堂。他在喀山的生活也是無比悲催,他經常去碼頭幫人幹活以此來讨得生活所需,居住的地方也是貧民區,裡面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人都可能有,說不準隔壁住的就是個殺人犯或者強盜。
但高爾基并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辛而倒下去,在此期間的高爾基依舊求賢若渴的學習着知識,他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更是因為自己常年與底層勞動人民的接觸而産生了各種各樣的思想情緒,也讓他認識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究竟有多麼的罪惡黑暗。
之後高爾基更是兩次決定徒步旅遊俄羅斯,在此期間他去到了俄羅斯大多數地區,深入接觸了那些飽受剝削的勞動人民,更是對資本主義制度不滿,他還親自參加了一個革命小組,可惜最後被沙皇當局發現,并且逮捕進了監獄。
後來高爾基的生活過的更加悲慘,他常年被沙皇當局的警察監控着,就連出門買個菜也有人跟在他的後面,以防他說出一些對專制統治影響不好的話,高爾基在這些年裡也曾多次入獄,入獄的理由多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據說高爾基在獄中曾經被多次拷打,其真實性難以考究。)
1905年,革命的爆發已經是指日可待,高爾基也正是在這時選擇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即社會主義黨派,也是蘇聯共産黨的前身,著名的十月革命便是由這個黨派領導的。)後來高爾基更是結識了列甯,二人相談甚歡,後來更是結交為了好友,他從列甯那學到了不少先進的思想。
1936年時高爾基因為重病離開了人世,死時68歲。
高爾基的童年無疑是無比悲催的,但他卻堅強的活了下來,并且一直滿懷鬥志的活着,他連大學都沒有讀過,但他對社會的認知以及思想的進步卻遠遠不是當時俄羅斯的大學生所能比的,他在喀山的生活真的是饑寒交迫,居住的地方比起一個衛生間也大不了太多,環境還是如此惡劣,但他依舊挺了下來,并且永遠對未來抱有希望,單單這種精神就值得很多人去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