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知識,見【智雲健康】公衆号
智雲君特邀醫生作者:黃紅梅
時不時莫名腹痛難忍?
明明啥都沒吃,總是腹脹?
吃一樣的食物,别人啥都沒事,
你已“一洩千裡”?
……
如果你中槍了,那很可能得了慢性腸炎。
慢性腸炎泛指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胃腸疾病,發病率高,反複發作,病程一般達兩個月以上,不易治愈。
慢性腸炎的症狀都有哪些?
根據發病原因及病變類型的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也不一樣,主要的表現為長期慢性或反複發作的反複腹痛、便秘、腹瀉、稀水樣便或者粘液濃血便。
腹 痛
腹痛部位多表現為腹部隐痛、臍周陣發性絞痛、左下腹痛、腹脹等,可與排便相關,便後緩解等,部分可有急性加重。
腹 瀉
次數可有每日幾次到十幾次不等,可有肛門下墜感。根據發病原因不同,大便顔色可正常,也有黏液、血便等。部分的患者可以有發熱以及裡急後重的感覺。
病程較長者可能出現營養不良、精神不振、四肢乏力等全身症狀。
便 秘
多數人以為,慢性腸炎隻是腹痛腹瀉,其實長期便秘也是一種表現。
便量少,排便困難,每周1-2次,偶有十餘天一次者,可出現出現腹瀉與正常便或便秘相互交替的現象。
慢性腸炎是怎麼引起的?
慢性腸炎的病因較複雜,大緻分為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
01
感染性因素
與細菌、病毒、立克次氏體、血吸蟲等微生物、寄生蟲等緻病原感染。
多數患者有急性感染發作期,因為各種原因腸道炎症沒有好徹底就會演變為慢性腸炎。如非特異性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細菌性痢疾、真菌性腸炎等。
也可以是病原菌引起慢性感染所緻,如結核菌引起的腸結核,血吸蟲病引起慢性腸炎等,患者多數表現為慢性過程,早期症狀可能較輕,逐步加重。
這類患者通常需要抗感染治療,比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針對血吸蟲治療等。
02
非感染性因素
包括環境、免疫遺傳、精神因素等。
與免疫相關的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潰瘍性結腸炎,前者可能累及小腸、大腸等任何部位,後者主要是大腸的炎症性病變,均可能導緻嚴重的并發症。
還有過敏性腸炎,如基因發育有關的乳糖不耐受症導緻進食乳制品後出現腹瀉等。這類患者抗感染治療往往無效。
有一類患者存在腹痛、腹瀉症狀,并且反複發作。但完善相關檢查,包括腸鏡等均未見異常,通常病程較長,同時可能存在一定緊張、焦慮等精神症狀,這類患者可能存在腸易激綜合征,嚴格意義上來講并不屬于慢性腸炎範疇,而是一組功能性腸道疾病,常見于中青年人群。
慢性腸炎該怎麼治?
如果出現了腹痛腹瀉等症狀先不要急着判定自己是腸炎,很多疾病都可能導緻這些症狀。比如胃腸道腫瘤、慢性胰腺炎、胰腺腫瘤等也會導緻類似慢性腹痛、腹瀉等症狀。
如何判斷及診斷就需要有專業知識的醫護人員的幫助,不建議自行根據經驗不規範服藥。如果出現反複腹痛、腹瀉等症狀,長期不緩解,建議到醫院專科就診,明确病因,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對于治療方面,不同的疾病需要針對性的治療方案,如慢性細菌性痢疾,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腸結核需要抗結核治療;炎症性腸病需要綜合治療,必要時可能用到激素,有時全身情況差的還需要營養支持。
在日常生活方面,需注意飲食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議遵守以下五大原則:
01
原則一
少吃多餐,食物宜細軟溫熱。
少渣易消化食物對腸胃刺激小,還可以減少腸蠕動,使腹瀉得以緩解,含粗纖維多的食物和果蔬盡量少吃。
細軟食物也不宜長期吃,否則腸道功能會減弱,在腹瀉等症狀緩解後可以逐步正常飲食。
02
原則二
少吃高脂高油食物。
含脂肪太多的食物,除不易消化外,其滑腸作用常會使腹瀉症狀加重,因此烹調要少用油,多采用蒸、氽、燴、焖等方法。
03
原則三
忌吃産氣、生冷刺激性食物。
生冷、濃茶咖啡、酒精食品容易刺激腸道加重腹瀉腹痛。另外腹瀉患者食用牛奶、海鮮等易發生結腸過敏,導緻腹瀉加重。
而過多産氣食物會加重慢性腸炎患者腹脹感,甚至有可能導緻腸内氣體充盈而發生急性腸擴張或潰瘍穿孔等并發症。
04
原則四
高糖、高蛋白、低脂飲食。
慢性腸炎病程長,經常反複發作,可能會導緻營養不良,日常飲食可以遵循高糖、高蛋白、低脂飲食。
還可以适當補充維生素等口服補劑。如果腹瀉嚴重伴有脫水現象時,可喝些淡鹽開水、米湯等,以補充水鹽和維生素。
05
原則五
充分休息,适當鍛煉。
平時放松心情,規律作息,鍛煉身體,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腸胃道抗病能力,促進腸道康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