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7 16:04:21
引言:

公元1415年,永樂帝正在審閱犯人名單,當翻到一個名字的時候,朱棣突然問身邊的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解缙還在嗎?

一聽朱棣如此問話,錦衣衛指揮使紀綱暗歎不妙,随後不久,這個被譽為明朝大才子的解缙,就在大牢中被灌醉,随後活埋在了漫天大雪之中,結束了悲催的一生。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1

(解缙之死)

要當皇帝有個訣竅那就是要會說暗語,而皇帝的跟班最關鍵的就是要學會聽懂暗語。

這點特質,在明朝帝王哪裡尤為明顯。

朱棣的:缙猶在耶?

就是給紀綱的暗語,言外之意可不是朱棣關心解缙,而是在敲打紀綱,這解缙咋還沒死?

那麼這解缙到底做了什麼,值得帝王如此關注?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2

(朱元璋關注的人才)

作為曆經三朝的大才子,解缙的一生堪稱完美。

少年時的解缙聰穎無比,才名卓著,年僅19歲就高中進士,堪稱少年英才。

學霸到如此地步,當然讓主政的朱元璋另眼相看,于是就将他招呼到身邊做了翰林學士。

當了段時間皇帝身邊的紅人,讓朱元璋對他很是信任,曾經對他說過這樣一段話:

“朕和你從道義上是君臣,而從恩情上如同父子,你應當知無不言”!

這話一出口,讓緻力于天下的解缙頓覺責任重大,次日就給朱元璋上了一封萬言書。

在這份萬言書中,解缙建議朱元璋應當賞褒善政、簡明律法。

随後不久,意猶未盡的他又獻上了一封《太平十策》,建議朱元璋推行仁政不說,還用漢朝七王之亂的典故,對朱元璋的分封藩王政策多有非議。

開國君王最忌諱的就是,有臣下非議自己的政策,更何況這個人還是自己信任器重的新人。

不高興的朱元璋開始敲打解缙,将他貶斥到了江西反省自己的過錯。去了江西之後的解缙自覺沒錯,依舊不改初衷,繼續犯事。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3

(年輕氣盛的解缙)

開國功臣之一,韓國公李善長因為受到胡惟庸案的牽連,被朱元璋下令處死,解缙就不知好歹地說了不少好話。

其實李善長之死,并不在于他犯下了多少事,而是朱元璋出于廢除丞相制度的政治需要。

究其實質不過是一場以胡惟庸案為引,在朝堂之上剔除反對派的政治舉措而已。

當時的大明朝堂,面對這牽連甚廣的案件,各個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深怕引火燒身,以至于李善長被下令處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敢多說一句話,李善長因此被處死。

李善長被殺後次年,年少氣盛的解缙站了出來,在好友王國用鼓噪之下,借王國用之手上了一封奏疏。

在這封奏疏中,解缙是這樣寫的:

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藉令欲自圖不軌,尚未可知?

這話的意思是,這李善長已經是大明第一功臣了,生前就是公爵死後必定會晉封為王爵,更何況他的兒子還娶了公主,親人也都被封了官,可謂位極人臣了,這樣的人那有造反的理由啊?他真要幫胡惟庸造反成功了,胡惟庸難道能給他更多?

這封奏疏一送上去,朱元璋就從文風還有字迹中看出這是解缙的手筆。

朱元璋雖然惱火,卻也認可了解缙奏疏中所言,并沒有因為這件事治解缙的罪。

為何不治罪,原因也很簡單,朱元璋惜才而已。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4

(大明朝的官不好當)

朱元璋的惜才不治罪,讓解缙自覺朱元璋對自己依舊恩榮,随後的他開始整日沉迷于仗義執言中,成了不畏強權的官員典範,有不少事情都和朱元璋反着來,這就讓朱元璋不好想了。

洪武24年(公元1391年),出于保護解缙的心思或者說我子孫後代留下賢才的心思,朱元璋将解缙遣回家鄉,臨别時曾經循循善誘的跟他說:

十年後,大器晚成,大事未晚也。

這言外之意就是,坐十年冷闆凳,磨砺下心境,你必将大器晚成。

能得到朱元璋如此殷切期望,隻要解缙不作死,安心淡定,仕途必定會有反轉,但是解缙并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

果不其然,朱元璋去世(公元1398年)皇太孫朱允炆繼位,那個時候離十年之約還有三年,按耐不住的解缙就開始了行動。

七年多冷闆凳生涯沒讓他學會隐忍,反而緻力于求官。

這求官信息傳到了南京,卻受到了違背先帝遺命的彈劾。十年之約沒到,就想回來,看不過眼的人可多了去了。

随後悲催的他,被建文帝貶到了陝西。

眼見心心念的官職要飛走,不甘的解缙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求助信給時任禮部侍郎董倫。

這個禮部侍郎董倫是個厚道人啊,一看這封透着無盡凄苦的信件,立馬去跟建文帝求情,終于讓解缙留在了南京入職翰林院。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5

(跟朱元璋的十年之約)

如果事情繼續這樣發展下去,解缙的仕途或許不會有太大的起伏。

然而轉折來了,朱棣發動了靖難之役。

在經過數年征戰之後,漸漸逼近南京城的燕軍告訴所有人,天下要變色了。

眼見于此,在兵臨城下之前長期說家國大義的解缙,關鍵時刻識時務的成了牆頭草,轉投了朱棣懷抱。

早已知曉解缙文名的朱棣,眼見解缙來投,欣喜地接納了不說,還很是重用解缙。

原因大概是為了吸引讀書人吧,因為朱棣殺了号稱天下讀書人種子地方孝孺。

随後不久,解缙獲得了一份足以讓他光耀萬古的工作,任職《永樂大典》的主編。

按照朱棣的意思是,這書啊,要涵蓋萬古,包羅萬象,成就一份曠古爍今的百科全書。

作為文人的解缙,看着這工作,前期不以為然,初稿被朱棣狠狠敲打之後,他才明白事關重大,立馬帶着成千上萬編撰人員,奮鬥五年修撰出這曠古爍今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的出爐,無疑是中國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史上的豐碑。

朱棣因此揚名天下,淡化了自己謀奪帝位惡行,解缙也因為這一份功業,被後世不斷傳頌。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6

(朱棣看重的僅僅是他的才華)

編撰完《永樂大典》的解缙無疑是志得意滿的,也因此,他又犯下了錯誤。這錯誤就是參合進了儲君之争,最後萬劫不複。

有一次朱棣召見解缙問他:你認為誰可以做太子?

解缙答:世子(朱高熾)仁厚,當為太子。

朱棣看着解缙并沒有表态,估計在尋思這解缙回話居然如此直接。

眼見朱棣不說話,解缙又說了三個字,終于讓這份尴尬過去,這三個字就是:

好聖孫!

說完這話,朱棣終于笑了,解缙也笑了。

朱棣笑是因為這三個字深谙他的心意,而解缙笑則是因為他自覺押對了寶。

那一刻的君臣共笑,成了解缙最後一次在朱棣哪裡看到好臉。

時隔不久之後,他就被收拾了,而被收拾的原因就是,他不明白自己的定位。

作為一個臣子,最關鍵的是什麼?不是幫帝王做決定,也不是為帝王找理由而是低調聽話。

當朱高煦胡亂施為,居然将自己的儀仗超過太子,有窺伺儲君舉動的時候,不知好歹的解缙急切的去朱棣哪裡告狀,要朱棣制止朱高煦的越禮行為。

看着急切告狀的解缙,朱棣心中隻有一個想法,這家夥在幹涉帝王家的内政啊?

冷冷的三個字:知道了。

出賣了朱棣的内心,一個參合帝王家内政的臣子,無論任何都不是好臣子。解缙不久後就開始颠沛流離的仕途,先是去了廣西成參議,後又到了化州督促糧饷。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7

(帝王家事管不得)

長期流放外地為官,讓他懷念京城的風花雪月,想念自己看好的儲君朱高熾。

于是,在永樂九年回京彙報工作的時候,借機私自見了太子朱高熾,那個時候的朱棣,恰好在塞外遠征蒙古鞑靼,不在京城,解缙就這樣越過帝王,私自見了太子,見完太子之後,就急切的回了化州。

這舉措,無疑有結黨營私之嫌,也讓緻力于争奪儲君之位的朱高煦抓住了把柄。

朱高煦一紙奏疏,就去朱棣哪裡告狀,說解缙私見太子意圖不軌。

朱棣一看,本就對解缙不滿,也借題發揮,将解缙下獄,順帶敲打了太子朱高熾一番。

下獄之後的解缙,遭遇凄涼無比,沒有任何人敢于為他求情。

随後就有了朱棣所言的

缙猶在耶?

在朱棣話語之後,明白帝王心思的紀綱,随即用酒将解缙灌醉,然後拖到積雪中埋了起來、

解缙死了,被積雪活埋了,時年僅僅四十七歲。

他去世之後,朱棣依舊不放過他的家人,财産被抄沒不說,就連妻兒宗族都被流放遼東苦寒之地。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8

(朱棣的話)

尾聲:

正統元年(1436年)八月,解缙終于迎來了久違的公正。

明英宗朱祁鎮當上帝王之後,念起曾經解缙和自己爹的情誼,下诏歸還了所抄的解缙家産。

成化元年(1465年)的時候,以仁義聞名的明憲宗朱見深,又專門下诏為解缙平反,恢複了解缙的官職,還給了解缙“文毅”的溢号。

隻是這一切,對于喝醉酒後被雪活埋的解缙來說而言都不再重要。

他的一生,錯就錯在喜歡投機,仕途心太重,這一切配合最後的結局讓人不由感歎。

潔白的大雪掩蓋了解缙那不再純潔的心,當年那個仗義執言的解缙如果一直保留本色,或許結局會更好。不過,無論解缙做過什麼,結局如何,他的這一生都是有意義的。

他主持編撰的《永樂大典》一直流傳至今,他的名字也在這本曠世奇書的封面上,有這樣的成就一生足矣。

朱棣臨死前把皇位傳給了誰(朱棣一個問話決定三朝臣子命運)9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