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21:13:40

白,本是光明而又閃耀的漢民族五正色之一,讓萬衆敬仰,生民喜愛。但随着時代的變遷,白色為何會變成了國人忌諱之色呢?其實,答案就隐藏在周禮的興盛之間,折射着漢民族深受禮制影響的色彩觀。

“白”字最早見于甲骨文中,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曆史。甲骨文“白”的樣子就像一粒米,中間的一橫是米上的絲疵。

後又有學者結合甲骨文和金文指出“白”的本義應是:“殆象天将曉日欲出”,也就是太陽即将升起時的光明,用耀眼的光芒指代白這一純淨的顔色,是一種屬于大自然的顔色。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1


白色在上古時期為“五正色”之一,被衆人青睐

上古時期漢民族先民以“黑、白、青、黃、赤”為五正色,在殷墟甲骨文中,這些顔色詞就已經基本齊全。有學者認為這是源于原始人類對色彩的崇拜:黑白代表晝夜、青代表天、黃代表土地、赤代表火焰和血液。

這五種顔色都跟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息息相關,而且不能從其它顔色混合得出,因此它們被認為是最正統、最純粹的色彩。

及商朝,殷人對白色更是無以複加地崇尚。《禮記·檀弓》雲:“殷人尚白……牲用白”,《史記·殷本紀》也說:“殷路車為善,而色尚白”。

擅于占蔔的殷人以白色為貴,在他們的蔔辭中關于白色動植物的記載特别多,如:白人、白羌、白犬、白豕、白麥等等。

不僅貴族祭祀,百姓們穿的衣服也都以白色、黑色為主。從那時起,就有了“白丁、白民、白衣”的說法,指代平民百姓。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2

殷商之時,人們還把一些罕見的白色禽獸視為吉祥的象征,如:白龍、白鳳、白鹿、白狐等,這些觀念也一直影響到後世,甚至今日。

《史記》中有過記載,說商朝末年,周武王在渡河的時候,有白魚從河中躍起,跳入舟中,武王俯身拾起,用它來祭祀,認為這是周興纣滅的象征。

伴随着周朝的建立,白色逐漸向兇色轉變

白色在商朝的萬衆擁戴下,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地位,成為華夏民族五種正色之一,但随着武王滅商,以禮建邦的周卻用另外一種态度來看待白色,白色在民衆心裡的地位逐漸不複如前。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3

《周禮》《禮記》《儀禮》中記載了諸多周代的禮儀,其将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飲食、起居、祭祀、喪葬……等,通通納入了“禮”的範疇。

可以說,周就是建立在禮法制度之上從而取得政權合法性的。在周朝繁複的禮中,喪禮是特别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甚至啟用了“屍祝”的儀式。因此對于這一禮儀,周人不厭其煩地賦予了各種儀式和規定。

如對喪服等級、材質和顔色的規定:喪服使用“素服”,都是白色,且按照服喪重輕、做工粗細、周期長短等,将其分為五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缌麻。

而且喪禮期間是明确規定不能穿黑色或其它顔色的喪服的,《論語·鄉黨》有記載:“羔裘玄冠不以吊”,羔裘是黑色羊皮,玄冠是赤黑色冠帽,等等,屢見于周朝各種典籍。

于是白色成為了死亡訣别的象征,荊轲立于易水之上,太子丹等皆白衣送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複返……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4

那麼,周為什麼規定喪服要用白色呢?來自禮制方面的三個推斷。

一、白色位于西方,由四象之一的白虎掌管,主殺、主陰。

周人的腦洞特别大,他們将“五色”與“五方”(五個方位)聯系了起來。《周禮· 考工記·畫缋》記載:

“畫缋之事,雜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

由此可見白色被周人算作了西方的代表色。

此外,周人喜歡夜觀天象,将天空劃為“四象”區: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其中,西邊的700多顆恒星連成線,是老虎的形狀,所以西邊就以白虎為西方之神,主死主兇,為司鬼之神。

再加上西方是太陽沉落的地方,太陽西沉後,黑暗和寒冷籠罩了大地,上古先民們從認知上就自動将西方與危險、恐怖和死亡聯系在了一起。

而西方的代表色白色,就自然被抽象出了“陰”的定義,與死亡和喪禮産生了緊密的文化聯系。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5

二、五行相克觀念的産生,周試圖以火克金,終結商的天命法統。

《呂氏春秋·有始覽》中記載了周朝時的一種觀念:

“禹曰:木氣勝。木氣勝,故其色尚青,其事則木。及湯之時,天先見金刃生於水。湯曰:金氣勝。金氣勝,故其色尚白,其事則金。文王曰:火氣勝。火氣勝,故其色尚赤,其事則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見水氣勝……”。

這實際上就是說了一種樸素的五行相克觀念:夏朝崇尚木德,青色,被崇尚金德,白色的商所滅,就是“金克木”;而商被崇尚火德,紅色的周所滅,就是“火克金”……如此類推。

盡管《呂氏春秋》為戰國末年的著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朝在設立禮法過程中産生的五行觀念。

周在建國之初并未取得法統的純正,被認為是謀逆,因此才有伯夷叔齊不尊周命,恥食周粟,餓死于首陽山的事情發生。

為了證明自己政權的合法,周一方面用君主為“天子”代替了商朝“賓于天”的說法,用“父子”血緣關系代替了商朝“賓客”屬性,另一方面宣稱“天命靡常,惟德是輔”,既然取得了替代殷商的合法性,那麼自然就要針對商所崇尚的白做出回應。

于是在五行觀念驅動下,白自然被貶黜了。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6

三、周人用素色表示對祖先的崇敬和沉痛懷念。

正如上文所言,周代将禮法,尤其是親子血緣禮法擡到了很高的地位。

因此在祭奠死去的至親,舉行喪禮時,為了表達内心的悲痛,把儀式感做到了頂峰,既有立于屋頂招魂之儀,也有父母去世守孝三年之舉。

同時,因當時條件有限,人們隻能用天然材料如葛、麻、絲帛等作衣服原料,清麻脫膠和絲帛漂練之後,就呈現出白色。這種不加色澤,不加紋飾的素淨之白,顯示出一種親離子痛,而無心修飾儀容的狀态,因此白色成為了喪禮的不二之選。

所以,周人在喪禮上服白,也表現了對祖宗先人的崇敬和沉痛懷念。

自此,白色徹底成為喪禮文化中的主色調。但這一衰微過程并未終結。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7

周朝之後至今,白色繼續向“衰微”轉變

《禮記·曲禮》記載:“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就是說:父母還在世的時候,為人子女是不能穿全白的服飾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從戰國、秦時起,白色已經不僅是喪禮主色,也在人們的認知中開始向不吉利的方向發展,白色成為了大家的忌諱顔色。

《宋史·輿服志》:“涼衫其制如紫衫,亦曰白衫。乾道初年禮部侍郎王嚴奏:‘竊見近日士大夫皆服涼衫甚非美觀。而以交際居官,臨民純素,可贈有似兇服。’”這是民間服飾忌白,官方從制度上加以禁止的先例。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8

同時,正色“白”的衰微,在漢語中也體現了出來:

漢代後,與白色有關的詞語的大量消亡,先秦大量表示各種白的詞語,大部分淪為字典裡的“死詞”,間接證明了白色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

清代的《佩文韻府》中關于白色的詞條記載一共有2400多條,可以說是對古代白色詞的一個全面羅列,但,因為忌諱,這些詞,除了古文字學家,老百姓們一輩子也看不見了。

時至今日雖然已經少了很多忌諱,但在現代漢語中,仍然有很多與“白”有關的詞語都是不好的意思,如“白色恐怖”、“白費”、“白癡”、“白辛苦”等等;在京劇中,奸詐陰險的角色都是白色臉譜;在喜慶的日子裡不穿白色服飾,在看望病人的時候不送白花,這都被視作不吉利的象征……

曆代崇尚顔色對照表(作為上古五正色)9


白色就是這樣從上古時期的正色經過漫長的演變,逐漸成了禁忌的兇色。

當然白色也有好的意思,它能代表雪之無瑕、人之純潔與美麗。中國自古以來認為,若一名女子肌膚白皙似雪,那她就是美麗的;某些朝代如魏晉,也以白色作為飄逸之美。大量文學作品中也用白色來作為純潔飄逸的象征:如薛平貴身騎白馬走三關,改換素衣回中原;如小龍女白衣勝雪,冷豔絕塵……都蘊含着一種坦蕩的美感。

所以主流不代表所有,白色主“兇”隻是文化層面的一個總結,其所蘊含的意義還是要結合具體的人、事來看。


您的點贊、關注、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期待與您一起交流探讨,非常感謝!

備注: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