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很多唐詩宋詞之後,總是忍不住想象各位文壇名匠的樣子。
想到李白,腦子裡出現的是一個白衣飄飄,一手持劍一手持酒的飄逸文人形象;想到杜甫,腦子裡出現的是一個身着長袍,滿眼憂郁卻不失堅毅的夫子形象;想到蘇轼,腦子裡則出現一個臉上永遠挂着笑容,一邊大口吃着東坡肉,一邊揮筆疾書的灑脫書生形象。可是,唯有想到範仲淹的時候,筆者腦子裡的形象不再是一成不變的。
他的形象,有時是朝堂上的一個儒雅大臣,畢竟北宋朝臣們曾以他馬首是瞻;有時是一個威風凜凜的戍邊大将,畢竟他曾一個能馬上定乾坤的文人;有時,則是一個穿着普通長衣,在民間四處體察民情的小官員,畢竟蘇州的範公堤至今仍在。
後世很多文人稱範仲淹為“完人”,但在筆者看來,他更是一個智者。他把起起落落的一生,活明白了,活通透了。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就是範仲淹很有哲理的一首詩,詩名叫《書扇示門人》。這首詩通篇都是大白話,卻很有禅意,值得一讀再讀:
《書扇示門人》
一派青山景色幽,
前人田地後人收。
後人收得休歡喜,
還有後人在後頭。
範仲淹一生留下的詩詞作品不多,詞作存世的僅5首,詩作共305首。範仲淹寫詩推崇孟浩然和白居易,他的詩完美地诠釋了白居易推崇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所以基本上,他的詩都不太講究文字本身的辭藻之美,而是更注重内容。
這首詩論意境或許隻能算是首打油詩,但卻寫得極有特點。首句,“一派青山景色幽”由寫景入手,就像一個電影的鏡頭從開空先降下來,由幽幽青山處移到農民耕種的田間地頭。次句,“前人田地後人收”現在也成為了不少人挂在嘴邊的一句俗語,指的是前人的财與物為後人所得。
第三句再接着次句的“後人”往下寫,後人沾了前人的光,自然很是歡喜。最後一句,再提出一個“後人”,反駁前一句。這4句詩,沒有用一個生僻字,整體一氣呵成,充滿了禅意。
《說苑》中有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寓言,範仲淹這首詩中的哲理則顯然比這寓言的道理要更深刻。它體現的是範仲淹對事物全面的理解,世間萬物的歸屬不是一成不變的,就自然不用患得患失,不用為得到而得意,不用為失去而傷感,這與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學是一樣的。
範仲淹的這種人生境界,我們一般人确實很難達到,但我們卻可以帶着欣賞的眼光去了解他,去品讀他的詩詞作品。或許在很多人來看,像《書扇示門人》這樣的詩作論辭藻和意境寫得并不高明,但這正是範仲淹一向推崇的詩風。
在範仲淹的305首詩作中,除了這首詩外,筆者還建議大家去讀一讀他的《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鲈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這首詩同樣寫得明白如話,但卻一樣能令人感觸頗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