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0:58:03

綿延4800多年的中國書法,曆經一次又一次的蛻變,最終形成現在的五種書體并存并用的局面,那麼,這五種書體究竟是哪五種呢?下面就跟我了解一下吧~~

篆書

篆書是大篆和小篆的統稱。廣義的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等,它們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也稱"秦篆",是秦國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均勻齊整、字體較籀文容易書寫。

(1)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 契文 "、" 甲骨蔔辭 "、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是現存中國王朝時期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它因镌刻、書寫于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迹,内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纣王間二百七十年之蔔辭,為最早之書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餘年,它不僅是研究我國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統的資料,同時也是研究甲骨文書法重要的财富。從書法的角度審視,甲骨文已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産生了影響。從結字上看,文字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仍表現了镌刻的技巧和書寫的藝術特色。"甲骨書法"現今已在一些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中流行,就證明了它的魅力。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1

甲骨文

(2)金文

金文是指鑄造在殷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鐘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 其中可以識别的字有2420個。最早的甲骨文随着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為周代書體的主流,因鑄刻于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考察,商代銅器上便刻有近似圖畫之金文,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之金文亦與甲骨文一緻。此種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緒延至秦漢。但商代器物和銘文皆少,秦漢以已至末流,所以應算周代為主流。金文的發展促進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西周時期的金文是一種很成熟的書法藝術,向為書法史家所重視。它改寫了長期以來認為的,談書法隻能從隸、楷書始和魏晉南北朝以後才有真正書法藝術的傳統認識,并把中國書法藝術的曆史推溯至 3000 多年前。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2

金文

(3)籀文

籀文是古代秦國使用的文字,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春秋時秦人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個字,因此叫籀文,據說“籀”的意思是“誦讀”。唐朝時出土的“石鼓文”據考證是秦襄公時所刻,和《史籀篇》中文字相同,是籀文的代表。籀文是周朝晚期使用的文字,為顯示國威,于是将原本的鐘鼎文的文字,繁化而成為籀文,詳見《史籀篇》。亦是小篆的前身,由于在周朝晚期史籀作的《史籀篇》中收藏有223個字。唐朝時出土的“石鼓文”據考證是周宣王打獵時所刻,推測和《史籀篇》中文字相似,是目前可見,最接近籀文的代表。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3

石鼓文

(4)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于其字體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睐。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僞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僞技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 各國的漢字出現了簡繁不一、一字多形的情況。秦始皇滅六國後,下令以秦國的“小篆”作标準,統一全國文字。篆體,又稱為“篆書”,是小篆、大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為大篆,故後人常把“篆文”專指小篆。中國文字發展到小篆階段,逐漸開始定型(輪廓、筆劃、結構定型),象形意味消弱,使文字更加符号化,減少了書寫和認讀方面的混淆和困難,這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次運用行政手段大規模地規範文字的産物。秦王朝使用經過整理的小篆統一全國文字,不但基本上消滅了各地文字異行的現象,也使古文字體異衆多的情況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中國文字發展史上有着重要的角色。

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 ,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牍,隸書始創于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觑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适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産生的字體。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于書寫。是在監獄裡創造出來的字體。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它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于戰國時期。隸書是相對于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于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到東漢時,撇、捺、點等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漢隸是我國兩漢書法藝術的象征。大緻風格有:

工穩端莊類,如《西嶽華山廟碑》、《禮器碑》、《史晨碑》、《乙瑛碑》、《韓仁銘》、《熹平石經殘石》;

方勁古樸類,如《張遷碑》、《鮮于磺碑》、《西狹頌》、《校官碑》;

秀麗飄逸類,如《曹全碑》、《孔宙碑》、《劉熊碑》、《趙寬碑》;

寬博厚重類,如《衡方碑》、《魯峻碑》、《封龍山頌》;

雄放态肆類,如《石門頌》、《楊淮表記》、《夏承碑》;

古拙雄渾類,如《郁君開通褒料道刻石》、《裝岑紀功碑》、《郁閣頌》。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4

隸書

草書

草書形成于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也就是說,草書出現要比楷書早,它直接脫胎于隸書。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

(1)章草

章草,是早期的草書 ,始于秦漢年間,由草寫的隸書演變而成的标準草書。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是從章草變化來的。它與“ 今草 ”的區别主要是保留隸書筆法的形迹,上下字獨立而基本不連寫。章草絕非一時一人所創造,它是從秦代的草隸中演化出來的,經過長期流行通用,繼而約定俗成,章草大緻形成于西漢宣、元之間,興盛于東漢、三國及西晉,成為一種成熟完善的書體,代表了西漢至東晉時期四百多年間草書藝術的面貌。至東晉,作為今文字新體的 行書 、 楷書 、 草書 全面成熟,隸書及其俗體——章草逐被取代。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5

章草

(2)今草

今草亦稱“小草”, 草書的一種,始于漢末,是對章草的革新。據史書記載,今草為東漢張芝所創,世稱張芝為"草聖"。至東晉王羲之,博采衆長,以《十七帖》最為著名,是曆代草書之絕品。其筆畫連綿回繞,文字之間有聯綴,書寫簡約方便。為東晉王羲之所發揚完善。唐代張懷瓘《書斷》載:“(王)獻之嘗對父雲: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頓異真體,合窮僞略之理,極草蹤之緻,不若藁行之間,于往法固殊,大人宜改體。”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6

今草

(3)狂草

又稱大草,是草書中最放縱的一種,脫胎于小草,筆勢相連而圓轉,字形狂放多變,在小草的基礎上将點畫連綿書寫,形成“一筆書”。相對來說,小草偏于閑适、優雅,大草則極盡變化、縱逸之能事,偏于豪放、恣肆。

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或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體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楷書的産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 磔 而為 撇 、 捺 、且有了“ 側 ”(點)、“ 掠 ”(長撇)、“ 啄啄”(短撇)、“ 提 ”(直鈎)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于規矩整齊,是字體中的楷模,所以稱為楷書,一直沿用至現代。按照時期劃分,可分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書體,它可以說是一種從隸書 到楷書的過渡書體,鐘緻帥《雪軒書品》稱:“魏碑書法,上可窺漢秦舊範,下能察隋唐習風。”魏碑經常帶有漢朝隸書的寫法在其中,因此它的楷書性質還不成熟,但正因為這種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齊放的場面,意态奇異,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美,康有為評價有“魏碑十美”。而狹義的楷書則是指到唐朝以後逐漸成熟起來的唐楷,其代表人物有初唐的歐陽詢、 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的顔真卿,晚唐的柳公權 。我們常說的楷書四大家“顔柳歐趙”,前三個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書已發展到了頂峰,風格已過于規整,于是逐漸走下坡路了。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7

楷書

行書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是為了彌補楷書的 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出來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符号,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據張懷瓘《書斷》說:行書者,乃後漢颍川劉德升所造,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故謂之行書。”

現行漢字運用的書體(全面的漢字五體講解)8

行書

好啦,現在你是不是對漢字五體已經了解的差不多了呢?歡迎評論點贊哦。

本文為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盜用!!

關注我,讓你愛上書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