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關于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在民間流傳了1700多年,可謂是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中國古代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從古至今有無數人被他們凄美的愛情故事所感染,但關于梁祝的傳說曆史上是否存在,在史學界一直存在很大争議。直到上世紀90年代浙江甯波發現梁山伯墓,出土墓碑記載梁山伯的事迹,梁祝化蝶的真相終于被揭開。
相傳在會稽郡上虞縣有一位祝員外,其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歡詩書的她想要外出求學,但當時社會女子是不能讀書的。後來,祝英台與丫鬟假扮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讀書,她們在半途遇見了梁山伯,梁祝二人相見如故,決定結伴同行。在越州讀書的三年期間,梁山伯與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起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對梁山伯心生愛慕。性格憨直的梁山伯起初不知道祝英台女扮男裝,直到兩人清明節在鏡湖遊玩時,祝英台才告訴梁山伯,梁山伯此時才恍然大悟。得知真相後的梁山伯也表達自己對祝英台的愛意,但祝英台女兒身被同窗的馬文才得知,後來家人催促祝英台回家,在臨走時給梁山伯留了一封信。
信中意思是讓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一個月後提親,等到他去祝府提親時,才得知馬文才已經搶先提親,并下了聘禮,梁山伯隻能哭着離開。祝員外認為梁山伯家境貧寒,配不上自己的女兒,堅決反對兩人在一起,并将祝英台關了起來。等到梁山伯回到家中,因相思之病卧床不起,他寫信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由于祝英台被關隻能回信二人今生無緣,希望死後一起葬于南山。不久,梁山伯便因病去世,祝英台假意答應馬家婚事,但要求迎親隊伍必須經過南山,并且她要到梁山伯的墳前下轎祭拜。而當祝英台下轎祭拜時,突然烏雲密雲,狂風大作,此時梁山伯的墳墓裂開,于是祝英台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等墳墓合上後便從裡面飛出一對蝴蝶。
關于梁祝傳說故事,最早的史料出現在初唐梁載言所著《十道四藩志》,到晚唐張讀所著《宣室志》進行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緻輪廓。晉代丞相謝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奏朝廷,封祝英台墓為“義婦冢”。宋代明州知府李茂成所著《義忠王廟記》,裡面記載梁山伯生于關于352年春,死于373年夏,終年21歲,未曾婚配,而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春,而梁山伯廟(義忠王廟記)修建于397年。在明清兩代,梁祝的故事得到更大範圍的傳播,并且還出現了化蝶的結局,梁祝故事甚至流傳到國外已知最早的朝鮮半島。
上世紀90年代,在浙江甯波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經考古專家确認墓的位置、規格和陪葬品,與志文記載的梁山伯鄮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專家研究《鄞州縣志》發現,梁山伯是甯波鄞州人,祝英台是上虞人,經過衆多專家考證,梁山伯與祝英台曆史上确有其人。出土墓碑記載,墓主是梁山伯,晉代鄞州縣令,為官清正廉明,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卻因治理水患過度勞累而死。經專家認真研究,墓碑記載的梁山伯并非傳說中的梁山伯,他中年喪妻,妻子也不是祝英台,它死後當地百姓為其修建廟宇。專家表示梁祝傳說表現了古人對婚姻自由的追求,鼓舞人們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