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詩歌特點是什麼?學習現代詩歌的語言特征 語言是人類思維的物質外殼,詩作為人類形象思維的産物,必然離不開這個外殼下面講的是關于現代詩歌的語言特征:,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現代的詩歌特點是什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習現代詩歌的語言特征
語言是人類思維的物質外殼,詩作為人類形象思維的産物,必然離不開這個外殼。下面講的是關于現代詩歌的語言特征:
一、關于變異性
韋勒克、沃倫說:“詩是一種強加給日常語言的‘有組織的破壞’。”詩沒有現成的媒介,需從其它語言那裡借用媒介。“‘借’就是‘破壞’。沒有‘破壞’詩就尋覓不到自己的媒介。”“借”的結果就使得語言的内涵發生了變異,從而也增加了語言的新穎性和獨特性。這種變異主要是通過“破壞”詞義和“破壞”語法來實現的。
我是如此為疼痛所燒煉/我渴,我渴,我渴得必須咬破自己的皮肉/狂飲在動脈中湧流的自己的鮮血!(思想長青覺得,這一段非常接近郭沫若的《天狗》,所以也不必多解析了。)
——阿垅《琴的獻祭》
收割季節/麥浪和月光/洗着快鐮刀
——海子《麥地》
春天,十個海子低低的怒吼/圍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亂你的黑頭發,騎上你飛奔而去,塵土飛揚/你被劈開的疼痛在大地彌漫
——海子《春天,十個海子》
“疼痛”、“燒煉”、“渴”、“洗”、“劈開的疼痛”……這些詞語的意義已遭“破壞”。它們,連同與它們相組合的詩歌語言,其指稱表意功能已經微不足道,重要的是語言的意味。它們主要不是對外在世界的叙述,而是對内心世界的呈現。《琴的獻祭》中的字句,表現了詩人渴望新生、渴望巨變的強烈心情;《麥地》中的“洗”字雖尚有些許原義,但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對于“麥浪”是“擦”的意義;對于“月光”則有“渡”的含義,同時反映出豐收給農民帶來的喜悅和他們在割麥時的愉快心情。
類似的例子很多。如臧克家《場園上的夏夜》:“蛛網上斜挂着一眼悶熱”——“悶熱”本為膚體覺,但因為“斜挂”而轉移為視覺;陳敬容《野火》:“我要采撷所有/春天的香氣”——“香氣”本來是嗅覺,也因為“采撷”而轉化為視覺。
遭到“破壞”的語言,其交際功能已經退化到最低限度,而抒情功能則發展到最大限度。憑借詩中前後語言的反射,日常語言就披上了詩的色彩,蘊涵了詩的韻味,變成了詩的語言。
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