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好多南方朋友來哈爾濱看冰雪大世界,問我哈爾濱最有個性的特産是什麼,我肯定會首推哈爾濱大列巴,而且是秋林大列巴!這如鍋蓋一樣大的面包如今在俄羅斯都很少見了,但哈爾濱的大街小巷依然飄着它的芳香。它不一定是多麼的好吃,它是太有個性了,用現代人的說法就是絕對的萌萌哒!
現在哈爾濱市場上大列巴的品種不少,但最正宗還是“秋林大列巴”。秋林大列巴的做法是與衆不同、獨家擁有的。
秋林大列巴是自制的液體啤酒花酵母,這是和一般面包最大的不同,而且在整個操作過程中不加任何添加劑。
用硬雜木烘烤面包爐,使植物的芳香布滿爐膛,用爐膛餘熱的輻射,經過1小時将面包烤制成熟。秋林以外的大列巴都是電爐烤制。
從和面、發酵、點火、制作、成型,到裝爐、烘烤、出爐,曆經了将近兩個小時的時間,看着工人師傅們如行雲流水般地演繹了大列巴制作的整個過程。
看這面發酵後膨松的,質感特别好,有一種彈力,讓我想起過去發面蒸饅頭的面感。
那沉甸甸的面在師傅們的手裡像似舞動的雲,又是他們演奏的音樂。我們兩手都難揉到的面在他們的手裡成了“小面團”,雙手各執一團流暢運作,轉眼間就變成了弧線柔和的“大列巴”雛形。
那些裝模等待進爐的大列巴更像是他們剛剛蘊育出的“孩子”,放進面包爐經過木碳熱爐烘烤後就脫胎換骨變成人們餐桌上的美味了。
親曆了一爐大列巴制作的整個過程,感受着一班四個師徒配合流暢、片刻都不間斷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工人師傅們樂觀的工作态度讓我感觸很深。
有幸接觸到的是大列巴的第四代傳人黃關友師傅、第五代傳人劉金明師傅,還有兩位徒弟洋洋和雷雷,這兩個年輕人應該是秋林大列巴的第六代傳承人了。他們給我們講對秋林的感情,與大列巴的情緣,還有當列巴郎的辛酸苦辣。在當今的經濟大潮中,他們能夠安于傳統作坊的生産方式,安于較低的收入而保持着一顆淡定的心實則不易。
哈,出爐了,好香!師傅告訴我吃大列巴的秘決:把大列巴切成片,用微波爐烘熱後抹上果醬,夾上奶酪,或者抹上黃油、魚籽醬,最好與秋林香腸配合着吃,或者做點蘇泊湯與之相配,這樣味道就更純正,而且非常好消化,是純正的綠色食品。
這些老物件不知道跟了他們多少年,看似簡單的東西卻成就了不凡的美食。
聽說過哈爾濱的“格瓦斯”飲料嗎?早就聽說是面包渣做的,這次真的看見了,這就是在為大列巴格瓦斯備料呢,是真正烤好的大列巴做的。
再重溫下秋林大列巴的生産過程。。。如行雲流水一般
小貼士:
哈爾濱秋林大列巴可以在東大直街上的秋林商店買到,每個30元。
因為每天出爐的大列巴數量有限,所以大列巴櫃台經常是排着長隊。在阿什河街上(秋林後身)的秋林食品廠裡有專門的大列巴展館,可以自行參觀,同時也展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