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财經
山西省沁河流域的晉城地區,現存54座古堡,這些古堡多為明末清初修建。其中相對保存完整的有8座,形成了獨特而壯觀的古堡群,是難得的曆史文化遺産。最近幾年,随着鄉村振興的深入,當地圍繞古堡紛紛開發旅遊。
01 窦莊古堡、湘峪古堡,數百年文化待挖掘
72歲的馬曉秋,是山西省沁水縣窦莊村的村民。20年前,馬曉秋從外地打工回村後,突然對自己的村子着了迷。他一邊探尋窦莊村的曆史,一邊保護村裡的一磚一瓦。
窦莊古堡分内外城,現存古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馬曉秋在外打工多年,增長了不少見識,他想挖掘這座古堡背後的曆史,揭開太多的不解之謎。這座古堡曾經的主人是誰?為何要在太行山深處修建這座古堡?
窦莊保存下來的古城堡已經找不到宋代的建築痕迹,更多來自于明代。那時候村裡一個張氏家族逐漸興起超過了窦家,後來張家的一個叫張五典的兵部尚書,以窦氏家族校場的周邊建立了内城,以抵禦當時的戰亂。
沁河流域原本有54座古堡,在明末戰亂中除了窦莊古堡,其它盡數失守。古堡内有一處叫做“霍夫人點兵處”,說的就是明末農民起義軍攻打窦莊古堡時,張铨的妻子霍氏率衆守城的故事。
20年來,馬曉秋整理的窦莊的資料已經有四十多本,其中一些寶貝甚至是從垃圾堆裡撿回來的。在他眼裡,窦莊古堡裡的每一塊磚石和瓦片,都有故事,是曆史,更是村民們的财富。可是怎樣把窦莊古堡變成村民手裡的金飯碗呢?
清明時節,記者看到,窦莊古堡裡來了不少遊客。不過,由于缺乏住宿、餐飲等配套設施,遊客們都是轉一圈就走,村民們暫時還很難依靠旅遊賺到錢。
現在古堡裡住了不少村民,如何讓老百姓搬出去,再把他們這些年建的新房子拆掉,還古堡本來的面貌,這是當地政府最頭疼的事情。記者看到,窦莊古堡内老建築和新建築混雜一起,五顔六色。
窦莊古堡想要回到從前的模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窦莊古堡相距不遠,有一座明朝修建的湘峪古堡。
湘峪古堡背靠山崖,面水而居。重樓疊院、錯落有緻。占地面積約三萬多平方米。
在中國北方的太行深處,藏着這樣一座中原傳統風格融合歐式元素的古堡,讓研究過南北方上百座古堡的謝紅檢十分驚歎。
防禦文化,是沁河流域古堡的共同特征,但在湘峪古堡,防禦體系保存得最為完整。在湘峪古堡,藏兵洞平時屯糧,戰時藏兵,設計巧妙、攻守兼備。
這座防禦嚴密的古堡内究竟藏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和稀世之寶?目前還在挖掘考證之中。不過,已經開門迎客的建築足以令人大開眼界:看家樓被專家稱為北方保存最好的明代高層民居建築;清代的三進扒步床結構複雜、堪稱精美絕倫;天繪圖院更被專家稱為明代村落中的規劃設計院。
然而,與湘峪古堡的資源相比,它的旅遊開發有點跟不上,湘峪古堡整體投資有5000萬元左右,但運營一年半時間,隻有40萬遊客,80萬元收入,人均消費隻有2元。
與窦莊古堡不同,湘峪古堡早早就完成了搬遷工作。古堡内部也進行了修繕。但是遊客們似乎不太買賬,除了疫情原因,謝紅檢覺得湘峪古堡少了些氣質。
02 有曆史、有文化,皇城相府探索古堡旅遊
與湘峪古堡相距7公裡之外,一座名為皇城相府的古堡先行一步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從2003年10月起,這裡每天上午都會舉辦的迎聖駕入城儀式。
這段演出,演繹了大清名相陳廷敬奉旨編纂康熙字典的故事。厚重的曆史被挖掘出來,進行藝術呈現,讓遊客穿梭于曆史與現實之間,享受視覺、聽覺等多感官的饕餮盛宴。沉睡數百年的曆史被激活了。山西晉城地區的一些地方曲藝形式也被進行了創新發展。
1998年,皇城相府剛啟動旅遊開發立項時,謝紅檢來到過這個地方,她用不忍直視來形容當時的古堡。
皇城相府集團負責人陳曉拴也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他既是陳廷敬的後人,也是當時皇城村的村幹部。當時古堡裡住滿了人,古建築和私搭亂建的新房子混雜在一起。搞旅遊開發,困難巨大。
後來皇城相府累計投入相當于最初預算的十倍,是陽城縣政府給予了鼎力支持,把縣裡的國營煤礦和村裡的聯辦煤礦股權都分給了皇城村做旅遊開發資金支持,這在當地頗為轟動。政府圖的是什麼呢?
資金解決了,要讓老百姓從世代居住的古堡裡搬遷出去也不容易。當時面對搬遷困難,黨員幹部帶頭搬,陳廷敬的後裔帶頭搬。有了好的帶頭人,搬遷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皇城相府還找了頂級團隊進行策劃和規劃。最近幾年,更是把附近的郭峪古堡等景區納入進來,實現景區聯動,和所在區域的五村一體化和多産業融合發展,帶動近5000人就業。皇城相府旅遊開發二十多年來,變化巨大。
【半小時觀察】古村保護:古建修複 旅遊開發需有機結合
同為古堡,我們看到了晉城地區沁河流域三座古堡開發旅遊的不同命運。窦莊古堡有着豐厚的曆史和文化底蘊,旅遊開發還在艱難的摸索階段。湘峪古堡雖然已經恢複了古堡舊貌,但由于交通偏遠和缺乏配套設施等原因,窦莊古堡、湘峪古堡仿佛還是藏在深閨中的美人,不為世人熟知,這與臨近的皇城相府成功的旅遊開發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古村落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是籌集了資金,修複了古建就完事大吉。它還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在保護古村風貌的前提下,為它植入适應當地發展的旅遊産業。如果說古建修複,完善的是古村的肌體和骨骼,産業布局就是古村的血液、血脈,兩者結合古村才能真正活起來、火起來。
記者:劉煜晨 樊建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