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風筝的由來及簡介

風筝的由來及簡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9 00:16:31

風筝起源于中國,而後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和休閑活動。放風筝的趣味不是普通人所能想象。前人金聖歎曾說:“見人風筝斷,一樂也。”

風筝的由來及簡介(紙鸢跋扈挾風鳴)1

風筝的曆史起源

風筝,中國古時南方稱為“鹞”,北方謂“鸢”,直至五代,才開始出現“風筝”一詞。據明代陳沂《詢刍錄》記載:“初,五代漢李邺于宮中作紙鸢,引線乘風為戲。後于鸢首,以竹為笛,使風入作聲如筝,俗名呼風筝。”

風筝的出現始于春秋時代,至今已有兩千年以上的曆史了。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的風筝是用木材制作的。據《韓非子‧外儲說》載,春秋戰國時的哲人墨翟(公元前 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鸢,飛升天空……”墨翟制造的這隻木鸢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風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筝。

後來,墨翟把制作風筝的技能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筝。他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

風筝在古代軍事上的用處

早期的風筝并不是為了娛樂,而是用在軍事和通訊上,因此留下了許多利用風筝進行軍事偵察、傳訊、越險、載人的曆史記載。如《鴻書》上載:“公輸班制木鸢以窺宋城。”

公元前202年,漢劉邦集中韓信、彭越、英布等四十萬大軍,把項羽圍困在現在的靈璧縣。當時項羽兵力已不過十萬,糧食也快吃完了。韓信為了瓦解項羽的軍心,就叫人用牛皮做了一個風筝,下置善笛之人,乘夜風飛到楚營上空吹奏思鄉之曲。韓信又命漢軍和着笛聲高唱楚歌,齊聲悲怨。項羽大驚,以為劉邦盡占楚地,自己已窮途末路,隻好醉酒軍營,慷慨悲歌,同虞姬訣别,他的八千子弟兵,盡皆散去,不戰而潰,留下了“四面楚歌”的曆史典故。

據宋朝高承《事物原記》載,南朝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梁武帝蕭衍被叛将侯景圍困在台城(今南京附近),糧草斷絕, 形勢危急。城外雖有援軍,但城池受困,無法聯系,手下将軍羊侃獻計将救駕密诏藏于風筝中,順風放到城外搬取救兵。可惜風筝放出,就被侯景發覺,命部下亂箭射下。羊侃和武帝遠遠望見,束手無策,後來,梁武帝蕭衍被活活餓死在台城。

唐宋開始 風筝成為民間活動

在東漢蔡倫發明造紙術後,坊間開始以紙做風筝,當時稱為“紙鸢”。

唐、宋時期,随着社會安定、文化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中國傳統節日盛行,而節日的盛行促進了各種文化娛樂活動的發展。一直被用于軍事上的鸢随着傳統節日清明的興起,用途上有了新的轉變,開始向民間娛樂用途轉化。

在唐代清明時節,朝野盛行禁火、掃墓、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條等風俗,兒童放紙鸢始在民間流行。唐代詩人唐采在〈紙鸢賦〉中記載:“代有遊童,樂事末工。飾素紙以成鳥,像飛鸢之戾空;翻兮将度振沙之鹭,杳兮空光漸陸之鴻,抑之則有限,縱之則無窮,動息乎絲綸之際,行藏乎掌揮之中……”唐代著名詩人高骈在〈風筝〉一詩中描述到:“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移将别調中。” 風筝在宋代的流傳則更為廣泛。宋代城市文化經濟的繁榮和民間手工業的興起為風筝的發展和進入節日的娛樂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不僅市井小兒、布衣平民喜愛,甚至帝王将相、王公貴族也樂此不疲。這一時期民間放風筝已是一項民衆喜聞樂見的活動,也是文人墨士藝術創作中的一種題材。風筝在紮制和裝飾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同時由于社會上對風筝的需求,制作風筝發展為一種專門的職業。

及至明、清兩代,風筝的發展和普及則達到了鼎盛時期。明代著名才子徐渭常以風筝作為繪畫和寫詩的題材,留下了37首詠風筝的題畫詩,具形具象地反映了民間放風筝盛況。

傳統風筝設計

中國傳統的風筝一般分為硬翅、軟翅、闆子、串子、立體(筒形)等幾類,按地域和風格又分為濰坊、天津、南通、北京等地方特色的風筝。傳統中國風筝的制作技藝概括起來有四個字:“紮、糊、繪、放”,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紮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筝。實際上這四字的内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筝的技藝内容。

其中“紮”包括:選、劈、彎、削、接。“糊”包括:選、裁、糊、邊、校。“繪”包括:色、底、描、染、 修。“放”包括:風、線、放、調、收。對這“四藝”的綜合運用體現了風筝設計者的創新水平。

在傳統的中國風筝設計上,随處可見吉祥寓意和吉祥圖案的影子。吉祥圖案運用人物、走獸、花鳥、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間諺語、吉語及神話故事為題材,通過借喻、比拟、雙關、象征及諧音等表現手法,構成“一句吉語一圖案”的美術形式,賦予求吉呈祥、消災免難之意,寄托人們對幸福、長壽、喜慶等願望。如:“福壽雙全”、“龍鳳呈祥”、“百蝶鬧春”、“鯉魚跳龍門”、“麻姑獻壽”、“百鳥朝鳳”、“連年有魚”、“四季平安”等,這些風筝無一不表現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唐代時,風筝傳入朝鮮、日本等周邊國家;元代時,風筝傳入歐洲諸國,風筝的造型、材料和圖案也千變萬化且富有個性色彩和國家民族色彩,今天的風筝活動已成為具有國際性的一項民俗活動和體育運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