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登西嶽之巅遊記

登西嶽之巅遊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1 16:42:17

原創作者:黃康全

四十七年前初次隴上行

登西嶽之巅遊記(遊記兩次隴上行)1

1975年11月,我到嘉峪關出差。雖然乘坐的是當年的特快列車,但從西安到嘉峪關也走了三十多個小時。(如今K打頭的綠皮火車隻用一半的時間就可到達)那時候人們沒有手機,沒有雜志,報紙上全是政論性文章;列車廣播室播放的除了“樣闆戲”就是“革命歌曲”。車箱裡的人們隻能靠聊天打發時間,不過這正是有心人做“功課”的好時候。

卧鋪車廂裡坐着的大多數是出差公幹的人,個個都是經常走南闖北,見多識廣。在和他們閑聊中可以了解到各地的風俗人情、人文地理。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通過聊天我才知道嘉峪關周邊(武威,張掖,酒泉,玉門,臨澤,高台)都是有曆史、有故事的地方。

當我提出想去敦煌莫高窟看看時,幾位工作在甘肅的老哥讓我“想都别想”,說那時的敦煌,隻有夏季和初秋可以前往。敦煌地處甘肅,可是當時想要去敦煌,卻要從西甯、經夾金山前往,也許那時走甘肅很難到達敦煌。

走青海那邊的路才能夠到達敦煌,但是夾金山的路也是路窄風大,暴風雪經常使客運停班,而且一路吃、住都很困難,所以冬季基本無法到達敦煌。聽他們這麼一說,我徹底打消了去敦煌的念頭。

登西嶽之巅遊記(遊記兩次隴上行)2

經過30多個小時的奔波,列車終于到達了嘉峪關車站。列車上下來的人們,除了有人接站的以外,其他人都是三步并作兩步,急怱怱地往出站口奔去。因為站外隻有一輛接站的公交車,大家生怕趕不上,要是趕不上這輛車,那隻有在車站侯車室裡等待天明了(車站附近沒有旅社)。

我是最先登上公交車的,隻見司機老師傅悠閑地抽着煙,他告訴我,車還要等上十分鐘。直到列車開走了,出站口的大門關閉了,确定再沒有人拉下了才發車。老師傅說:“要是列車晚點半小時以上,那可就沒有公交車等你們了。”

我透過車窗玻璃,看着嘉峪關火車站。因為酒泉鋼鐵公司在嘉峪關,這裡的車站相對而言,規格要比地級市高一些,有一幢兩層樓房(那時國内的火車站多為平房,從其規模大小可看出這裡是幾等車站)。

貨場庫房,侯車大廳,售票房等一字排開,一片挺大的廣場,有一根高高的燈杆,可能是為了省電,上面的燈一盞也不亮,廣場旁邊再無其它建築。車站兩旁沒有照明設備,隻有候車大廳內和大廳門口,二樓的個别房間有幾盞燈亮着,借着燈光基本可以看清車站布局。

登西嶽之巅遊記(遊記兩次隴上行)3

司機給每個乘客賣完車票,回到駕駛座上,公交車拐出站前廣場上公路上行駛,車燈照亮前方的道路和大道兩旁整齊的白楊樹,其它地方就是漆黑的戈壁灘了。汽車在一個十字路口轉彎停了下來,酒泉鋼鐵公司招待所到了。隻見一幢白色大廈(好像是一幢6層大樓),孤獨地豎立在戈壁灘上,顯得格外高大。

這是當年嘉峪關市最大的豪華賓館了。裡面是個大筒子樓,那時沒有标準間,都是4-6人間,每層樓有一個裝着長排水籠頭的洗臉間和大公共衛生間,每兩層有一個大洗澡間。大樓的後面是食堂,一層是普通食堂,住招待所的客人大多數在這裡吃飯,一日兩餐大鍋份飯;二層是包間,用于接待外來的領導。

那時的嘉峪關市規模很小,主要是酒泉鋼鐵公司在這裡,國家考慮到職工的生活供應而設立為市。整個城市沒有幾幢樓房,井字型的馬路使公司生活區整齊劃一,一排排整齊的幹打壘土平房被道路分隔成一個個小區,在中心區有百貨商店、職工食堂、郵局、銀行等設施,全都是平房,隻是房間高大一些。

樓房一般是四層,離招待所不遠處是公司辦公大樓,遠處還有十幾幢單身宿舍樓。路旁的白楊樹是城市的主要綠化,還有一條不長的老街道,就是這座城市的主要商業街了。在街道的兩頭各有一家飯館,因為“酒鋼”的技術骨幹都來自“首鋼”、“上鋼”、“本鋼”,所以這兩家飯店一家是北京風味,一家是上海風味。

還有一家面館,隻賣大餅和拌面。老街道應該是嘉峪關的舊城,鋪面與家屬區不同,房頂都是用草和泥攪拌後抹得平頂,(甘肅大部分平房都是泥頂,因為這裡長年幹旱少雨,這種泥頂足可抵擋那少得可憐的雨水)。城市周邊就是戈壁灘了,地面上沒有什麼植物,隻有一種稱為“駱駝刺”的低矮植物。

登西嶽之巅遊記(遊記兩次隴上行)4

▲嘉峪關城樓(遠眺)

戈壁灘上的風特别大,刮起來真是飛砂走石,那些幹枯的“駱駝刺”會被風吹得滿地亂滾成球形。嘉峪關市内隻有一趟公共汽車,基本上是一小時一班,平時隻開火車站到酒鋼廠大門,周日會繞行嘉峪關城樓。

另外嘉峪關市還有幾條通往其它市、縣的長途公交線路,酒泉、玉門、張掖都可到達,而且車程大多是兩、三個小時。隻是車況一般,速度不快,道路都是砂石路,有些颠波,塵土較大。如果沒有這些長途車,周邊的城市還真去不了。

嘉峪關市周圍的幾座城市中,要數玉門條件最好,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貫通全市,道路兩旁三、四層樓的建築比比皆是,商店内各色商品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算是豐富了。那時是石油工人和鋼鐵工人最吃香的年代,玉門市的商品來自全國各地,主要是北京、上海的商品,很多在其它城市憑票或工業卷供應的東西,在玉門全是敞開供應。

玉門市内的公交車也是免費的,車上的人很少,大多數穿的工作服,幾乎沒有外來人,公交車也就成了“通勤車”,招手即停,不用買票。

酒泉是個地級市,街道不寬,兩旁全是老舊的平房,沒有什麼像樣的店鋪,商品種類也不齊全。滿街的行人幾乎清一色的黑色棉襖棉褲,白色小帽(這裡是回民和裕固族的聚集地)。看得出這裡比較貧窮,人們都在為溫飽而奔波。

張掖當時是酒泉地區下屬的一個縣,街道狹窄的城裡沒有公交車,縣城也确實不大。西門外有一片空場,一間既是票房、又是司機休息室的小屋,就是長途汽車站的全部建築。等車的人們為了避風,全都站在那間小屋的牆邊上等待班車。

登西嶽之巅遊記(遊記兩次隴上行)5

▲七彩丹霞地貌

那時沒有去七彩丹霞的公交,當地人好像都不知道,在那寸草不生、幾乎是無人區的群山之中,還有那麼壯觀美麗的丹霞地貌。

星期天的早上,住在招待所的人們相約着去城樓玩。嘉峪關城樓那時是當地唯一的景點,來這裡出差的人是一定要去看看萬裡長城西大門的。公交車大約一個小時一班,也不知什麼時候能來,好在這裡離城樓也就5-6公裡,大家決定走着去。

大約距城樓還有一公裡左右的地方,有一些住房和已開墾的土地,其中有一個四面有房的大院子,是嘉峪關公社所在地,我們從招待所的窗戶就可以看到這裡的房子,隻是不知是做什麼用的。有位老漢聽說我們要去嘉峪關城樓,就自告奮勇地推了自行車,和我們一起朝城樓走去。

通過對話才知道,原來他是當地文管所專門負責看管、打掃城樓的工作人員。那時嘉峪關城樓每周隻有周日開放,參觀的人很少,一天不足百人。那位老漢落鎖開門後,騎上自行車就回公社大院自己的房間烤火去了,整座城樓任由我們自行參觀。

登西嶽之巅遊記(遊記兩次隴上行)6

▲如今嘉峪關景區全貌

那時的嘉峪關城樓四周都是戈壁、黃沙。從關内這邊的大門進入,走到出關的大門外,竟然呈現出兩種景象。關内是茫茫戈壁,關外卻是大漠黃沙。

正所謂:出了嘉峪關,兩眼淚不幹,回頭望,戈壁灘,向前看,沙漫漫。那時的嘉峪關城樓周邊隻有戈壁、沙漠。一座雄偉的城樓巍然屹立在這戈壁沙漠之中,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緻謝原作者)

文字整理: 尤興益

編輯:毛 秘《白浪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