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長比較發愁,孩子都七八歲了,整個幼兒期都隻沉迷于過家家,其他的都不感興趣,難道将來是要去做演員嗎?
當我試着把她的注意力引到讀書或者玩其他遊戲上面,她都不為所動,堅持着沉浸在自己的劇情裡面,非常入戲,而且給我設計好台詞和動作,要求我也要情緒高漲的積極配合她的“尴演”……
作為非專業演員的我經常覺得心好累,比上班還累。但是最主要的原因可能來自我内心對這個遊戲的質疑。“過家家這種遊戲,偶爾玩玩就算了,天天玩不膩嘛?而且它是不是一種有營養的遊戲呢?一天的時間這麼有限,多看點書不好嗎?”
過家家,也就是假扮遊戲,究竟為什麼對很多孩子有這麼大的吸引力呢?
對于癡迷假裝遊戲的孩子,要不要引導他們把興趣轉到别處呢?
這樣的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
01
什麼是假裝遊戲?
孩子從一歲多就開始玩假裝遊戲了。比如拿起一塊積木,模仿大人,假裝打電話。
假裝遊戲的内容會因為每個孩子的興趣喜好,還有文化背景而不同,但是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玩假裝遊戲。
有些家長不鼓勵孩子玩假裝遊戲,其中一個擔憂是:擔心孩子沉迷于幻想,無法與現實區分開來。
科學界有一項研究,針對孩子對幻想、現實和魔法是如何理解的。研究發現,孩子從開始假裝就不會混淆現實和虛構了。即使是3歲的孩子,也會把“跟一棵樹說話”列入“隻是假裝”的類别裡。
玩假裝遊戲是不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呢?
哈佛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保羅·哈裡斯在《理解孩子的世界:想象力的工作》一書中寫到:“假裝遊戲并非是孩子對現實世界的參與,是孩子理解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
所以,假裝遊戲非但不是對現實的逃避,反而是對現實的參與,而且它有助于孩子更好的适應這個世界。
02
假裝遊戲的益處
假裝遊戲對孩子的成長到底發揮着怎樣的作用?
1. 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先讓我們看看美國的一項非常有名的研究:
研究人員讓4歲的孩子玩一個複雜的開鎖遊戲,看孩子能堅持多久。他們讓一組孩子假裝蝙蝠俠,并戴上面具,開始開鎖,另外一組是常規組。
結果發現,假裝自己是蝙蝠俠的孩子會花更多時間研究,也會嘗試更多不同的開鎖方法。這個研究結果被取名為“蝙蝠俠效應”。
複雜的開鎖遊戲對于4歲的兒童來說是一件并不容易的任務,需要孩子有比較長時間的專注力和毅力,在一般狀态下,孩子也很容易因為遇到阻力而放棄。
但是,當孩子自動代入一個在他們的意識中富有力量感的角色時,他們的潛力被更好的激發出來:我是蝙蝠俠,是超級英雄,我不再是弱小的孩子,我一定可以。
當有了這種信念,本來複雜的任務,也變得富有挑戰和魅力,專注力和力量感都得到了加強。
假裝遊戲把孩子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角色中,孩子以這個角色的視角去思考和解決問題,看問題的角度也發生了變化,他們模似角色的性格、邏輯、面對困難迎難而上、堅持不懈的精神意志等,從而在無意中提高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提升想象力和創造力
假裝遊戲與人類的一項特殊能力相關,即反事實思維能力。
什麼是反事實思維能力?就是,假設,猜測,思考世界可能存在其他方式的能力。
其實我們大人也會有反事實思維,比如:
上班遲到了,我們會想,如果昨天早點睡,今天早起床就好了。
如果我中了一個億,我要做點什麼。
孩子的假裝遊戲過程,其實是把大人在腦海中的這些“如果……就……”以他們的視角和思維演繹表達出來了。
這種反事實思維,會不會就是空想?會讓人沉溺于幻想的世界呢?
事實上,反事實思維能力,不僅是想象力和創造力之源,而且對于人類改變世界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多項研究證實,一個人童年時期的想象性玩耍與成年後的創造性表現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很多諾貝爾獎得主都曾經在童年時代有過極為豐富的假裝遊戲的玩耍經曆。
孩子玩假裝遊戲的過程也是如此:我假設自己是蝙蝠俠,我如何拯救世界;我假設自己是媽媽,我會怎樣照顧自己的孩子。
在假裝遊戲中,孩子首先進行假設和想象,然後付諸行動,這就是孩子在探索不同可能的方式,他們會模仿,也會在自己的認知基礎上超越,創新。
3. 促進社交技能的發展
喜歡玩假裝遊戲的孩子也更早的發展出高級的“心智理論”,即對他人的動機和目的有更敏銳的理解。
簡單來說,假裝遊戲有助于增加孩子對夥伴情感情緒的理解。
孩子為了遊戲的順利進行,在理解自己假裝角色的同時,更要理解遊戲對方的假裝意義。隻有理解了遊戲同伴外顯行為背後的含義,才能達成遊戲的溝通與默契。
通過扮演各種角色,體驗角色的情感,學習與人溝通、合作等社會交往方式,學會理解他人,同時增加愉悅感,情緒也得到了健康發展。這些又都為孩子的社會化提供了平台和發展空間。
03
假裝遊戲怎麼玩?
可能有的家長還是有些苦惱,比如“我的孩子特别喜歡重複那些已經玩了成千上百遍的假裝遊戲,玩來玩去也沒什麼新意,台詞來來回回還是那麼幾句。怎麼辦呢?”
我們作為家長,除了作為孩子遊戲的參與者,還能做些什麼呢?
1. 豐富素材和遊戲拓展
通常情況下,孩子在玩假裝遊戲的時候會自己準備一些道具。
比如,玩甜品店的遊戲,他們會自己準備甜品,準備錢。我們還可以引導孩子再多想一想,甜品店裡還有什麼:比如門店logo什麼樣,設計一個出來,引到他們觀察和回憶,甜品是怎麼擺放的,甜品師的衣着是怎樣的等等。細節上更加完善和擴充一下。
2. 制造突發狀況和困難
比如,當孩子玩醫生遊戲時,假裝病人不配合,假裝出現各種狀況,各種曲折。在這樣的遊戲場景中,孩子遇到困難時很少想到要逃避,這對他們處理現實問題的心态和能力都能起到鍛煉作用,增加了應變能力。
3. 生活習慣和技能的引導
我經常跟女兒玩的一個遊戲叫做假裝吃飯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我會試着引導她去布置餐桌,擺放碗筷,收拾、清洗餐具。
進餐過程中也會讨論一下,如何保持一些用餐習慣:不挑食,不四處走動,不用手抓食物等等。還有一些用餐禮儀,都可以在遊戲中練習。
好玩的是,現實生活中她之前一直不願意遵守的一些規則,在我們玩假裝遊戲時卻特别配合。這大概就是遊戲的力量吧。
4. 讓孩子做主導和老師
讓孩子自己假裝是老師,給我們講解那些他們感興趣的領域,讀一本書,解釋一個玩具的功能,或者請教他們如何畫一幅畫。
他們玩假裝遊戲的過程,就是知識輸出、思維整理,并且練習語言表達的過程。他們能用自己的語言很好的表達,甚至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就說明他們已經理解并且内化了。
5. 全情投入
很多家長可能也會跟我之前一樣,對孩子的假裝遊戲不以為意,表演也很敷衍,或者一會忙這一會忙那,心不在焉。
原來之所以有“别人的孩子”,是因為有“别人的父母”。
當我們投入和認真的時候,孩子也會受到我們積極态度的影響。而這種認真和不敷衍的态度也會擴散到其他對人對事之中。
回到最初讨論的話題,對于一種遊戲,我們究竟是不是應該持有“有益就多玩,無意義就少玩”的原則呢?我們陪伴孩子玩耍,就是為了孩子将來達成一個特定的目标嗎?
陪伴最重要的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孩子将來成才,是為了有更好的社會地位,有更好的經濟實力嗎?
我覺得應該是親子,它應該是排在其他目的之前的,但是我們常常會忽略和忘記。
最近,我在看的一本書上的一段話深深的觸動了我,這段話是這樣的:
“作為父母,最重要的獎勵不是孩子的成績和獎杯,甚至也不是他們的畢業典禮和婚禮,而是與孩子一起生活所感受到的身心愉悅,以及孩子與你一起的點滴快樂時光。”
-《園丁與木匠》
不論什麼遊戲,假裝遊戲還是解題遊戲,遊戲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快樂呀~
我們滿懷熱情進入孩子的世界,而不是非要帶他們進入我們的成人世界。通過分享孩子的快樂,我們也會重拾那種簡單純粹的快樂與滿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