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還在堅持圍棋報道的門戶網站
忽然看到了TOM棋聖道場将要關閉的消息,又聯想到不久前搜狐社區關閉的公告,五味雜陳。本以為清風圍棋論壇在搜狐社區關閉的時候也一起結束了,剛剛查了下,原來清風論壇還健在,可惜跟消失了也沒太大區别……
從論壇,到博客,到現在的自媒體,圍棋原創内容也經曆着自己的涅槃。
清風圍棋論壇
最開始接觸網絡圍棋是2004年,在清風。隻是那時的清風已經劃歸到了搜狐休閑遊戲頻道,沒有見識過清風圍棋論壇全盛時期的景象,非常遺憾。彼 時清風其實已經開始衰落,搜狐雖然收購了清風圍棋的品牌,但在技術的銜接上卻似乎出現了問題。清風論壇向搜狐論壇的遷移,造成了大量用戶的流失。清風圍棋 論壇的人氣一落千丈,被TOM論壇迎頭趕上。而清風并入搜狐社區之後,也并未掀起多大的浪花,成為衆多不起眼的闆塊中的一個,圍棋畢竟還是太小衆了。
當年搜狐收購清風的合影
後來,随着搜狐支持圍棋的高管離職,清風圍棋變得有些雞肋起來,被遊戲頻道和體育頻道推來推去,最終算是成為了搜狐體育的圍棋直播産品。運營團隊走的走,散的散,論壇自然就更無人問津了。曾經中國網絡圍棋标志性的原創内容基地“清風圍棋論壇”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裡。
清風論壇原來還“活着”
Tom、弈城圍棋論壇
Tom可以說是繼清風之後,最活躍的圍棋論壇。對弈網站棋手的ID和論壇的ID是打通的,然而就是這麼個看似簡單的功能,清風圍棋與搜狐社區論壇就遲遲無法做到……
弈城差不多也是2005年前後開始崛起的,論壇對于對弈網站凝聚人氣的作用是有目共睹,弈城論壇也做得可以,各種各樣的棋友會活動,棋友故事琳琅滿目。
Tom圍棋的下滑主要原因是背後Tom網衰落,在技術上還發生過很大變故,與韓國合作方終止了合作,隻得臨時用新開發的程序,各種準備工作都沒有做好。
曾幾何時,論壇裡的站内信是很多棋友們最主要的聯絡和組織活動的方式,但現在時代不同了,微信的普及,各種各樣的微信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很多棋友從線上走到了線下。其實我很不喜歡在網上下棋的感覺,每次下完總感覺像下了盤假的圍棋。
新浪博客
這是哪年的老照片啊?
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新浪博客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新浪棋牌也憑借新浪博客強大的原創内容産出,坐上了圍棋新聞“老大”的位子。從棋聖聶衛 平,到美女棋手唐莉、毛昱衡,到名記張曉露、謝銳,到風格各異的草根寫手“一閑”、“追魂”、“西子林”等等。當年一場圍棋大賽後的評論博客的閱讀數,甚 至可以和足球、籃球的博客媲美。
同時新浪也通過與韓國棋院網的合作,拿下了衆多圍棋大賽的第一手直播。雖然不見得會在新浪下棋,但直播的時候總會到新浪看下。相對來說,這裡還是最新,最全的。
現在,新浪,騰訊,搜狐,網易四大門戶中,還真正有棋牌頻道在更新圍棋新聞的,恐怕僅剩新浪一家了。其他的或偶爾轉發稿件,或取消了棋牌編輯,或幹脆就沒有棋牌版。
新媒體時代
提到新媒體就肯定要說微博。微博的發展呈一個V字型,起初蓬勃發展,聶衛平、馬曉春、常昊、孔傑等衆多棋手都入駐微博,态勢喜人。但後來随着微信的出現,更多的棋手還是喜歡在朋友圈發表看法,微博漸漸用的少了。
柯潔已經是有370萬粉絲的金V了
不過随着人機大戰敲開了沉寂已久的圍棋大門,随着柯潔在微博上“一鳴驚人”帶來的反響,很多棋手也開始意識到微博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微博上用戶更加年輕,充滿活力,這種反差帶來的吸引,對雙方來說都是緻命的。
圍棋雖然古老沉靜,但棋手也是人,很多身經百戰的勝負師,真實年齡還不到20歲……人生很長,棋盤很大,也許你走到棋盤外,再回去,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多踢踢球也是好的
後新媒體時代是自媒體的天下,微博本身就是自媒體的巨大平台,同時随着微信公衆号,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等衆多平台的催生,自稱文化人的你不開個自媒體都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弈客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圍棋自媒體的聚合平台,現在也有不少原創内容産出。未來圍棋内容恐怕更多的要靠自媒體的努力了。但可惜的是,圍棋還是太小衆了,大部分自媒體還隻是出于興趣,真正能夠賺錢,養家糊口的鳳毛麟角。
還是領導們說得對,中國圍棋最需要的還是普及和推廣,群衆基數小,其他說什麼都是空中樓閣。但什麼樣的普及和推廣才是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呢,需要我們仔細想想。
(周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