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出來了,12斤半的大胖小子……”
3月18日12時58分,伴随着一聲響亮的哭聲,36歲的于豔麗在吉林省婦幼保健院内剖宮産下一名重達12斤半的巨大寶寶。
有着30餘年手術經驗的主刀醫生楊曉光表示,如此巨大的寶寶非常罕見。
家人一度以為是雙胞胎
“你辛苦了,孩子很好,12斤半。”14時30分,39歲的李術峰守在妻子的床頭,看着剛剛生産完尚且虛弱的愛人,眼裡含着熱淚。
而就在剛剛過去的兩個小時内,他的心像過山車一樣起伏不定。
“手術之前知道孩子會比一般的孩子大,但沒想到能大這麼多。”李術峰說,妻子是12時被護士推進手術室的,他一直守在手術室門外。
“那個緊張啊,沒法說,雖然這是第二個孩子,但跟上次比,沒啥區别。”李術峰說,妻子在2004年生了大女兒,這次是第二個孩子。
“妻子的預産期是一周後,但是她現在太辛苦啦,走路都得兩個人扶着……”李術峰心疼妻子,所以跟妻子商議後決定提前剖宮産。
“當時我就在門口禱告,希望母子平安。”李術峰說,12時58分的時候,兒子最先從手術室出來了。13時55分,于豔麗被護士推了出來,母子全都平安,李術峰的心才終于落地了。
“剛開始我們都以為是雙胞胎,後來做B超才知道不是。”李術峰的嫂子說,一家都在德惠市,弟妹剛懷孕時,家人都認為是雙胞胎,李術峰還專門帶妻子到醫院進行了檢查。懷孕6個月時就開始控制飲食了
李術峰說,在妻子懷孕6個月的時候,家裡就開始控制她的飲食了。“剛懷孕的時候确實比較能吃,但後來發現嬰兒體重已經超标了,家裡開始控制她的飲食了,否則孩子可能會更大。”李術峰說,自己大女兒出生時就重達8斤4兩,當時也是選擇了剖宮産。
“孩子起名了嗎?”一名護士問。
“起了,但還沒确定,叫李勝利。”李術峰憨厚地笑着說。
■有驚無險
孩子過大增加手術難度
12時05分,已經禁食禁水8小時的于豔麗被推進了手術室,12時30分,麻醉順利完成,器械護士已将手術器械備好,一切準備就緒。
12時32分,手術正式開始。此時手術室内共有7人,除了主刀醫生和助手外,還有兩名護士(一位負責器械傳遞、一位負責監測心電、輸液情況及特殊器械的尋找)、一名助産師、一名兒科醫生,以及一名麻醉師。
“之前我們預計孩子9斤以上,但孩子頭出來時,我就覺得情況比想象中的更嚴重。”于豔麗的主刀醫生楊曉光說,孩子過大給整台手術增加了難度,“而且産婦進行過一次剖宮産、一次宮外孕,屬于瘢痕子宮,随時可能大出血,與此同時,産婦還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這無疑都給手術帶來了極大挑戰。”
産婦發生産後大出血
盡管楊曉光萬分小心,但當孩子脫離母體後,産婦還是發生了産後大出血。“因為孩子太大了,把子宮壁撐得特别薄,子宮回縮的力量減弱,胎盤附着于子宮上的血管處于開放狀态,收縮得不好,所以血管不閉合,造成了宮縮乏力性的子宮出血。”楊曉光說。
為防萬一,在手術之前楊曉光已經做好了應急準備。“立即輸血,注射應急藥品。”為了促進于豔麗子宮收縮,楊曉光準備了多種應急藥品,有靜點的、直接打在子宮上的、肌肉注射的,甚至還有含在嘴裡的。
時間一分分地過去,手術室内隻聽得到金屬碰撞聲和厚重的呼吸聲。
13時50分,手術完成,母子平安。“整台手術用了兩個小時,比一般的手術長了一倍,産婦輸了1000毫升血液,也遠超正常的手術,就手術難度來說,更是對醫生和産婦的一個挑戰。”術後,楊曉光感歎。
■釋疑誤區
嬰兒不是越大越好
正常新生兒的體重在2500克—3150克,超過4000克的就屬巨型嬰兒,而12斤半的嬰兒更屬于“超級巨型嬰兒”。“12斤半的孩子确實非常罕見,在我從業30年裡隻接生過3個超過10斤的。”楊曉光介紹,生出巨大兒除了與遺傳、疾病因素有關外,媽媽太“幸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很多媽媽認為一人吃兩人補,生怕虧到胎寶寶,拼命增加進食。
“嬰兒不是越大越好,像這台手術可以說是非常危險。”楊曉光說,孕婦過重會造成脂質、糖代謝紊亂,出現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糖尿病等并發症,生産時由于胎兒過大,容易導緻難産、産傷等等。剖宮術後引發的傷口感染、腹腔粘連、子宮内膜異位等并發症危險更大。巨大兒發生心髒畸形的比例高于一般正常體重兒。
楊曉光表示,孕婦在28周~32周時,應及早到專業産科醫院檢查,最好将嬰兒體重控制在6斤半左右。(記者 王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