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簡周 / 文
最近身邊有好幾個朋友在追《都挺好》。劇裡,明玉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可惜她不僅沒有“團寵”的待遇,還要為重男輕女的家庭犧牲自己。
有一個情節是,正在上高三的明玉,一心想要考清華,而此時,她大哥也想到美國留學。為了給兒子湊留學的費用,媽媽不僅賣掉了明玉的房間,還要讓她放棄清華,去上不花錢的師範生。
媽媽跟她說,“你一個女孩子,上那麼好的學校有什麼用?”
這麼赤裸裸的偏心,真實地刺痛了很多女孩。因為類似的事情在現實中并不少見,有些甚至更過分。
1
前幾天,有朋友給我們留言,說自己從小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直到現在都覺得很痛苦。
她有一個大自己3歲的哥哥,小時候,如果兩個人發生了争吵或是打架,她媽媽從來不問原因,每次都是直接揍她。
兩個人同時放學回家,媽媽第一個接過的也是哥哥的書包,就連家裡的餐桌上和零食櫃裡,也都隻準備哥哥愛吃的東西。
現在,兄妹倆都已經成年了,可媽媽依然隻顧哥哥,幫哥哥買房買車,一整年都住在哥哥家,而她一切隻能靠自己。
這一類重男輕女的偏心很典型,仿佛兒子才是親生的,女兒就是充話費送的。
即便整個社會環境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還是有很多這樣根深蒂固的陳腐思想和蒙昧認知,慣性般執着地存在着。
2
即便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父母的偏心就不存在了嗎?
我有個朋友就覺得父母尤其偏心她的妹妹。她其實比妹妹長得更漂亮,學習成績更好,也更懂事體貼,可父母仍然覺得妹妹還小,需要得到更多照顧。
小時候,妹妹每次調皮犯了錯,受懲罰的也是她。
她說自己一輩子都記得,有一次她爸爸一邊抱着妹妹,一邊溫言細語地說,“乖,家裡所有的零食都給你吃,不給姐姐,等你長大了,家裡的房子也給你。”
誰能想象,當時正站在一旁的姐姐,心裡是什麼樣的感受?
3
有些偏心明目張膽得讓人咂舌,有些偏心就隐藏得很深。
比如,有些父母從來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偏心,他們甚至覺得自己對所有孩子都是公平的,而且他們始終覺得自己的處理方式是對的。
有時候,孩子能明顯感知到父母的這種偏心,可有時候就連孩子自己也不自知,隻一味地歸因為是自己不夠好,所以才不配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注。
這類父母的偏心,與思想蒙昧、認知陳腐的父母不同,他們很有可能夫妻關系和諧,并且是真的在盡心盡力養育子女。
可即便是這樣,父母對待不同孩子的态度依然會有所差異。
曾經有人不解,為什麼同樣的父母所生、在同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不同的孩子卻有着完全不同的個性和行為模式?
這其中當然有先天的差異,但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個家庭中的孩子,生長的環境也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每個孩子對待人生的态度和行為方式自然也會不同。
4
根據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的研究,孩子的出生順序會明顯影響父母的态度。
長子在有弟弟或妹妹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做“獨生子女”的體驗。
這個時候,所有家人的目光都會集中在他一個孩子的身上,而且由于是第一個孩子,重視程度也會很高。
所以,對于家裡的老大來說,第二個孩子的到來,就是一種“掠奪”。
他在家裡的地位,會因為這個孩子的出生而發生巨變,他要從獨享父母的愛、關注和家庭資源,迅速轉變為分享一切。
站在父母的角度,也許隻是覺得第二個孩子還小,需要得到更多的照顧,但如果因此而忽略了老大,的确很容易讓他因為父母的“偏心”而心生怨恨。
為了發洩不滿,或是想要重新吸引父母的關注、确認父母的愛,老大很容易采取一些錯誤的行為方式。
時間久了,父母也會覺得這個孩子變得不太可愛了、總是不讓人省心,對待他的态度自然也會随之改變。
如果将這個責任完全推給老大,的确是不太公允,但在現實中,很多父母與老大之間的關系,就是這樣慢慢陷入了惡性循環。
5
有些父母還會更偏疼孩子中比較弱的那一個,而且覺得這樣是理所應當的。
在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有這樣一個紮心的片段:7歲的松子看到爸爸帶了禮物回家,很興奮地伸手去接,結果,爸爸卻隻是把自己的皮包扔給了她。
抱着爸爸的皮包,松子隻能目送他手拿禮物上了樓。爸爸帶回來的禮物,隻送給卧病在床的妹妹久美一個人。
松子一生都覺得自己很孤獨。就因為久美一直病弱,所以爸爸的眼裡和心裡都隻偏疼憐惜她,這對松子又何嘗公平?
朋友的鄰居家有一個患腦癱的孩子,是因為難産窒息導緻的。幾年來,全家人為了醫治和照顧這個孩子,幾乎傾盡了所有,确實很不容易。
前段時間,鄰居家生了二胎,孩子很健康。這本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可孩子的媽媽卻說,自己生老二就是為了将來老大能有人照顧。
“老大生活不能自理,萬一将來有一天自己不在了,他又該怎麼活下去?”站在媽媽的角度,這樣的想法完全可以理解,也很讓人心酸。
媽媽的選擇或許是出于無奈,然而,另一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要背負一個沉重的責任,甚至就連他存在的意義本身都是為了照顧老大,這對他來說又是不是公平,卻沒有人在乎。
6
父母的偏心,對感受到被薄待的那個孩子來說,殺傷力十級。
有些孩子會因此長期處于低自尊的狀态,更容易産生焦慮、自卑和抑郁情緒,甚至導緻行為問題。
而那個受寵的孩子也未見得就是幸運的。
父母的偏疼和過度溺愛,也有可能縱容出孩子的自私、傲慢和唯我獨尊。
但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一個無可辯駁的現實是,父母的偏心無可避免。
這個結果聽起來似乎有些悲觀,但如果父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并能看到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表達,且處置得當,絕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可以順利解決的。
因為孩子真正要的,不是父母絕對的公平,而是足夠多的愛。
至于那些思想和靈魂還活在古代、一心想要求男、視女兒為無物的人,這輩子恐怕都藥石無醫、回天乏力了。
- 作 者 -
簡簡周
壹父母聯合創始人
美國科恩博士親授遊戲力講師、兒童遊戲治療師
親子關系顧問、專欄作者
到微信來找我:nine_miles
到新浪微博來找我:@犀媽周周
文章版權歸壹父母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系壹父母助理(yifumu006)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