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差友們有沒有想過,為啥 QQ 的圖标是一隻小企鵝呢?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坊間一直流傳着一些不靠譜的傳說。
而流傳最廣的大概就是一個 BBC 拍攝的關于企鵝的紀錄片。紀錄片裡的企鵝,在南極冰天雪地裡用小石頭為自己壘窩,可是在南極找到一塊合适的小石頭需要小企鵝費勁千辛萬苦。
可是一些不守規矩的小企鵝,盯上了一條 “ 捷徑 ”:把别的企鵝的石頭叼到自己窩前。
而騰訊正是靠着一招馳名天下的絕技“ 血輪眼 ”,拿下了互聯網的半邊天。
當然了,以上這個說法都是坊間流傳的無稽之談,差友們全當看個笑話,不能作數。
這些八卦除了這個最不靠譜以外,另外的傳說簡直五花八門。
甚至還有強行做了一波閱讀理解的:企鵝生活中地球極端,用企鵝做 LOGO 也蘊含着 QQ 網絡可以聯絡世界兩端的寓意。
就在幾天前,騰訊 QQ 終于坐不住了。在他們的官方微信号上,發表了一篇長文來解釋這隻 20 歲的企鵝的前世今生。
所以今天,世超想和差友們聊聊就是這隻 20 歲的胖企鵝這些年裡的變化,這事情還要從 1999 年開始說起,那時候 QQ 還叫做 OICQ ,是一個非常具有年代感的名字。
那時候騰訊 QQ 用的 LOGO 其實是一隻尋呼機。
可是騰訊團隊的開發者覺得,尋呼機這玩意遲早會被這個時代所抛棄,騰訊需要一個時代記憶不這麼明顯的 LOGO 。
所以他們就是設計了一個企鵝的 LOGO,想要用這隻企鵝向 Linux 操作系統緻敬。
左邊是 OICQ,右邊是 Linux
不過,這些設計手稿都被一個人否決了,這個人就是馬化騰,他想要的是一個讓用戶看一眼就知道,這玩意是幹啥的 LOGO ,而尋呼機就是最簡單明了。
為此,他們之間還展開了一場激烈的争辯,最後誰也沒有妥協。于是馬化騰決定,把兩個圖标給挂到網上去,讓用戶們投票來決定到底用哪個。
至于答案嘛,差友們應該都知道了。
這也是《 騰訊傳 》的官方解釋。不過那時候的企鵝圖标,還是個小小的瘦子,和如今我們見到的 QQ 企鵝完全不一樣。
至于這隻企鵝是怎麼胖起來的,那已經是幾年以後的事情了。
經過一年發展的 OICQ 已經名聲在外了,而 OICQ 正式更名為 QQ 。
騰訊團隊覺得如果你隔着屏幕和另一個聊天,對方是一個胖胖的臉,那麼聊天一定會顯得更加親切。
所以他們設計了一版胖乎乎的企鵝——也就是這隻帶着紅色圍巾的企鵝。
并且為了吸引更多的人,這隻胖企鵝一出生就有着豐富的表情和動作。
這個大家非常熟悉的 LOGO 就配備一整套豐富的表情發布了。
而彼時微軟剛剛發布了 windows XP, 對圖标進行了一次升級,而這隻胖胖的企鵝也正好符合了當時的主流審美。
這隻胖企鵝也逐漸被大家所熟知。
不過這個關于 QQ 企鵝的故事還沒結束,在随後騰訊團隊逐漸擴大,有一位叫做鄒曉楓的女員工加入團隊,她覺得這隻企鵝,應該還有個适配的女性形象。
于是她,和企鵝的 LOGO 設計團隊一起開發設計了一個萌萌的企鵝娘。
在随後的幾年裡這隻企鵝,基本沒啥太大的變化,基本都是根據這隻企鵝的原型進行的微調,在 2006 年騰訊覺得這隻企鵝不太工整,在正式的社交場合,有點太過“ 憨憨 ”。
他們又對 LOGO 進行了一些微調。
圖片來源:QQ品牌形象手冊
以上就是關于騰訊這隻小企鵝,這 20 年走過的演變曆程。騰訊官方也在小企鵝 20 周年的生日上,正式給出了解釋。
至于網上流傳的那些什麼:覺得小動物的形象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什麼選企鵝是因為 QQ 和企鵝的形象比較接近之類的傳言。
都是網友們做的閱讀理解,沒有啥直接的證據。
而這隻陪着我們長大的企鵝,應該還會陪着另外一批人長大。
最後還是在這裡祝賀一下小企鵝生日快樂吧~
參考資源、圖片來源:騰訊QQ公衆号《 騰訊傳 》QQ 品牌形象手冊,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