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了小長假,新綜《三個少年》周四晚如約而至,作為藍台上星的節目,這個新IP從籌備開始就争議不斷。
吳彤執導,輕松治愈,訪談辯題等幾個标簽,就足夠吸引人的了。
節目的首播成績也是亮眼,播放指數能排在前三甲,一度超越《最強大腦》等老牌節目。
實績如此之好,可口碑卻不能統一,從第一期開始評價就兩極分化嚴重,如今播到第六期了,仍然如此,問題是出在哪裡?
少年們漸入佳境,飛行助力熱場
作為一檔新節目,《三個少年》的優點是極為明顯的,那就是沒廣告無中插,沒必要為了跳過無聊的宣傳而拉進度條。
綜藝節目裡的廣告,最開始出圈的是華少在《中國好聲音》裡的那一長串說完就喘不上氣的品牌詞。
也許是當時太生硬了,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如今大熱綜藝裡的廣告可以說是進化完美了。
玩個遊戲,表演一下,就會有設計好的廣告詞進來,防不勝防,對此,觀衆自然是不太喜歡的。
所以,《三個少年》在這一點上天然有路人緣。而後就是關乎節目本身的了,少年們發揮是越來越好了。
從一開始的,互相都不怎麼熟悉,到如今都能開玩笑了,他們的密切度上升了,就免得沈濤主持人控場了,他們能聊起來了,三個少年這個訪談節目才能放得開。
在他們成長的同時,節目組也把控了飛行嘉賓的質量,從沈騰到關曉彤,都是在綜藝場上多年的前輩,本身就自帶笑點。
與少年之間與曾有過合作,宋亞軒與關曉彤是“王牌”裡的才藝姐弟,關曉彤與唐九洲同錄《最後的赢家》,楊迪與圈内人基本都搭檔過。
常駐成員狀态漸好,飛行嘉賓助力熱場,節目是成長起來了,但卻還是沒達到部分觀衆的标準。
節目深度被诟病,錄制被質疑敷衍
從廣告位幾乎沒有就能看得出,《三個少年》制作經費沒那麼高,從常駐宋亞軒到每一期來飛行的人,如果不是各領域的專業人士的話,明星嘉賓就是當期《王牌》舞台上的人。
衣服都來不及換就接替錄制,所以節目總被質疑敷衍,感覺就是錄《王牌》,順便到小棚裡錄一下《三個少年》。
另一個問題就是辯題深度,從節目組的選題來看,無論是最開始的社恐社牛,還是最新一期的生命中的朋友,都是向着年輕人這個方向走的,很有青春朝氣。
但常駐成員閱曆有限,主持人又不能搶占主場,飛行嘉賓隻來半期,這最後提出一個辯題,而後進行讨論得出來的結果,往往都是不夠有深意的。
或許是節目當初籌備計劃時的失誤,但也不能指責節目組,畢竟時長在哪擺着。
既要少年們成長綜藝感,又要兼顧飛行嘉賓的份量,兩頭保全挺難。
像新一期這樣,專注聊朋友其實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每個觀衆的理解不一樣,所以兩極分化其實也不奇怪。
那麼,就期待節目之後的精彩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