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12月23日,清華大學物理系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入藏國家博物館。
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向國博館長王春法介紹捐贈的科學儀器實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2012年底,清華大學薛其坤院士團隊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課題組于2013年将此項目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Science)雜志。該成果被認為是凝聚态物理學一項非常重要的成就。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甯評價其為“第一次從中國實驗室裡發表的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此次捐贈的實物包括分子束外延蒸發源爐、樣品台、掃描隧道顯微鏡用杜瓦等8件研究中所使用的關鍵性科學儀器實物,均由薛其坤帶領的清華大學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團隊自主研發。
此次入藏國博的分子束外延蒸發源爐。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霍爾效應是一種常見的電磁現象,廣泛應用于磁傳感器和半導體工業。1980年德國科學家馮·克利青發現的整數量子霍爾效應,以及1982年美國科學家崔琦和施特默發現的分數量子霍爾效應,向人們揭示出一種新的物質态:拓撲量子物态。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是又一個全新的量子化的霍爾效應。
嘉賓在觀看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相關科學儀器實物。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在真實材料的實驗中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一直是物理學家追求的目标。美國、德國、日本等科學家均未取得最後的成功。2009年,薛其坤領導的實驗團隊對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進行攻關,2012年底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在美國物理學家霍爾于1880年發現反常霍爾效應133年後,終于實現了反常霍爾效應的量子化。
據悉,這一批實物捐贈給國家博物館,進一步拓寬了國博在尖端科學研究領域的實物類館藏。
新京報記者 倪偉 協作記者 浦峰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何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